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80%发病于35-50岁,且多见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3。也就是说,类风关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因此,对于患有类风关的准妈妈来说,心中难免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疑虑。针对这些疑惑看看沈阳风湿病医院是怎么说的。
疑虑一:类风关会影响怀孕吗?怀孕会不会使我的病情加重?
类风关这个病本身对病人的受孕能力影响不大,并且54%~90%的病人怀孕后,类风关病情会好转。这就是很多人说的“怀孕能治类风关"。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类风关病人在产后6~8个月内,病情会复发或加重(多数在产后1~4个月内复发)。因此,尽管妊娠对缓解类风关病情有好处,但类风关病人怀孕仍应慎重。
一方面,类风关疾病本身对妊娠及分娩有影响,它可增加病人患子痫前期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使早产可能性增多,剖宫产率增加;亦可增加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因此,类风关病人在计划怀孕前,应找专科医生评估病情;若病情活动伴严重关节外症状,如发热、贫血、血管炎、心肺疾患等,应暂时避免妊娠,先接受正规的抗风湿治疗。
另一方面,治疗类风关的药物对孕妇及胎儿有潜在影响,所以,须将对妊娠有不利影响的药物停用足够时间后,方可妊娠。
疑虑二:治疗类风关的药物对胎儿会有什么影响?
目前,治疗类风关的抗风湿药主要有四类: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
就目前所知,激素的致畸作用很小。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妊娠早期使用,有轻度的致胎儿先天畸形和流产的危险;在妊娠晚期使用,则有致动脉导管早闭及其他并发症的危险。因此,类风关孕妇,尤其在妊娠早期及晚期,必须严格限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由于会影响胎儿或导致流产,妊娠期应禁用;柳氮磺吡啶本身的致畸危险性很小,但由于它可抑制叶酸合成,从而导致胎儿神经导管及心血管发育缺陷、口腔畸形等,因此,使用此药时应常规补充叶酸,羟氯喹的致畸危险性也很小。
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等,由于上市时间不长,孕妇应用数据很少,故其致畸危险尚不能确定。
疑虑三:怀孕期间,我需要吃药吗?吃什么药呢?
类风关病人妊娠期间,由于病情缓解,有些药物可以停用:若症状未完全缓解,可服用小剂量激素如泼尼松。
泼尼松通过胎盘时,大部分被胎盘代谢而失活,在胎儿体内的浓度很低,仅相当于母体剂量的10%,因而对胎儿影响不大。若使用激素时间较长,应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需注意的是,妊娠期间用激素控制类风关症状时,不要用地塞米松,因地塞米松通过胎盘的比例大,可在胎儿体内达较高浓度。孕妇服用地塞米松的作用多在于治疗胎儿疾患方面,如肺成熟障碍。
另外,由于激素可能会增加胎儿腭裂的风险,因此应避免在妊娠头3个月大剂量使用激素(相当于每天每公斤体重服用泼尼松1~2毫克)妊娠中晚期长时间服用激素,会增加妊娠糖尿病、高血压、水钠潴留、胎膜早破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要注意监控,并早期处理。
疑虑四:生完宝宝后,我可以哺乳吗?
由于类风关病人通常在产后1-4个月内病情复发,尤其是哺乳者-晡乳不仅可增加母亲类风关病情复发的危险,而且因乳汁中含不同浓度的抗风湿药,可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类风关病人产后要尽快复诊,一方面能了解自身类风关病情,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还能了解抗风湿药对哺乳的影响。
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能随母乳分泌,故哺乳期禁用;柳氮磺吡啶在乳汁中的浓度可以忽略不计,可在哺乳期安全使用。
若症状仍不能控制,可能是类风关病情活动明显,应停止母乳喂养,接受正规的抗风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