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杭州一位父亲让15岁的儿子去工地搬砖的视频火了,视频中搬了一天砖的儿子对着镜头说:“还是读书轻松,搬砖太累了”。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遇到孩子不想读书、厌学时,经常会对孩子说:“现在不想读书,以后就只能去工地搬砖了。”
没想到带着玩笑的话语,在现实中真会出现,视频中孩子的父亲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小时候不听父亲的话,让我好好读书自己不理解,现在只能在工地干零活。
现在自己的孩子也不喜欢读书,“不读书去工地干活”虽然是一句戏谑的话,但就想让孩子去试试,从而珍惜现在能读书的时光。
好好读书,不走自己的老路,没有文化在人生的道路上太吃亏了,也太吃苦了。对于这位父亲的做法,网友们大多都给了好评。
有网友就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很好,刚好这个孩子也听得进去,对于这次搬砖的体验估计孩子也能收获很多。
也有网友说,不让孩子体验一下这种工作,都不知道没有学历和技术能找什么工作,在这个社会都看学历和技术。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质疑这位父亲看不起工地工作的人,明显带着歧视。当然有更多的网友认为现在找工作竞争很激烈,就算读了书也去做工地狗。
事实上,父母让生活给孩子来上一堂课的例子前两年也已经有过,至于带孩子去工地搬砖体验生活的更是常用方法。
2017年杭州余杭有个小男孩搬了一个暑假的砖,这不是勤工俭学的行为,知情人说是孩子爸爸让小男孩体验一下搬砖的苦。知道读书的好。
那从技术性角度来说,搬砖真的能赚到钱吗?为此我特意打电话给高中的同学,后来大学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现在在某工地的同学了解情况。
从现实情况来说,现在正规的大型基建项目人工搬砖已经很少,建筑材料也不再是我们所熟识的一块一块砖,材料也全部以机器运送为主。人工体力操作已经很少。
至于小型的建筑项目,搬砖的人员也有固定和临时两种功能。砖要搬也要扛,但是曾经有句话说“搬砖月入上万就绝对是假的”。
一个临时工去搬砖,一块砖给5分钱,每天搬10000块砖也就500块。但这么多砖来得及搬吗,就算体力足够,时间也绝对比你想象的长。
同时搬砖并不是个长期的活,有一阵坐一阵,并不保证有活干,想靠搬砖养活自己估计有点难。
况且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很多年轻人也吃不消,所谓搬砖也只是一个玩笑话而已。
“搬砖”看来不可靠,那么父母在孩子厌学,讨厌读书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来点“狠”地让孩子试试斤两呢?
反正我是很欣赏杭州的这位父亲的,有时在家庭教育中一位的靠言语的劝导,教育确实手段单一了一点。
让孩子真正地面对一下生活的“毒打”其实未尝不可。想象一下当孩子在厌学时,以为靠现在这点知识可以进取社会养活自己时,让孩子取体验一下未尝不可。
看过网红张雪峰老师的演讲,他曾经说过一段话,我印象深刻。
如果你家孩子不想读书,那就带他去四个地方看看,长途汽车站、普通火车站、高铁站和飞机场。
带孩子看看到这四个地方的人分别穿什么样衣服的,是什么样素质的。最后问问孩子自己想成为哪一类的人。
而读书就是最大的分层方式,你现在读的书,决定着出行用哪种方式。虽然这句话不是绝对的,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很直观的教育方式。
正如有位网友说的,可能你读了大学也会去工地干活,注意虽然是在工地,但绝对不是搬砖,而是指挥别人搬砖。
虽然我对搬砖的工人并没有恶意和歧视,相反我更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人与人之间也是平分的,没有贵贱之分。
但这个平等事实上是生命的平等,在生活质量上、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上,人与人其实是不一样的,这一点真不可否认。
而读书就是最传统也是最快速地改变这种差异的方式。
那些说某某老板不读书照样赚大钱、开公司,某某学校高材生毕业卖猪肉的,毕竟是小概率的例子。
从统计学角度来说,终归书读好的孩子比不读书的孩子要混得更好,生活质量更高,活得更从容。
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能改变自己生活境遇的唯有读书,读书才能让自己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权利。
作家龙应台曾经给自己的孩子写过一段话,我觉得很赞。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