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养的娃,为什么杀了亲妈?

年前,黑龙江哈尔滨市巴彦县一名15岁女生将母亲杀害,藏尸冷库,最近才被发现……

年仅15岁女孩因母亲坚持让她上学而残忍将其杀害,并且淡定的处理好现场,对外编造谎言称“妈妈跟陌生人走了”,爸爸甚至不闻不问,直至3个月后爷爷回家收拾东西才发现……

女孩的残忍,家人的冷漠,葬送母亲的生命,葬送孩子的一生,葬送整个家庭。

含辛茹苦拉扯孩子长大,竭尽全力培养孩子成人母亲,为何却惨遭亲生骨肉的杀害?又是什么让原本应该拿起书本的孩子举起了屠刀?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恶魔么?

孩子天生就是恶魔么?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恶行》里,控制欲极强的妈妈,把原本健康的孩子囚禁在轮椅上23年。孩子被贴上几十种病的标签,吃了数不清的药,改造的面目全非。当女儿觉悟自己可以选择后,选择杀掉妈妈……

生活中虽鲜有这样极端的母亲,但是为了塑造自己心中的好孩子而千方百计的控制、毫不留情的斥责、毫无理由的贬低的妈妈,可不在少数。

很多父母有着一颗爱孩子的心,却没有爱孩子的能力。

其实,犯罪并不是先天的基因使然,绝大多数反社会人格和暴力犯罪是后天环境作用。

就拿15岁女孩弑母案为例,爸爸3个月后才发现妈妈尸体,这么久,是女儿伪装的好?还是本来这个家庭就是疏忽、冷漠、压抑的?

母亲本是安全感和亲密感的源头,攻击和伤害妈妈的行为,是自我深层冲突的表现。从压抑、对抗、攻击、到消灭,心理冲突绝非一日之寒。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滋养爱生长的过程。当爱里充斥着伤害、指责、攻击、控制的“毒素”时,孩子内心深处的同一性被破坏,那只自觉没被爱过的“恶魔”就会被“唤醒”,变成了吞噬自己和至亲的黑洞。

没有孩子天生邪恶,可恶魔是怎么长大的呢?

压抑控制,“折翼”天使

回首北大弑母案,我们不由得问,吴谢宇从小这么乖,到底为什么能去伤害他的母亲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许就是坏在这个“乖”上了。

不是越乖,问题越多。

是越允许,越真乖。越压抑,越假乖。

乖孩子有两种,一种是因为父母允许,所以愿意合作和信任,另种是因为害怕父母管制和责骂,所以不敢自己选择。

当经历过几次想探索、想试探、希望做点特别的事情,却遭到父母的批评责备、甚至像看奇葩异类一样的眼神看着自己后,就会变得不愿意敞开心扉聊自己的感受了。

亲子关系之间的讯号站,就这么损坏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怎么“为了你好”,孩子感受到的都是“反正我做什么都不对”“无论我怎么样你都觉得不行”。

就像被折翼并坠落孤岛的天使,在与父母内心失联的日子里,孩子点点走向冲突和分裂....

语言暴力,“滋养”恶魔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曾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研究,在6名少年罪犯自述的成长经历中发现,童年受到精神虐待是造成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我叫张强,在我12岁的时候,俺爸俺妈就分开了,我妈每天骂我,经常让我去死,说我没用,说我是废物,从来都没夸过我,我记得骂我最多的就是,骂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猪脑子!”、“废物”、“就知道吃”、“丢人”、“是个人都比你强”“你怎么不去死”这些话在父母看来是盼子成龙心切,表达恨铁不成钢心情时无意流露出来的语气助词,但在孩子看来,这就是一把把尖刀,一颗颗子弹,穿透心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长期生活在父母负向语言中的孩子,会产生懦弱自卑、压抑孤独、焦躁、心里怪癖、爱撒谎等心理问题。

暴力的语言就像恶魔的培养皿,恶语相加“滋养”恶魔生长。

大多数孩子和父母变仇人的案子,都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反噬。平时外人眼里的乖孩子,没有足够的自我空间,一味压抑、指责,反噬的时候,自我崩塌的同时也吞噬了父母。

被允许,才是真教育,会表达,才是真的爱

父母的评价,是孩子最初的自我评价。

从小被控制、被否定、被恶语相加的孩子,会习惯不愿主动探索、思考、尝试,慢慢习惯成性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从小被允许、被温柔以待的孩子,看上次做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他们在一次次自主尝试的过程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心智模式——

“我都可以试试”

“我做什么事情都是可爱的”

“我不会因为某个选择,就不值得被爱了”。

“我没必要担心别人的评价,反正我是被爱了”

这样的人生底色,让孩子人格更加完善,选择更加自由,做事更加主动,对自己对他人更加信任,思维也在不断的尝试和思考中更加敏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需要表达,更需要通过正确话语去表达。

标签: 孩子 母亲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