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是情绪器官。人在悲伤时,吃不下东西,此谓茶饭不思。肠科学对这一命题有过系统研究。可是,作家或编剧喜欢跟科学家对着干,总要写一点例外。当然,就算是例外,科学也是能解释的。顺便说一句,人体整个消化系统,都属于肠科学范畴。
“唾液镇痛剂”与日剧《非正常死亡》
日剧《非正常死亡》里,首集有三场吃戏。特别是高潮的那一场,极富肠道医学的科普价值。
一位公司职员,被发现猝死在家中。法医验尸结果,他死于中东呼吸窘迫症,即一种冠状病毒。此事引起了全国的恐慌。
石原里美,主演此剧的女法医。她在桥上约见了死者女友,两人倚坐在桥栏上。夕阳灿烂,河面亮如熔金,女友陷入内疚和悔恨中。
女友流泪说:“要是我能陪在他身边就好了。要是我们早点领证住到一起,他就不会一个人死去……那么认真的一个人,现在就像个大坏蛋一样,都怪我发现了这个。”正是她发现了体检单,使公众误以为男友是传染源。她低头流下了眼泪。
石原里美不知怎么安慰她,拿出了刚买的面包:“要吃吗?一起吃吧。”
对方拒绝:“不用了。”
“这家的豆沙馅特别好吃,至少吃一口吧。”
“不用了。”女子烦躁地大声说,“我现在没有这个心情。”
石原里美再劝:“正是因为没有心情才要吃啊。”
《非正常死亡》剧照
她无奈接过面包,吃了一口。吃着吃着,那女子又哭了起来:“为什么,这种时候却这么好吃?真不应该啊。”
这里的问题是,悲伤时何以茶饭不思,但咀嚼之后为何又觉得好吃?
科学家说,肠道和大脑之间,有一条高速直达通道叫“迷走神经”。它穿过横膈膜、从肺和心脏间穿过、紧贴着食管向上穿过喉咙直抵大脑。用不同的频率刺激迷走神经,可以让实验对象产生不同的感觉。人的七情六欲,都与肠子相关。作家所说的柔肠百转,也可以理解为医学名词。
死者女友说没有心情吃东西,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这涉及到更深入的肠科学,且容后再叙。可为什么她分明很伤心,却在咀嚼了几口之后,又觉得好吃呢?科学家说,唾液之中存在一种镇痛成分,它比吗啡还强效,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咀嚼产生唾液,唾液改善味觉,让她感受到了食物的美好。而不合时宜的美味刺激,又让她觉得亵渎了崇高的悲伤。这就是那一刻她的矛盾心理。
过程说来有点复杂,但更复杂的是唾液中的镇痛成分。要知道,它迟至2007年才被科学家发现,并被命名为“唾液镇痛剂”(Opiorphin)。
肠神经与卡佛的《一件小小的好事》
美国小说家雷蒙德·卡佛,有个短篇叫《一件小小的好事》,可当成阐释肠道系统在特殊情境运作的文学范本。
故事并不复杂。周六下午,年轻的母亲来到面包店,给8岁儿子预定生日蛋糕。周一要办生日派对。男孩叫斯科蒂,蛋糕上自然也会有斯科蒂的名字。面包师是一个粗壮的老男人,话语不多,态度生硬。
周一早晨上学路上,男孩被一辆轿车撞倒,又摇晃地站起走回家,倒在沙发上再也叫不醒。小男孩被送进了医院。
接下来,是年轻父母难熬的等待,等着男孩醒来。医生安慰说,孩子没有大毛病,这只是“深度睡眠”。这对父母焦灼无比,但也只能等待。从周一等到周二,从周二等到周三。到了周三早晨,男孩睁开眼睛,看了父母一眼,就停止了呼吸。
情节很简单,但伟大的作家,擅长把简单故事复杂化,让熟悉的细节陌生化。
在紧张和恐惧中,夫妻俩一直互相劝慰。其中一人总是说,你回去洗个澡,去吃点东西再来吧,我在这儿就行了。
在33页的小说里,有12处提到了进食的问题。妻子两次感到恶心。他们都明白进食的意义,丈夫甚至说,我们需要保持体力来处理这件事;但他们只在事故次日,喝了一点咖啡或果汁。
四天时间里,当然还发生了别的事。周一晚上,丈夫回家一小时,匆匆洗了澡,没吃东西。周三天快亮时,妻子也回了一趟家,还喂了饿坏的狗。她泡了茶,但没有喝上。
还记得故事一开头,我们提到的面包师吗?他是关键。
为孩子订的生日蛋糕,被彻底忘了。周一晚上,面包师打来的电话,是丈夫接的。他不知道此事。面包师提到了蛋糕,他也没有联想到,这是儿子的生日蛋糕。他说,“我根本不知道蛋糕的事。”对方说:“少来这一套!”
周三早晨5点,妻子回到家,才坐下就接到了电话。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儿子斯科蒂出了什么事:“天呐,是关于斯科蒂吗?”
“斯科蒂,”那个男的声音说,“关于斯科蒂的,必须跟斯科蒂有关,那个问题,你忘了斯科蒂吗?”那个男的说,然后就挂了电话。
事情到了这里,不要说妻子已经忘了那个蛋糕。连读者都忘了,还有个面包师和蛋糕。这种时刻,斯科蒂的名字被一声一声叫着,实在让人揪心。
卡佛这篇《一件小小的好事》,有两个版本。另一个版本叫《洗澡》,写到这个神秘的电话,全篇就结束了。男孩生死不明,电话含义不明,小说留下了悬念。
但从消化内科的角度看,故事必须写下去。我们接着看完整的版本。
妻子受此一惊,立即给丈夫打电话。二人在分析那个“变态电话”的间隙,不断提及进食。这是小说中第5次提到,必须吃点东西,而且讲了相当久。
"早饭,”妻子说,“我什么都吃不下去。”丈夫说,“果汁、玛芬蛋糕,吃点东西吧……天哪,我也不饿……”
已是第3天早晨了,他们什么也没吃,又何以一点也不饿呢?这里涉及到更宏大的肠科学。
肠道拥有数不胜数的特殊神经,配备了各种化学信息素、神经绝缘体和独特的神经传导方式。肠道神经网络系统,也被称为“肠脑”。
肠道和大脑之间交流的信息中,压力是它们之间最刺激的内容。当大脑有严重情绪,如悲伤、愤怒,它需要借一些额外能量去着手解决,而肠道就是它的首选对象。大脑会派出交感神经通知肠道,身体现在处于紧急状态,需要从它那里调用能量,特事特办,必须无条件服从。肠道就会极为配合地削减消化用的能量,减少生产黏液,大幅降低肠胃系统的血液循环。
这就是悲伤者为何“不饿”的原因,这是否符合这对夫妻的心理生理状况?
周三早上7点,妻子回到医院,看到了走廊推车上的热食,“闻到了食物难闻的气味”,她还是不想吃。注意,她不但不饿,还觉得食物难闻!大脑和“肠脑”的运作,真是配合无间。
接着,男孩死了。他们痛哭,处理善后事宜,然后回家。接近午夜,电话铃响了三下,丈夫才接起来,对方就挂断了。妻子愤怒情绪到了顶点。
“是他”,她说,“这个混蛋,我真想杀了他。”过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想起来了,是那个面包师,有她家的电话。
“那个面包师,那个混蛋。”她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了面包师那儿。他们开车去找面包师算账,凌晨时分冲进了面包房。
“这里闻起来像个面包房,这里闻起来像不像一个面包房?”妻子对丈夫说。在小说第11次提到食物时,她终于能闻到食物的正常香味了。虽然她还在愤怒中,但消化器官的系统功能,开始重新调试了。
从进门宣战,到矛盾冲突,再到解释误会,剖白心迹,过程不赘述。这已是第4天凌晨,面包师搬出了椅子,又搬出所有食物。
“你们很可能需要吃点东西,”面包师说,“我希望你们会吃点我做的热面包卷,你们需要吃点东西继续生活下去。在这种时候,吃东西就是一件小小的好事。”
他们终于感到饿了。4天后,大脑让肠道系统恢复了秩序:唾液开始分泌,食道横纹肌正常蠕动,胃壁平滑肌恢复了韧性,消化道各种神经电波频繁交流。这个女人甚至连吃了三个面包。面包师不时掰开各式面包,让夫妻俩闻一闻它的妙处。他们吃着喝着聊着,直到阳光照进窗户。
肠道血清素与查尔斯·兰姆的家变
身体的所有运动,似乎都依靠大脑的指挥。唯独肠神经是一个例外,即使切断大脑与它的一切联系,一切消化活动仍然有条不紊。以往的研究,对大脑作用于身体器官,理解相对更多。但对于身体器官反作用于大脑,一直研究不够。
比如,人的舒适感与幸福感,仰赖于一种叫血清素的含量。大脑内信号的传递,依靠这种神经介质。科学家近年研究发现,高血清素的人往往更理智,更能够控制情绪。而人体内95%的血清素,是由肠道细胞生成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快乐,很可能是肠子的问题。
《请回答1988》剧照
英国著名散文家查尔斯·兰姆(1775—1834),人生极其不幸,却以幽默闻名。他21岁时,家里发生了惨剧。比他大10岁的姐姐玛利,突然精神错乱,用剪刀扎死了母亲。
惨剧发生的第二或第三天,他给同学柯勒律治写信说:“上帝还让我保留着理智,我能吃,能喝,能睡,判断力(我相信)还非常健全。”
一个星期后,他又再次写了长信给这位至交,讲述理智与情感交锋的细节。
他写到:“在那不幸事件发生一两天以后,我们把在家里已经腌了几个礼拜的一条牛舌,烹调了做菜吃,可是我刚一坐下来,一种痛悔的心情就袭上心头:这条牛舌是玛利给我弄来的,现在她远远离开了家,我能这样坐下来就吃吗?接着又有一个念头使我感到宽慰,要是我沉迷于这样的感情之中,那么每一把椅子,每一个房间,房间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能唤起最强烈的悲痛,我一定要摆脱这种脆弱情绪。”
家中办丧事的人很多,大约有20个人。他在信里说:“他们说服了我,跟他们一块吃(因为我从来不拒绝吃饭)。”只是他很难忍受,“他们还欢闹取乐!”所以他端起饭碗时,又想起了死去的母亲还躺在隔壁,于是又去跪在母亲的棺材旁边,让自己恢复宁静。
他在信中,分析几位家庭成员的品德和性格,谈及朋友和邻居对对他的帮助;将如何安排好他的父亲和姑妈生活,如何安排他姐姐的治疗调养;一笔一笔地盘算每年有多少英镑进项,今后如何节俭支出。
再重复一次,写信的查尔斯·兰姆,这年才仅仅21岁。后来,为了养活老父亲,照顾疯姐姐,他终身未婚。兰姆是如何保持理智的?撇开他的特定责任感,从肠道生理如何支持大脑的角度,也可以讨论一番。
这个小伙子在事发之后,从未停止进食,下意识地维持了血清素平衡。科学家近年研究发现,血清素这种介质,在负责处理理智与情绪的大脑部位之间,充当信使这种角色。也就是说,高血清素的人,往往更理智更乐观,更容易控制情绪;而血清素大部分来自肠道,来自食欲的保持。
查尔斯·兰姆在连续几封信中,提及自己想到从此要承担家庭的责任,所以必须吃好睡好。他一再说,自己信心十足,从不恐惧,也不绝望,甚至再也不失眠了。现代科学研究,对此也提供映证:通过适量饮食可以提高血清素,血清素反过来又会提高食欲,改善睡眠和情绪。抗抑郁药物“百忧解”,药理作用也在于促进血清素的产生。
当然,兰姆在悲伤中,强迫自己进食,首先是他意识到维持理智的重要性。
一个21岁的年轻人,连在悲痛时暂停进食的权利,都不留给自己,这是一件多么让人难过的事啊。
(本文的肠科学知识,引自《肠子的小心思》[德]朱莉娅·恩德斯,《万物的古怪秩序》作者(葡)安东尼奥·达马西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