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老师、学生是科研、教学当之无愧的主角,而分布在各个部门的行政人员就是“幕后英雄”,他们虽然不直接参与科研、教学等高校的主要任务,但是高校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他们的付出与贡献。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历史时期。行政人员的能力和绩效水平,对于高校实现“双一流”的目标,同样意义重大。
高校行政人员从职级上看,主要分为高层(决策层)、中层(执行层)和基层(操作层),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即科级及以下的从事具体管理事务的普通工作人员。
刻板印象
高校行政人员队伍已成为大学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一线教师、研究人员相比,高校的行政人员是处于辅助地位的,高校将他们定位为“服务人员”,他们服务教职工,服务学生。然而根据2017年麦可思中国高校吸引力研究显示,在担任不同岗位职责的大学老师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71%)、辅导员(70%)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低。
同样,在知乎上,“为什么高校行政人员的脾气不好甚至态度恶劣”这一话题引起网友热议,不少人纷纷吐槽行政人员办事效率低、态度不友好、不通情达理等等,又或是认为行政人员就是“一杯茶、一张报、一部手机玩一天”,钱多事少离家近,既有高校教师的光环,但不用承担教学和科研的任务,是个清闲的好差事儿。
知乎截图
“很美”,只是看上去
在如此的舆论环境下,因为反面的个例就被屡屡贴上标签的高校行政人员不断地被大众误解,有苦说不出。事实上,摘下“有色眼镜”后,高校行政人员的真实情况,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轻松。
收入水平低
在许多人眼里,在高校工作的行政人员,工资应该十分可观。实际上,高校行政岗位的收入往往要比同级别的高校教师低一些,普通科员级别实际上就是“清水衙门”。在看准网上,根据员工爆料,几所上海知名高校的行政人员的工资大约在6-7k,这样的薪酬在一线城市中并不算高。
图源:看准网
更何况,高校教师上课、带学生、做研究,还有额外的课时费等其他补贴,如果科研项目获奖,还能获得一笔奖金。而行政岗一般没有额外收入来源,在编制体制内,工资等级制明显,缺乏与市场工资水平相适应的正常调整机制,也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
此外,由于编制的限制,当前高校普遍采用了劳务派遣、外包等用人形式,新聘用人员尽量统一采用非事业编制的合同制,少增加或不增加编制人员,但却造成了编外人员待遇差、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有中部某211老师曾抱怨说:自己没有编制,属于劳务派遣,每个月到手3500左右,没公积金,没绩效,没加班费,没地位,还没成就感……难怪经常会有同事努力奋斗去教学岗位,而却没见过教学岗位的教师闹着要做行政工作。
工作强度大,认同感却低
因为不用参与教学和科研,所以很多人误以为认为行政人员无非是整理资料、开开证明,工作量少,也没有太多压力。
实际上,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非常庞杂,充斥着大量细小繁杂的事情。单是写材料这一项就包括各种评估材料、申报资料、请示报告、会议纪要、文稿起草、工作总结等等。每年开学和期末都是加班高峰期,工作量压的人喘不过气。
以招办老师为例:他们经常被认为他们只是在招考时忙一点,其它时间就闲着。而真实情况是:高考前,招办老师要准备宣传手册,熟悉各省政策,保证能够游刃有余地解答考生和家长的疑问;考生填报完志愿以后,招办老师要进行录取工作。几个人在短时间内面对不同省份不同的投档时间、投档规则,安排全国各省成千上万份考生的档案、审录、专业等,并且“纯手动”装置录取通知书!新生报到,招办老师要开始整理新生的档案并归档……此外,还有每年冬天的艺术类统招和校招,每年春天的高职单招和自主招生、秋天的特殊类招生……一年四季,招办老师都是“活跃”在高校视野之外的一群人。
再例如高校教务员,承担着大量繁琐的教学管理事务,负责学校的教务行政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执行及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调度,包括全校教学运行、课表编排、教学计划下达、教学过程组织考核、学生学籍管理等。
然而同样辛劳的他们,却被经常认为只是服从上级安排、做着简单重复、没有“含金量”的事情,可替代性强。行政人员的工作不被理解,甚至常常被人忽略掉其工作的价值。长期下来,很多行政人员缺乏一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得不承认,虽然一样身在“象牙塔”,行政人员的社会声誉和地位却都不如高校教师那么“体面”。
一眼望到头
另一个困扰行政人员的因素就是职业前景迷茫。
行政人员一般走行政职级的晋升路线,从科员做起,根据学历、工作年限、工作业绩逐步晋升。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人晋升到一定职级就停滞不前,维持至退休年纪。晋升机会少,空间狭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再者,随着越来越多博士毕业生的加入,高校行政岗也加入“内卷”。此前入职的硕士学历、本科学历的行政人员,缺乏申请项目、承担课题等方面的竞争力,只能在职业发展中陷入“死水”。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转去教学科研岗成为了许多想挣脱束缚的行政人员的目标,但要想转岗又得有相应的博士学位,陷入死循环。《高校管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状况之调查研究》对1000多名高校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数据显示,44.92%的行政人员有继续攻读更高一级学位的计划,但只有20.98%的行政人员有比较多的攻读机会,这让很多想要在职业发展上再进一步的人感到有心无力。
图源:《高校管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状况之调查研究》
呼唤更多理解
现阶段高校中的行政职能部门主要有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后勤保障处等等……各级部门分工协作,才能让高校正常的秩序得到保障。
清华大学的组织机构(图源:清华大学官网)
如果说高校是一台“大机器”,那么基层行政人员就是一颗颗“螺丝钉”,虽不亮眼,但他们的默默付出保障了“机器”的正常运转。大学固然需要大师与大楼,但还需要这些普通而平凡的行政工作人员,他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他们发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宋扬教授就曾提出高校行政人员人事制度改革的建议:出台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提高行政人员薪酬水平;无论编制内还是编制外行政人员,高校行政系统都要建立公平公正、及时反馈、统一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
诚然,高校行政人员中存在着一部分浑水摸鱼的人,但绝大多数还是坚守在岗位上认真耕耘的优秀服务者。而他们,也值得拥有我们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关于高校教师,你可能还想看
关注软科(ID:zuihaodaxue),认准“青椒”话题,掌握关于高校教师群体的最新动态,为你带来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深度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