文:大白
一条教育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引起热议,内容是关于《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对“中小学不得公开学生个人考试成绩”等内容公开征求意见。
大致内容是: 中小学不得公开学生个人考试成绩、名次,不得对外宣传学生升学情况;在奖励、资助、申请贫困等工作中,不得泄露学生个人及家庭隐私等。
对于教育部不公开学生成绩、名次,不对外宣传升学情况的征求稿,引起了部分家长反对,当然也有很对人表示支持。
反对方的观点认为:不公开成绩与排名,孩子必然会失去努力上进的动力,这样,外界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差,只有自己知道。
对于优秀的孩子,没有公开排名自然也不会有公开表彰,孩子缺少奖励的加持会觉得自己分数考多考少都无所谓。
对于优秀学生缺少继续前进的动力,对于表现稍差的学生也缺少了鞭笞他们的理由。
不要过度保护差生,这样只会让他们未来更加脆弱。因为这方面顾虑,很对人对这条征求稿持反对意见。
而支持者则认为:公开排名本身就是带有一种歧视意味在里面,不公开成绩与排名,从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名次低的学生尊严,排名本身就是一个不恰当的举措,中小学本就不应该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因为他们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是属于未成年,让孩子快乐成长,培育健全的人格比什么都重要。
对此征求稿家长们吵翻了天,但知乎上一位妈妈理性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让中国父母感到无比扎心。
虽然保护了隐私,但却深深伤害了孩子
在知乎上,这位妈妈这样说道: “公开学生成绩与排名,看上去是保护了孩子隐私,可实际上却在伤害底层人群的子女们。”
她还说出了自己的目前所处的状态: “孩子6年级,马上就要小升初,目前学校取消了期中考试,作业也减少了一大半,说是要给孩子减压,可是孩子承受的压力更大了,面对升学压力,我会给他安排刷两遍阅读理解,背单词学语法一个不能落。
同时还要帮助他刷小升初语文笔记,做课外辅导班数学题,不停地刷试卷,学校减压,压力没有被消除,只是被转移到了家长身上。
我以前高中全校理综第一名,工作后也是以英语为生,后来在孩子2年级后,自己全职在家带孩子,语数外英语我样样都能辅导,外加各种课外补习班安排。
跟我一样愿意牺牲自己事业全心为了孩子学习的家长有几个?即便很多人想但也无法做到,没有时间的就花钱,没有钱也没有时间的就放任不管。
目前孩子所在班级,学习成绩拔尖的孩子妈妈全都是全职带娃,孩子天赋异禀,补习班的钱也是花的如流水,像我这种孩子不开窍,我就要花钱和时间将他培养开窍。
学校本身已经在将各种升学压力转移到父母身上,现在不排名,不比成绩,就完完全全需要孩子去拼家长了,拼哪个家长愿意在孩子的学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形之中就给一些底层家庭更大的压力,孩子水平如何,完全没有参考性可言,不知自己身处何等水平,没有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投入,只会让底层更加底层而已。”
对此,很多家长表示高度认可,但也有一方人站在自己曾经被成绩排名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经历控诉排名带来的心理伤害。
逆境中能成长,但过度只会受伤
不可否认,人类是需要一定的压力,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有所突破,有所成长。
排名出现起初是为了树立孩子的竞争意识,但是从肉眼可看,学校中后进生在努力中逆袭却是很少见的。
排名对他们没用,老师用各种言语上的羞辱也没有用,有些孩子即便想做出突破性改变 但奈何天赋不够,再多的努力也换不来成正比的回报,长此以往,只会让这样的孩子丧失信心,怀疑自己,进而出现各种不抗压跳楼的情况出现。
也有自称底层家庭的父母站出来控斥排名的不好。学校成绩的排名,是孩子和父母攀比的源头所在,学生认为分数就是一切,得高分便可高高在上,家中人也会对你笑脸相迎,所以排名靠前意味的个人地位的提升。
而对于普通底层家庭而言,我们没有时间和金钱为孩子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可因为排名所迫,也不得不选择与有钱有时间的父母一样,为孩子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补习班,钱花了,成绩还没上来,家庭焦虑感瞬间翻倍。
为了不让家庭在应试教育上投入太对的经历,想必这也是为了会提出不公布成绩与排名的原因所在吧!
可我觉得,应试教育虽有不足之处但也有其可取之处。对于家长在孩子升学方面产生的焦虑感与攀比心理是无法一时通过政策的改变而彻底消除了,这是一个长久存在的问题,而关于孩子的成绩和排名也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生生不息。
对此事件,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