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结束的时段基本是准研究生最空闲的时期。准研究生们经历了与考研初试的一场鏖战,以及考研复试的洗礼,终于可以在看到“拟录取”三个字后,暂时放松了。
准研究生们处于这段时间难免感到更无聊,于是开始追剧、刷综艺、看小说或者逛街。过来人告诉准研究生:“你还是太年轻了,别高兴太早,赶紧联系导师吧。”
准研究生在拟录取后可以联系导师,由导师安排学习任务
学生在看到拟录取通知之后,基本就可以联系心仪的导师了。其实有部分同学早在得知自己的初试分数比较理想的时候就已经联系导师了。
拟录取后联系导师,基本算是实现了导师的预选。如果老师也对你表示欢迎,那么不出意外,开学之后你就会成为老师课题组的一员大将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假期摸鱼计划”基本都会破灭,因为老师会在开学前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有些导师甚至会让学生提前进入课题组。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后续研究的基本科研方法。并且还会要求学生阅读一些入门书籍、科研论文。
另外,学生在假期阶段也不能忘记学习英语,因为读研究生以后会面临着阅读英文文献的任务,英语基础差会让导师很嫌弃的。
联系导师时有这些注意事项,准研究生应该知道
▼不管是复试前还是复试后,都要有礼貌地介绍自己的情况
学生与导师沟通时,一定要有礼貌地简短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不管是复试前还是复试后,都要向老师说明你是谁,因为老师每天要接触的学生很多,不一定能很清晰记得一些并不相熟的学生。
老师比较关心的主要问题除了姓名之类的通常的个人信息,还有学生的本科情况包括院校、学习成绩、获奖与竞赛情况,以及学生的学术兴趣等。
考生在联系导师时可以简短地说明自己的一些学术兴趣,再附上一份简历,简明地介绍自己的情况。不过要注意的是,简历内容的多少以一张A4纸为宜。
▼与导师沟通之前最好先做好关于老师的功课
研究生导师都是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的,研究生在联系导师之前,学生一定要做足功课。要了解导师的相关研究领域,毕竟那可能是你将来的研究方向。
在联系导师之前,学生一定要多阅读老师发表的论文,对老师的学术观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也可以请教老师,老师会非常乐意解答的。
▼与导师沟通时,未经过允许尽量不要用太私人的方式进行沟通
学生在联系导师时,一般采用邮件与老师沟通。老师的邮箱一般都会公开在个人主页或者他的学术论文中,所以邮箱也是学生在与老师不相熟的情况与其沟通的最佳选择。而且邮箱沟通一般显得较为正式。
如果有同学经过各种渠道取得老师一些比较私人的信息后,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学生一定不要冒冒失失地去添加老师的私人社交账号。
原因有二:一则老师不一定会通过你的好友申请;二则老师其实会有轻微的被冒犯的感觉,毕竟这类信息都属于老师的个人隐私。有谁愿意将隐私暴露给不相熟的人呢?
▼联系导师时,切忌“养鱼”
准研究生收到“拟录取”的消息后,为了使自己能够入选相对满意的课题组,往往会在上一位导师未给出答复时就迫不及待联系下一位导师,甚至同时给数位老师发送同样的消息。
老师之间互相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所以“养鱼”行为很容易暴露在数位导师面前,在未入学前就给老师造成不好的印象。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