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生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会被家长保护的很好。照顾孩子的日子枯燥难熬,十分辛苦,但是当家长看到孩子一天天的成长,掌握各种本领,他们内心是满足感爆棚的。有些孩子六个月才会翻身,而有些孩子仅仅三个月就会翻身了。这种差异尤其表现在走路。学会走路,象征着宝宝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自主探索新事物。因此,很多家长对宝宝什么时候能够学会走路尤为重视。
“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是有差别的
1、宝宝先学会走,后学会爬是正常现象吗?
佳佳是一名母亲,女儿今年刚满3岁。这个时候的孩子本应该送去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可她的女儿却在接受感统失调的训练。虽然医生诊断后说问题不大,但是作为母亲的佳佳心里还是很着急。
原来,在女儿小的时候,家里人都对这个乖巧可爱的小萌娃宠爱有加,甚至因为怕伤到孩子的膝盖,经常抱着她,很少让孩子自己爬。就这样,直到孩子1岁半左右,她突然跳过了“爬行”这一步,自己学会了走路!
家长看到孩子自己晃晃悠悠地走路十分惊喜!都觉得这孩子真是聪明,还没爬过几次,自己居然就能够走路了!就这样,随着走路次数多了,宝宝也越来越熟练,走的就越来越稳了。时间长了,家长也忽略了孩子不会爬就会走的这种异常行为。可没想到,孩子长大后,让人后悔的事情发生了。
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老师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异常。她虽然是女孩子,但是肢体并不协调,平衡能力也不强,经常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带去让医生检查后才发现,孩子出现了感统失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才能恢复过来。佳佳这才十分后悔当初没有让宝宝多练习爬行。
2、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是有差别的
虽然不同宝宝之间的成长发育状况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大体来讲都是类似的。孩子的成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些家长往往更重视走路,而忽视了爬。其实,这两个过程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正常来讲,宝宝都是应该先学会爬,练习爬,再学会走,练习走。这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经过程。
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是有差别的而且差别还很大。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身体发育和大脑发育,这两者都是与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很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智力水平以及今后的发展。因此,家长一定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
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有哪些差别?
1、孩子的大脑认知程度不同。
爬行影响着身体发育,但对大脑的开发影响更大!比如,孩子在爬行时如果前方有障碍物阻挡他,他会将障碍物视为一种危险,试图绕开它。这个过程里,孩子的大脑会把外界空间进行转化和想象,把平面的物品转化成立体的,促进大脑发育。相反,那些没有经历过爬行过程的孩子,他们往往会缺乏想象力,肢体也不协调,做事情很容易分心。长大后也很有可能出现感统失调的现象。
2、感官意识也不同。
小时候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总想要去探索些什么未知的事物。爬行过程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探索过程之一。在爬行时,孩子可以接触新鲜的事物,碰触更多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而近距离地接触新事物,对孩子的感知能力会有很大提高。但那些没有爬行过程的孩子就少了这份探索的乐趣,也少了一个能够提升感官意识的机会。
3、身体协调性会有很大差异。
爬行这一动作需要调动很多位置的肌肉进行发力,比如膝盖、胳膊等。并且这一动作需要这些部位相互配合,且肌肉力量足够。因此,爬行的过程也是锻炼身体的过程,更是提高身体协调性的过程。而那些没有学会爬行的宝宝就会缺少这种身体肌肉的锻炼和身体协调性的锻炼,协调性也就相对较差。
结语:
家长们应该重视孩子自身发育的正常规律和过程,学会爬行和学会走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更不能因为对孩子的宠溺就一直把他抱在怀里,不让孩子自己探索世界,发现新事物。爬行的好处非常多,不仅有助于智力开发,还有助于孩子身体协调性的提高。因此,家长要对孩子的爬行重视起来,在合适的年龄阶段正确引导孩子学会爬行,鼓励孩子通过爬行探索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