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否应该退出高考”、“英语是否应该退出主科”......一直以来,英语这门科目可以说是众多学科中争议最大的一门学科,其存在的意义一直被大家质疑。
早年间著名教授郑强,就曾表示:“英语耗费了中国青年许多宝贵的时光,像日本,英语水平也不怎么样,但是人家的学者60年没出国,照样获得诺贝尔奖。
而且,在近20年来,我们过分地夸大了英语在教育中的地位,这是极其不自信的表现,我们重视自己的文化!”
网友们对此褒贬不一!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当然大家都各自有各自的理由。
最近,两会召开!京誉君注意到,有关英语学科的讨论再次登上热搜,起因是政协委员提议:“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由国家投资、全体学生必须学英语的现状。要尽快取消英语在中小学的主科地位。”
听到这个消息,相信最高兴的应该是学生了,因为英语这门科目的确是很难,也确实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还有一部分网友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看来大家的评论,京誉君认为,大家其实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有些人一看到要降低英语的地位,就开始与阶级固化相挂钩,在京誉君看来这其实是不理性的!
谈到英语教育,我们应该明确现阶段,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学生们能流畅的沟通还是要让学生看懂英文文章?
如果是想要达到让学生用英语流畅沟通或使用英语写作,那这一目的在现行教育体系下恐怕还难以实现,从我们身边的学生就可以看出,他们根本无法流畅的用英语交谈,写出正常合格的文章也很难。
如果是以学生能读懂文章为目的,相信很多英语及格的学生或肯花费时间背单词的学生基本都可以达到要求!
所以,如果以第一种目的为导向,那现行教育体系根本达不到,又或者教育资源并不匹配;而如果以第二种教育方式为目的,那当下的教育投入明显是过剩的,现行英语教育的强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大致读懂英语文章”的需求,但又完全没办法让学生正常地说、写英语。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尴尬现象?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学阶段是以两个考试及中考和高考为结果导向的,所有的科目安排其实都是为了这两个考试,而这两个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化的考试,于是乎“说”这种灵活性的考试就无法大规模采用。
标准化做不到非常精确的“写”也不能占据太大权重,那么能够完全标准化、定量评分的阅读、听力、语法、词汇就势必占据很大比重。
但是高考毕竟是人才选拔类考试,不同于合格考。这就造成了,学校、家长、学生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加强竞争,教育内卷就此严重,英语教育开始出现畸形!在读的领域为了拼分数,资源极度浪费,在说和写的领域资源又极度不足,最后学生学成了四不像。
其实,这样看来,我们的英语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来看就不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英语这项语言来设计的,只不过是中考、高考等教育考试下的产物!
这其中也许会有人觉得,别管怎样设计,英语确实为学生打下了基础,为后续的大学时的课程埋下了伏笔,但京誉君可不这样认为!在小的时候确实存在一个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学成的语言是可以作为母语的而不是外语,这就好像很多人同时会普通话和方言,但别忘了这种“双母语”的形成是要以语言环境作为基础,而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也难从小获得英语语言环境。
这一方面,其实京誉君小时候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英语老师上课还要讲汉语,作为全校各个学科中唯一的一个可以有英语语言环境的课堂,英语老师却是双语教学!
长大后才慢慢明白了,个别英语老师的英语水平也并不达标,会教不会讲的老师也大有人在。所以,你看老师都是这样,更何况学生呢!
完全取消英语教育肯定不行,要不要取消主科地位也要再做讨论,但适当降低英语考试权重,减少资源浪费,完全可行,相反对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生心理压力有重要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