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要追着喂饭,是很多家长的切身之痛。追着喂饭,不仅孩子吃饭效率低,宝宝容易对吃饭失去兴趣,边吃边跑有噎住的风险;而且宝宝不能对食物充分咀嚼,延缓口腔功能发育,宝宝的面部五官和语言功能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很多妈妈都很感慨,追着、赶着、抓着、求着喂饭实在太累了,追追追何时才能End。但事实上,孩子总要吃着喂饭,很可能是家长的错。如下5个坑,家长快来看看是不是躺枪了!
原因一、过晚添加辅食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孩子添加辅食的最佳月龄是4~6月龄,最早不得早于4月龄给孩子添加辅食,最晚不要晚于6个月。但6个月刚好是职场妈妈休完产假的时候,很多妈妈忙于工作的适应,再加上“宝宝1岁以前以奶为主”的观念,就把宝宝添加辅食这件事给滞后了。
事实上,虽然宝宝1岁以前确实应该以奶为主,辅食只是辅助,但4~6个月是孩子味觉发育的敏感期,错过了就很难弥补了。过晚添加辅食,宝宝对食物味道最敏感的时期没把握住,宝宝可能就会对食物的味道失去兴趣,造成孩子日后养成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
原因二、长期喂过饱
有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有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很多妈妈总判断不准宝宝是否吃饱了,或者很强迫症地看到宝宝的碗里还有食物,就条件反射地觉得宝宝没吃饱。结果,一直喂宝宝,导致宝宝喂养过度,对吃饭产生一种厌烦情绪。
其实孩子跟大人不一样,吃饭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孩子并非到了饭点就要吃饭,当孩子已经表现出不想吃了,家长应理解孩子,而不要强迫孩子进食。建议家长可以细心一点,对孩子每天进食的种类、进食量以及进食时间有个大致的概念,慢慢找到孩子吃饭的规律,让孩子觉得吃饭是开心的事儿,而不是苦差事。
原因三、拒绝让孩子自己吃饭
孩子刚开始学吃饭的时候,吃一顿饭就像打一次仗,每次都会把饭撒得到处都是,餐椅上、地板上、衣服上、脸上手上,清理都需要费一番功夫。而且孩子吃饭特别慢,家长总要等得耐心都要耗费光了,孩子才勉勉强强吃饱。所以,很多家长都拒绝让孩子自己吃饭,更喜欢直接给孩子喂饭。
但家长可能不知道,1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萌芽,想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吃饭更喜欢自己吃,而不喜欢被家长喂。如果孩子总是很想自己吃而家长总是不给孩子机会,那孩子自然也就不爱吃饭了,故意让家长追着喂。比较科学的做法是,爸爸妈妈要观察孩子是否有自主进食的意愿,当孩子表现出想自己吃饭时就开始锻炼孩子独立就餐的能力以及习惯。
原因四、未养成孩子在餐椅吃饭的习惯
想让孩子乖乖在餐椅上吃饭,只有一个字,难!特别是当孩子解锁了走路这个技能之后,更是十分好动,时不时就要从餐椅上站起来。有的家长因为溺爱孩子,或者懒得跟孩子作战,孩子不愿意坐餐椅就将孩子抱起来,结果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孩子就经常耍赖不坐餐椅,慢慢地就变成每次吃饭都要家长追着喂。
事实上,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会偷偷观察家长的行为和反应。当他发现,不坐餐椅这件事是可以商量的,她就会不断用哭闹来反抗,挑战家长的底线,以此来满足自己好动的需求。建议家长一定要讲原则,将“吃饭就要坐餐椅”当成规矩,而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要求。
原因五、未察觉宝宝身体不适
有时候宝宝不是不想吃,而是吃不下,特别是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消化系统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孩子食欲变差,吃不下饭。同时,脾胃功能较差的孩子,因为消化吸收较差,总感觉肚子胀胀的,也会吃不下饭。
当孩子总要追着喂饭,家长要查看孩子是否有脾胃功能差的症状,必要时给孩子补脾养胃,帮助孩子健脾开胃,吃饭更香。
看到这,是不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我们都错怪宝宝了。我们以为宝宝要追着喂饭是淘气、是不乖、是故意的,却不知这背后的推手其实是家长。小朋友原本是一张白纸,家长的教育和引导,才让这张白纸有了五彩缤纷的色彩。那么,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吃饭呢?如下,@竹也的妈咪就跟大家支几招。
招数一、创造吃饭的乐趣,增加宝宝食欲
爱玩是宝宝的天性,只要宝宝觉得有趣的事,宝宝就会兴致满满。家长可从宝宝的餐具入手,选择有卡通图案的可爱餐具,让宝宝期盼每一餐的到来。等宝贝长大一点,也可以让宝宝参与做饭的过程,比如揉揉面团、洗洗菜叶等等,参与做饭也会让宝宝吃起来更香。
招数二、鼓励宝宝运动,促进消化
随着宝宝解锁坐、爬、站、走等技能,家长应鼓励宝宝多活动活动。一是适当锻炼可以促进宝宝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开发大脑的同时增强体魄,让宝宝吃饭更多;二是运动能帮助和促进胃肠道消化,让宝宝更好地消化与吸收。
招数三、培养宝宝吃饭的好习惯
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吃饭的好习惯。比如饭前饭后半小时不给宝宝吃零食、宝宝吃饭固定在餐椅上、宝宝可以自己吃饭但是要带围兜、宝宝和大人一起吃饭等等。
招数四、帮助宝宝健脾养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