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孩子g/k音总是发不准,这样的孩子很多吗?为什么家长总是找不到引导的窍门。一遇到“哥、科、喝”,就说成“嘚、特、了”。】
gk发音不准,大人孩子全都有
有位家长说,孩子从小说就gk音不准,家里人听起来觉得很萌、很可爱。一直以为上幼儿园就能读准了,我等啊等,从1岁多等到了5岁多,他还是不会。我也教了好多次,就是说不准,偶尔能说对几个字,第二天就忘了。现在好担心宝宝已经习惯了错误的发音,万一将来上小学后,还是没有纠正过来,可怎么办?
其实小时候发音不准一直遗留到成年并不是罕见的现象,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成年人的留言里,也会遇到gk音不准的问题。
发音不准,年龄越大纠正越困难
实际上这些准确的发音动作是什么样的很容易找到,相信孩子的爸爸也找过,但是就是无法找到引导孩子的有效方法。那么这些发音动作做不出来。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开口说话看似很简单,但是每个发音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就像我们能够使用四肢一样,发音也是一种动作,而且可以算是很早就完善的精细动作。
宝宝出生后,从第一次开口模仿妈妈发音,就已经开始了这些构音运动的练习,但是从发音到发音准确,他们还需要磨合,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肌肉变的有力量了,控制动作越来越娴熟了,很多发音顺理成章的就清晰准确了。
每个宝宝在五岁左右就已经完成了所有音节方面的准备,80%的单音节都能够自如掌控,准确无误。
当然,有些宝宝还会有明显的发音不准,即某些发音动作不能完成,说话是一种每天都在重复的习惯,因此发音器官的肌肉功能也会慢慢固化,如果这些发音动作始终是错误的,相关部位的肌肉力量或协调性就可能有所不足。
对于年龄较大的人来说,这些错误的习惯,会让发音器官的肌肉协调偏离正确的轨道,也就是说,这些发音功能习惯了错误的发音动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肌肉记忆力会越来越顽固。所以发不准也就不奇怪了,
看看舌肌的复杂性,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发音动作始终无法做出来了。我们每次发音时,每个音素背后需要100个肌肉运动,一句话下来可能就是几千个肌肉动作,这其中,舌头要承担至少70%以上的工作量。
纠正gk音的窍门
g、k是舌根音,需要舌后部抬起与软腭形成对气流阻塞,n音是前鼻音,需要软腭与咽壁完全打开,让气流完成通过鼻腔,同时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震动。
发音动作:
g音: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难度在于成阻时的力量和肌肉协调控制。
k音: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与g音不同的是,成阻后气流冲破强度和延迟要稍微长一点点。难度在于成阻和气流的瞬间控制。
训练方法:
漱口咳水:喝一口水,仰起头,就像刷牙后漱口一样,不要咽下去,进行咳水练习,慢慢延长咳水时间,增加咳水的力量,水喷出得越有力越好,每天练习5-10次,每次从几十秒,逐渐增加到几分钟,要引导孩子学会腭咽部位的肌肉群协调运动,逐渐体会肌肉发力的感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咳水练习后,就不能依赖道具,要学会假装咳水,配合呼吸送气功能的练习,可从较弱的无声咳开始,配合送气,逐渐发声,最后完成g/k音的有声训练。
发音动作掌握后,随着发音功能的纠正,可以进行语音方面的强化训练,从单音节开始,逐渐进行双音节训练,提高难度后,增加三拼音节。“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这是很多语流训练使用的方法,都可以给孩子尝试一下。
至于成年人,应该适当提高难度门槛,尤其是对于有普通话考级需求的人,增加绕口令方面的练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
哥哥过河捉个鸽,回家割鸽来请客,客人吃鸽称鸽肉,哥哥请客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