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和妈不亲”的孩子,从小就有信号,家长发现后要及时制止

“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这句歌词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

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父母将子女视为养老的保障,可很多孩子长大之后却是和父母疏离的,尤其是和妈不亲的孩子更是有很多。

而这类孩子从很多细节处就能够判断一二,家长要细心观察

母亲种下的因,让孩子结出“冷漠”的果

小娟在周围人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很热情很细心的人,所以大家都比较喜欢她,也都愿意多和其打交道,可小娟这份热情唯独没有给自己的母亲。

从自己成立家庭以来,小娟就很少再回娘家了,这一点让老公也很费解,别的媳妇都恨不得多回娘家,为什么自己的老婆不是呢?于是他试着了解其中原因。

没想到妻子的回答让他有些茫然,因为她表示自己对这个家基本没什么感情,尤其是父亲过世以后,就更不愿意回去了,因为母亲从小一直都没在意过自己。

她只顾着围着弟弟转,一点注意力都不愿意分散给自己,甚至时常冷落自己,动不动便斥责自己,让自己都让着弟弟。

时间久了,小娟也就不愿意和母亲靠得太近了,感情自然也在这个过程中消耗没了,所以之后母亲即使再怎么说小娟“白眼狼”,都不能改变小娟的心意。

长大后“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其实从小就有信号

很多家长都害怕这种和妈妈不亲的孩子,其实不止局限于妈妈,爸爸也是一样的,我们若想避免还是要从日常细节出发。

其实,这类孩子从很多细节处就能够判断一二,家长们需要细心去观察,在发现后也要及时制止,避免孩子与自己愈发生疏。

▼对母亲的教育和建议嗤之以鼻

作为母亲的话,日常对孩子一定少不了教育和建议的机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与孩子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毕竟对孩子教育久了,是容易引起孩子反感的,且我们若是发现了孩子对自己有负面态度,就一定要注意了,这其实是一种逆反心态,也是否定家长的表现。

▼对待家庭中与母亲有关的大事不参与、不表态

在家庭当中,孩子若有不想参与和自己相关活动的表现,母亲也要重视,那体现了孩子不在乎自己的态度,久而久之,距离就更遥远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制造机会,让孩子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活动当中,通过活动来让彼此更加亲密,对妈妈也更加认可。

▼放假后能离宝妈多远就走多远

放假后意味着孩子和妈妈相处的时间长了,空间也增多了,这种时刻往往都是阖家欢乐的时候,但有的孩子就秉持着一种能离多远就多远的态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们恨不得离妈妈远远的,仿佛怕妈妈给自己增加多大麻烦一样,其实这是属于一种躲避性的行为,其内心一定存在着某种芥蒂。

当家长发现孩子与自己不亲近,要考虑几点因素

每个孩子一定都是和父母很亲切的,如果我们发现孩子和家长有一定距离了,就要多去看看我们生活中的细节是否到位。

老人是否成了负面信息的“传声筒”

孩子对家长的印象不好,距离拉远,可能由于一些偏见的产生,而这种偏见主要来源于日常照顾孩子的长辈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老人成为了负面信息的“传声筒”,经常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说孩子妈妈的坏话,小孩子听得多了在脑海中就会形成固有的观念。

在孩子成长中,母亲的角色是否缺席或被替代

再有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妈妈这个角色实现的作用不是很强,例如说其角色缺席,经常不在孩子身边,又或者是被其他人所替代等等,对孩子都是种伤害。

在生活中是不是个“冷面妈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能否热情,和妈妈对待自己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果日常生活中妈妈非常冷漠,经常在孩子面前面若冰霜,并且阻碍着孩子的情感释放,对孩子就会形成强烈的影响。

孩子心里有杆秤,家长平时需要积累“砝码”

别看孩子小,但孩子也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家长日常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在其内心形成一定的分量,如果说我们想让孩子更爱我们,就需要多注重日常积累工作了。

像是多沟通,多陪伴,多一起玩耍等等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家长也要体现充分的责任感。

每日一问:你的孩子对自己有没有距离感呢?你又是怎么做的呢?

标签: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