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独白:与其任由自尊心肆虐内心,还不如没心没肺地活着
13日,大连理工大学通报一研究生实验室身亡的消息。
目前,已排除他杀,根据该学生留下的遗书来看,因压力太大而导致轻生。
“当初为了逃避工作考了研究生,结果刚考虑贸易战就开打,就业形势一下严峻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经受不住压力而选择轻生,心理素质越来越经不起生活的考验。
究竟是什么压垮了高校学生的心理防线?
舆论?家长的期盼?强烈的自尊心?还是无尽的欲望?
或许都有吧,特别心痛那些在这个学生去世后,背后指责他的人。
谁知道他的内心有多煎熬?
谁知道他曾经有无数次想突破自己,却又无数次把自己逼进自己心中的那个小胡同?
作为高材生的他,既不想辜负父母的期盼,毕竟上了这么多年学了。
又想有所作为,施展自己的抱负,奈何就业机会难啊。
站在他的高度上,他肯定不会接受随便就找一份工作将就,哪怕只是为了讨个生活呢?
但强烈的自尊心告诉他:“我是一名高材生,我应该尊重我学的知识”。
舆论的压力太大了,无数人讥讽那些清华、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回乡喂猪,卖豆腐。
他们只是想在没找到工作的空窗期找个过渡,甚至只想去家乡创业,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带领家乡的人富裕呢?
然而,舆论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啊,他们总觉得:上了大学的人,应该应该在实验室当科学家,就应该在大城市当设计师,就应该被国家聘请去做公务员。
更有甚者,在短视频兴起的年代,网红能顶半边天,无数人讥讽上了大学的知识分子,还不如一个网红。
又有谁知道,他们在顶着这些舆论压力,又在自己自尊心很强的情况下,心态不会崩溃呢?
前有好高骛远的孔乙己,后有无数心态崩溃的大学生们,他们只想过平凡人的生活怎么了?
或许,他们真的心理素质不够好吧!
或许,他们真的没有像流氓、混混那样脸皮厚;
或许,他们真的在刚出社会时,有一段迷茫的时期,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可奈何,与社会格格不入……
但生活的压力是存在的啊,特别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思想压力更大。
父母指望着他们出校后,就能赚钱养家,就能把上学时家里的贷款帮忙还了等,这些都是他们现实存在的压力。
或许,他们也曾试着做暑假工,也曾试着过简单的平凡的生活。
奈何,杯水车薪……
无数压力让他们刚出社会时浮躁的心静不下来,仿佛这个社会之大,竟无他们容身之地?
说白了,还不是因为没有人走进他们的内心?
哪怕是有个同伴能跟自己一起奋斗呢?
一个内心孤独的人,大多是朋友不多的,一旦让自己陷入死胡同,就像陷入沼泽,想逃怎么也逃不开,想脱怎么也脱不掉。
但只要能找到一个突破口,就能拯救他们的灵魂。
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能让自己陷入死循环中,生活是自己的啊,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何苦在乎他人怎样看?怎么说?
大连理工男轻生事件,令无数家长警醒:心理健康、内心强大远比学习好强得多
此事件也警醒无数家长,不能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也要兼顾孩子的心理健康。
1、沟通,才是解决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
大多数人,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做了别人的父母,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会如何正确地做别人的父母。
一个好学的父母,有上进心的父母,一定是孩子的良师益友,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通过谈心,来让彼此心灵相通。
中国移动有一句广告词特别深人心:“沟通——从心开始!”
所有矛盾的产生和心理的抑郁,都是因为得不到排解,没有通过沟通让心灵产生共鸣。
2、改变学校、家庭教育方式、方法
同时,学校的教育也要越来越趋向于孩子的体美劳全面发展,否则,太过重视成绩,只会教出来无数适应不了环境的书呆子。
只有学校和家长双重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才能避免更多的孩子误入歧途
如果可以,我感觉家长完全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去让孩子体验生活,当然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而当今大多数的家庭,暑假不是让孩子出去历练,也不是让孩子出去旅游陶冶情操,而是没日没夜的辅导班,压力山大。
谁愿意,天天过着数年如一日的枯燥生活?
谁愿意天天都吃同一种饭?
没有调味剂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源头活水,哪里有向上的动力和活力呢?
否则,一旦出社会,与社会脱轨,很容易出现适应不了社会的情况。
其次,太过溺爱孩子,也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应。
此事件,又给无数家长、学校敲响警钟,又给人们好好地上了一课,只可惜生命的代价太大了……
End!
作者:零点心声
今日话题:通过此事件,希望无数家长、学校都能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全面开展体美劳外加心理健康课程。
让孩子们从小就注重心理排解,才不会产生更多的悲剧。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父母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正确沟通。
学会做他人父母,也是一辈子 的必修课。
一个鲜活生命的消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关注我,让你的心灵更加美!
在你最孤独的时候,聆听你的每一次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