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各种“请求”,原来我们回应错了!

有个爱讲条件的娃,家长应该怎么办?

国庆出游期间,不少看到的一幕:

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正玩得开心,等在一旁的妈妈接到一个电话后,冲孩子喊「宝贝,我们得走了。」

小孩儿根本没搭腔。妈妈又催。孩子依然舍不得放下手里的玩具,只是抬起头,央求到:「妈妈,我想再玩10分钟!」

妈妈没好气地说:「不行!走!妈妈等下有事呢!」

哪知孩子的倔脾气上来了。一边扯着嗓子尖叫,一边双手死死抱住旁边的一根柱子。

众目睽睽之下,母子俩就跟一根柱子较上劲了。

起码折腾了小20分钟,孩子估计也是没力气了,妈妈才满头大汗地拖着孩子狼狈离开了。

这样的场景,相信做了父母的,都不会觉得陌生:比如,该吃饭了,你喊半天孩子不理你;该跟小伙伴说拜拜了,你叫半天孩子不动身;该关掉电视写作业了,你催半天没进展……

看似日常的小事,其实就是孩子在讨价还价,试探我们的底线。

在BBC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里》中,儿童行为研究专家曾揭示:通常三岁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显现,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心里想要什么,就会想办法去争取。

他们不仅能意识到,自己和父母一样有权提出要求,而且还不断地猜测着父母的心理,跟父母“斗智斗勇”。

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各种讨价还价、得寸进尺的不合理请求时,到底应该怎么做?不同的情形配上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决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轨迹,成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01

无下限听孩子的?

设想我们都回到童年时期,正当我们玩得开心的时候,突然有人说「不许玩了,停下!」我们会开心吗?

毫不夸张地说,有些小朋友在玩得腻歪时,只要爸妈不喊,继续玩一个星期都不带想家的。

所以当我们单方面的、毫无商量余地的要求孩子立刻马上停下游戏,其实很不人道。并且,经常这么做,很容易伤害孩子的专注力。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应该无条件顺从孩子的意愿呢?

明星马雅舒,曾在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中说:“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每次只要孩子哭,我的这个坚持就已经掉到零下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女儿米娅不想吃饭,想吃雪糕,马舒雅不同意,可孩子一哭她就无奈妥协了。

同样的,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哭得撕心裂肺,她一心软,也差点抱女儿回家。

而马舒雅的一再退让和妥协,并没有换来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反而让女儿米娅产生了各种问题,甚至险些被幼儿园劝退。

父母妥协下的孩子会无下限地突破父母的底线,久而久之,父母在孩子眼中的威严性也日渐减弱,管教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不禁想起,曾在贴吧上看过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宝妈在网上求助,儿子想让她给买个新手机,她没同意,孩子闹脾气就离家出走了。

而这已经不是她儿子第一次离家出走,前不久孩子逃学被训斥后,也离家出走了5个小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网友在留言中,向这位宝妈提了灵魂一问:“你儿子小时候爱哭吗?是不是一哭你就满足他?”

她的回复是这样的:“他小时候就很难管,说一不二,家里没人能管住他,不允许就哭,有时候还在地上乱摔。为了要玩具,我不给买,还把自己的额头磕出血。

后来,想着大了应该会懂事,结果现在才9岁,就学会了离家出走。

说实话,我心里特别害怕,怕他有一天拿死来威胁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架不住孩子的哭闹,无限妥协,只会让孩子掌握了控制权。孩子从中学到的是:只要我哭闹,我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越来越任性,逐渐变成想治都治不了的“小霸王”,给孩子的将来,埋下无数难以掌控的隐患。

02

还是直接拍案,说不行?

那么,既然妥协不行,严厉拒绝是不是就可以了?

或许,下面的故事能告诉你答案。

宝妈莉莉绝对是一名标准的虎妈,凡是孩子的事情,她说了不,孩子就没再可能再去做。平时她明令禁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只有在她非常忙的时候,才会允许女儿看一会电视。

渐渐的,孩子也十分了解妈妈,知道自己提的很多要求妈妈也是不会满足的,孩子开始不再跟妈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前段时间,莉莉无意间发现,自己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就已经学会跟着同学撒谎,并且经常逃课去网吧上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莉莉的“逼供”之下,女儿终于说了实话:

反正我说什么,你都不同意。那我为什么要和你说?我好多同学家里都有电脑,他们还一起玩游戏,你不让我在家里玩电脑,我只能去网吧和他们一起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频繁对一个孩子说‘不’,是最不恰当的拒绝方式,孩子仿佛被父母推到了门外处,会委屈甚至愤怒。”

前几年大热的《都挺好》里,大家都还清晰记得苏母对女儿苏明玉的各种拒绝,各种说“不”。

大儿子苏明哲要留学,苏母连问都没问苏明玉的意见,直接就把她的房间卖掉;二儿子苏明成提出去旅游,苏母二话不说赞助。

但面对苏明玉提出要1000元的补习班冲刺费,居然立即被苏母否了——我们家没那么多钱,我专门给你争取到一个免费的师范生名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被拒绝、被否定、不被接纳,于是,苏明玉长成了我们身边的一类人。他们就像一座座孤岛,虽然心底善良,但内心很难真正接受别人;他们无法自然接受别人的帮助,更没有办法自然去求助。

当你以为你已经走入他的内心,但抬起头发现,他其实还在对岸,你们中间隔着一条河。

当你拒绝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留一条路,告诉他你如果想要什么,可以说服我。如果能说服我,我就满足你。不能让孩子太压抑,要给情绪留一个出口,对孩子如此,对成年人亦如是。

不禁想起张歆艺,在节目中提起过的:小时候想要的那双99元的小白鞋,被妈妈拒绝了,成了她未来人生中最大的执念。“那个时候我就立下誓言,等我长大之后,我自己赚了钱,我要给自己买好多好多的白球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来的她,有无数双白球鞋,也只是为了弥补当年那份刻骨铭心的失望。

因为没有完成,她的心会永远悬在那里,时刻想着如何终了,就连做别的事也是牵挂连连。

而放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其实也很常见:孩子不想写作业,想把剩下的半集动画片看完,可是被父母强制性拒绝,于是,他写作业的时候也心心念念着动画片的情节,作业错了一大半。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分心,不给孩子玩手机上网。

于是孩子偷偷背着父母去网吧,甚至偷偷攒钱自己买手机,不知自控,最后成绩下降,甚至变得叛逆无常。

没有人喜欢被拒绝,尤其是一个冷冰冰的“不行”。

就像有人说的:一味的拒绝,就像是一剂有强大副作用的药,可能会达到“治疗”孩子被宠坏的目的,但它的“副作用”却不容忽视。经常被拒绝的孩子,会有一种“被抛弃感”,渐渐地,就隐藏了真实的想法,不再和父母交心。

03

做一个策略派!

那么一味的妥协和一味的拒绝都不可取,在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请求时,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应对,才对孩子的成长最具有引导意义呢?这时候,“温柔而坚定”的策略型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引路人。

让孩子自己承担任性的后果

很多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总要找点别的事拖一拖,可能是看会电视再写,还有的要吃点东西再写...总之就是不会立刻乖乖去写作业。

如果家长忘记去催,孩子自然就不会完成作业,隔一天去学校,就会在教室被老师教育批评。如此之后,孩子便不会在写作业时磨磨蹭蹭,讨价还价。

孩子说“再玩一会”时,或许我们并不用对他们大吼大叫,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和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尝尝自酿的苦果,可能会有意向不到的效果。

提供“有限选择”+注意转移

给孩子有限的选择,让孩子有自我做主的机会。

我见过的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午睡,甚至有些是抗拒午睡。在家就是各种玩平板电脑,面对如此场景的家长大多也都会着急上火!

后来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她开始给她儿子选择“你是想现在睡觉,醒来跟妈妈一起去逛超市,还是选择现在玩5分钟平板,然后去写作业?”小家伙就认真想了想说:“那我现在睡觉,等会儿一定要一起去超市玩!”

选完便乖乖回房间午睡了。

有时候,孩子的世界很单纯,我们强硬着抵抗他,会让他觉得父母是跟他站在对立面的,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如果这时候,我们提供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他就会选择自己更容易接受的方案,从而让当下的问题迎刃而解。

将时间具象化

孩子对于自己说的10分钟以及妈妈说的10分钟是没有概念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说好了再玩10分钟,可是10分钟过去,孩子会说还要再玩10分钟!

孩子没办法对抽象的时间概念做到准确的把握,说完10分钟,一分一秒过去的时候,其实他并不能提前做好停止玩耍的准备。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父母的具象化引导。

这一点,我朋友西西的做法就特别值得借鉴,她会跟孩子约定好:妈妈的手机响了3次,就告诉我们到回家的时间,要做一个遵守约定的好孩子哦!铃响第一次,她会提醒孩子,再响两次,我们就要回家咯;铃响第二次,也会提醒。

铃声反复想起,对孩子也一直提醒,孩子能意识到时间的流逝,也做好了自己将要回家的心理准备。最终迎来约定时间,孩子就不会不能接受。

针对抽象的时间问题,我们一定要将其具体化,换种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孩子就不会变得那么抗拒。还能够培养到孩子的时间观念!

看似只是“能否让孩子多玩10分钟”这样的小事,但其实折射的是我们父母,在应对孩子讨价还价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同一件事的不同应对,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未来,孩子的命运和成就也会大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宝藏,只要方法得当,就绝对不会让父母失望。与所有父母共勉!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