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已经进入尾声了,随着各高校陆续完成复试,录取名单也相继确定并公示,在没有特别情况下,被公示的学生通常都可以顺利录取入学。
不过,尽管是小概率事件,但理论上,被公示还不等于录取,比如之后还有政审、体检等环节,也可能会淘汰学生。然后,近日曝出的一条原本已被录取却取消资格的消息却引来了广泛的关注与警示。
取消录取资格的原因是泄露了复试考题,事件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复试过程,期间学生们被要求签订保密协议,要求不得跟别人分享复试考题。而其中的几名考得非常不错、拿了400多分的学生,觉得录取完全没有问题了,于是在考研群里分享了面试题目和经验,结果被人举报,这些400多分的学生被取消了录取资格,其中还有考了2-3次的学生,可谓非常惨、非常可惜。
对于该事件,广大网友和高校老师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此,笔者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看法,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是公平原则毋庸置疑。不论怎么说,公平都是毋庸置疑的原则,尤其是在考研这种竞争十分激烈的事情上,很多学生竞争一个名额,最后的录取一定要靠成绩和能力说话,才能让人信服。而众所周知,很多高校的复试题目,很多年也不会更换,或仅做微调。因此,在复试之前,获得以往学长的经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以往学长的关系人脉,也成为了复试顺利过关的法宝。而这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复试试题的保密性因此十分重要,要保证所有参加复试的同学都在公平的前提下竞争,确保试题不被泄露,自然十分重要。
二是警惕私人关系中的小人。大学里的学长学姐、师兄师弟等关系,往往是未来工作和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人脉网,对于资源分享、工作介绍等都可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人性的阴暗面仍然不容忽视,面对实实在在的利益,即便是自认为的亲密关系,也不见得就十分可靠,背后被人捅刀子的事情时有发生。把别人打压下去,自己就能有更多的机会上位成功。当自己被举报,所有在这个圈子里的私人关系都会成为怀疑的对象,这无疑是很可怕的深渊。
据传,现在很多考研群、校友群都已经陷入沉默或直接被群主解散。很多人痛斥举报者,他们的用意自然令人不寒而栗,但公平是更需要维护的原则,从道理上说,被举报没有任何问题。但话说回来,作为法学院的学生,更需要有法理意识,既然已经签了保密协议,自己还没有保密意识,被举报也是不冤的。希望其他同学引以为戒,不要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