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是在网络文化流行的大环境下,由汉语创新演变而成的一种语言变体,具有个性鲜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和传播,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网络语言”日渐盛行,在青少年中已经成为一种“时髦”,个别孩子还会将“网络语言”用于学习中,甚至在写作文、考试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可能就会影响学习成绩。
孩子讲“网络语言”,爸爸瞬间变为“奥特曼”了
爸爸没听懂孩子的话,追问孩子,“你说什么?啥意思?好好说话!”孩子直接回了一句,“我怎么就没好好说话呢?是你听不懂,奥特曼!”爸爸一脸懵,我怎么成“奥特曼”了?他还以为孩子在夸他。
妈妈却笑话爸爸,“你太落伍了,奥特曼就是out man!”单从字面来理解,“out man”就是指落伍的人。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发现,自己与孩子的代沟越来越深了,跟不上孩子的成长节拍,不懂孩子的想法,甚至听不懂孩子的话。孩子可能也很无奈,最后懒得和家长说话,导致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困难。
其实,学生讲的“网络语言”,连老师都不知所云。个别孩子还会将一些“网络流行语”运用到作文中,老师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都要靠“猜”来理解意思真的看不懂。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引发了不少热议,大家各执己见。
“网络语言”在学生中盛行,各方观点不同,你是否也成“奥特曼”了
★ 学生:交流、保密两相宜
现在的青少年上网聊天,都会使用“网络流行语”,比如数字、字母、表情等组合,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会使用。
在青少年看来,“网络语言”比较幽默,生动有趣,比文字要方便很多,还能彰显个性。若是和同学、朋友在一起,自己不会“网络流行语”,就像圈外人一样。
学生群体使用“网络语言”成为流行,有了数字、字母代替文字,一些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说出来,也就避免了尴尬。而且,学生写日记时,用上“网络语言”,即使有一些小秘密,也不用担心会被父母发现。
★ 家长:干涉或放任皆两难
现在的网络信息比较发达,孩子难免会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也会紧跟潮流,只要孩子表现得不过分,大部分家长不会过多干涉。
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传统语言文化就是一种冲击,比如将错误的“网络语言”文字应用到学习中,对孩子正规的语文学习就会造成影响,家长也会在干涉或放任中纠结,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 老师:引导学生规范语言
很多学生在校园中会使用“网络用语”,在作业或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在老师看来,“网络语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与传统语文教学在语法、词汇上的规范性使用要求相悖,应引导学生讲普通话,让孩子学会汉语的规范用法。
★ 专家:以发展眼光看问题
“网络语言”的出现,体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
而且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可能逐渐被公众所接受,成为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在专家看来,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而不是予以全盘否定。
有些“网络语言”看似标新立异,其实幽默、有趣、生动、形象,在日常用语中可以起到修辞的作用,避免了讲话太直接的尴尬。
但不可否认,有些“网络语言”并不文明,也不规范,在日常交流中会起到负面作用,不利于正常的沟通和交流。
家长和老师就要适当引导学生,摒弃不文明的“网络语言”,才能真正彰显孩子鲜明的个性,又不失个人素质和修养。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流行开来,就充分证明了它的活力和生命力。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应当以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对孩子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引导孩子使用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自觉抑制不文明的“网络语言”,避免“网络语言”的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