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中国最好的家长群

1

家长群帝国

说到家长群,大家会想到什么?

晒娃?学习?凡尔赛?寻找机构?组团报班?对班主任溜须拍马?还是一片焦虑?

家长群里最常用的句子是什么?

“ 收到!谢谢老师,辛苦了!”

如果以上都是,那就对了。

这是典型的学校家长群。有各种高人能人达人智人贡献了各种“家长群须知”、“家长群生存攻略”、“家长群潜规则”等,另有“退出家长群”的各种攻略不等。

搜索一下“家长群”这个词,出现了八千七百四十万条结果。可见,“家长群”已经成了一个最热词,涉及所有家长,没有人可以逃脱。

通常来说,家长群最终都会“升华”为一种“班主任登基”的“群帝国”模式。“班主任皇帝”或严峻冷酷,或春风化雨,不等,未可知。高级到“垂拱而治”,或“垂帘听政”的,可称为“盛朝”。家长群几乎模拟了三千年帝制几乎所有的模式。群里的家长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或直截了当、或简单粗暴、或含蓄优雅、或润物无声等等,对“班主任皇帝”阿谀奉承,曲意吹捧,务求“皇上”开心,而让自己孩子得到特殊照顾。你也许会说,一个班几十个孩子,班主任精力有限,怎么可能人人都“照顾”到呢?但实际上,“群帝国”确实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升华”,分别出三六九等的不同层级,最终形成细分群体。有“近臣”,有“佞臣”;有“忠臣”,有“义臣”;有“高蹈派”,有“精进派”;有“当权派”,有“走之派”;亲疏远近,一望而知之。实力派家长基本“一点就通”或“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于这类家长,“班主任皇帝”虽然“人质在手”,大权在握,但“高门大族”的“门阀势力”,他们是深知其根基与实力的,主要以安抚,沟通,利益输送为主。大家心照不宣,你懂我懂。自觉实力不够的家长,则信奉“有志者事竟成”的“愚公移山精神”,每天打卡刷存在感,各种奔走十分勤勉,也能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到一点利益。

总之,“群帝国”生态十分复杂,最终形成了一个“班主任集权制度”,家长们则每天恭敬地“上朝”,然后“上传下达”、“贯彻精神”——该督促的督促,该交作业的交作业,该检讨的检讨,该报班的报班。基本没有反对的空间,更没有“进谏”的机会。古代君臣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模式,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发挥与升华。通过“微信之治”,把一个班级管理得犹如“文景之治”,或者“贞观之治”。令人十分震惊。

至于每一个家长内心到底如何,那真是“冷暖自知”了。如果真有某个家长退出了家长群,那真是“粪坑里落了一块石头——激起民愤(粪)”了。群里冷嘲热讽自然少不了,甚至于开批斗会声讨表忠心,也都很常见。只是“退群家长”看不见了,眼不见心不烦而已。为此让孩子转学或退学亦有之。

“家长群”生态,就是当今教育现状的最生动的体现。

家长之所以如同“家奴”一般“伺候主子”,除孩子去学校就是“人质”这一条“硬道理”之外,最核心原因,大概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造成的教育焦虑症。时髦点说,是“教育内卷”让每一个家长都自觉地“卷”起来了。

那么,有没有一种家长群,大家可以在群里畅所欲言,确实自然地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且各自思考,各自贡献智慧,从而大家减轻焦虑,更好地拓展自己的视野,思考自己的孩子成长呢?

2

自由而平等地探讨教育

我每次开设一个新的阅读写作课程,都会建立一个“家长群”。这样的家长群陆续建立了十几个,有些资深家长也“出没”在十几个群里。每次新建家长群,都会有新家长加入。新家长加入,就会提一些新问题——虽然是新家长的新问题,却可能是我之前曾不断地重复回答过的老问题。比如孩子的语文考试成绩问题,写作如何才能得高分问题,要不要刷题套路迅速提分等等。

这些新老问题不断重复出现,意味着教育环境的“停滞效应”极其严重,“教育内卷”确实十分厉害了。

关于语文教育,一言难尽,百言也难尽。因此,家长能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不断地交流探讨,更能促进彼此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明白:成长才是真正的育人。而不是打击、压制、修剪孩子,让孩子长成自己以定见“塑造”的那个人——

考高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赚大钱。这是大多数家长的终极目标。这似乎没什么问题,毕竟绝大多数人都只是看到人生的这一浅浅的矿层。而既然写了这篇文章,我的本意其实是希望家长们有更高的境界,看到更深的矿脉。我们自己看不到,那就给孩子留一个可能性,让他可能看见——看见什么?看见他的未来,以及更为丰富的、更为广大的世界——这是属于他自己创造的世界,而不是家长挂在他房间墙上的劣质风景画。

关于孩子未来,到底是要自己长成?还是被以某种模式教育长大?这个问题虽然到现在都是一个问题,但我个人有明确观点:孩子能按照自己天赋成长,才是教育的真正核心价值。

真正有特点、有个人价值的人,大都是背离了家长的愿望而自己长成的。叛逆、逆反,走自己的路,这本来不是问题,但在一个“教育内卷”的国度,却成了问题。

昨天,有一位妈妈对于自己的孩子语文成绩差有焦虑,她私下问我意见。我建议贴在群里,征求更多家长的意见。

这位妈妈很了不起,她整理了自己的疑问和思路,在群里发了近千字长文。接着,更多家长纷纷加入讨论,精彩纷呈。但是内容实在太多了,整理起来有万字之多。

这位妈妈的提问,我也做了内容节选:

“……孩子现在学校的语文成绩很差,基本在倒数几名。……1-3年级,语文考试成绩在中等,主要失分是字词不会写;进入四年级后,字词的问题好转很多,但因为阅读比重和难度的激增,主要失分在阅读以及考试时没有时间写完的作文,成绩基本就在全班垫底了。……孩子的一个好朋友,这一年时间通过上某位语文老师的网课,学习了阅读的应试技巧,语文成绩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提升,从中等偏下到全班前三。而我的孩子因为语文成绩的不振,也较大影响了学习信心和老师对他的态度。……随着成绩一步步下滑,我也逐渐乱了心绪和阵脚,还要面对孩子爹和其他朋友对我给孩子报名这种不能立竿见影提高分数的课外班冷嘲热讽或善意提醒。……不知道该学习应试迅速提分,改善孩子学习处境和自信,还是稳扎稳打从更高层面用更长时间来为孩子打下一生语文学习的原力。请叶开老师和群里的家长们指点迷津。”

叶开@颂妈妈:这种问题不能简单地得出答案,孩子的语文成绩问题,有各种原因,包括语文教师的原因,也包括可能提前学习、过度学习等(包括其他孩子的提前学习抢跑),不一定是你家孩子的问题。写作和阅读作为一个整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打基础,通过写作来促进阅读。我这么多年的写作教育经验发现,孩子只要能坚持不断地写作,不断地促进阅读,很快就能跟上,在学校里考试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困难。至于这个问题“该学习应试迅速提分改善孩子学习处境和自信,还是稳扎稳打从更高层面用更长时间来为孩子打下一生语文学习的真力”,确实对家长而言是两难选择,我也没有什么高见,请其他妈妈贡献宝贵意见。

赵言妈妈@颂之妈妈(注:隐私原因,妈妈们都用了笔名):叶开老师说的很对,不一定是你家孩子的问题。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有各种的经历和挫折。在孩子经历这些的时候,作为妈妈也会跟着一起受到影响,甚至更多时候我的担心、焦虑、迷茫、犹豫摇摆更会影响孩子。所以我现在遇到这类事情首先做的是先厘清自己是怎么想的,我在担心什么,焦虑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会犹豫,为什么会摇摆?一步步剖析自己,把自己的问题先解决,让自己平静下来。在不带任何情绪的冷静客观的情况下,第二步才是解决孩子的问题。依然还是问自己,自己最看重什么,梳理你期望孩子拥有什么,一步步梳理下来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接下来你就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了。……我之所以讲这些是因为我感受到你来自学校的压力,老公的压力,朋友的压力。非常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可能要先放下怎么解决孩子问题的想法,先聚焦在自己身上,把自己安抚好了,弄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需要成长的是什么?然后再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图图妈妈:我很认同赵言妈妈的观点,我自己也是这样成长着的。唯有我们顶住,知道我们要什么,带领孩子认知世界和自己,总有取舍,都想要就会失去。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我为此给孩子转过学——我不是说一定要转学,具体要看孩子和家长。

银角的毛线妈妈@颂之妈妈:我觉得根据孩子现阶段的状况,帮助他迅速提高自信心很重要!学校的阅读理解考的就是阅读应试技巧,通过写作提高阅读这点是肯定的,但是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曲是直,也受控于很多因素,比如学校的应试,家长的焦虑,孩子自己的学习能力等等,所以关键还是看他现阶段最需要的是什么。

关尔妈妈@颂之妈妈:看到你们私立学校的时间安排:在校时间太长了呢,才小学就要晚自习到9:00,这样留给自己额外阅读的时间就比较少了。……我也来说一个自己的个例:我们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甚至五年级的上学期,语文成绩一直不怎么好,也是卡在字词上,但是我们写作一直是全班前三的,考卷上就是错别字多,所以每次考不了高分。……今年开始五年级下,为了减少错别字,就给他定了一个要求:每天放学回来读课文30分钟……这样下来,每天大概有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语文阅读时间。……这个学期上了《搜神记》课程,,跟老师分析古文故事,拓展开来讲了很多关联的方面,我忽然觉得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提高。举个例子,这学期第二单元语文考试居然破天荒地考了一个全班第一,要知道以前他都是全班倒数第10名左右。所以我个人觉得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关尔妈妈:现在学校大的环境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友好的。我不知道从哪里看到有一个教育部门的领导就说了,将来的高考语文题量很大,就是要让一部分人做不完。……上次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还特意发了我们一张中考的语文试卷,叫我们看一看考题题量有多大。要求我们做题速度提高,就是要提高阅读的速度!看得我们家长个个紧张。我们作家长的不能改变这种大局面,但我们可以在家庭的范围里面带领孩子一起去阅读,从阅读当中获得温暖,获得力量,从阅读当中看到人生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做家长可不能跟着这些风气一起,再给孩子施加压力。希望跟孩子共同阅读,共同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他如果能在阅读的情境之下,感受到向上生长的力量,从而自觉自发地去努力学习,这就是我们做家长最大的欣慰了。……

赵言妈妈:大环境对孩子不友好是事实,因为社会需要选拔。但我们就一两个孩子,我们不需要选拔。我们要的是成全——成全孩子。所以我们不能和社会一起用这种机制来培养孩子,而是看见孩子身上的特点,成全他的同时,帮助他找到与社会能够很好相处的方式。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等我们成熟的时候就是孩子长大的时候。回过头去看,会感觉每一次问题矛盾都是成长的机会,也是家庭关系更深入更和谐的机会。所以我非常愿意听听叶开老师的话,因为他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颂之妈妈@赵言妈妈:叶老师最难能可贵的是功成名就,还愿意跟我们一起指点和讨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愿意为了一个个具体的孩子长大长好,而耐心倾听与指点迷津。

赵言妈妈:是的。就比如叶开老师说“让孩子找到兴趣点,沉迷于有价值的事情”这段话,就非常精彩,这是叶开老师多年教育实践后的反思和总结。我自己从叶老师话里领悟到的就是:看见孩子迷一样事情时,其实不用忙着去阻止,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去了解它是什么,为什么会喜欢?然后,再顺着他的兴趣,引入自己想要培养的东西,就皆大欢喜了。

牛牛妈妈:我有一个在机构教语文的朋友,她原来是体制内的老师,后来辞职了,很多家长都要靠抢才能报到她的班,因为据说她带的效果特别好。可是我们私下里聊天的时候,她就说,很多家长跟风报,结果发现自己孩子没太大效果,反过来说她教得不好。但是那些家长没有看到,效果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她也跟我说,其实根本就不需要上语文课外班,基础部分跟紧课内老师就可以了,余下的时间就是要多阅读。真到了搞不懂考试套路的时候,利用假期短时间学一下就可以了……我们现在五年级,叶开老师的这个《搜神记》是我们上的和语文相关的第一次课。一方面,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读到过叶开老师那本《对抗语文》,非常赞同叶开老师的理念;再加上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就一直坚定不移地引导孩子多阅读。都说阅读不一定成绩好,但是不阅读的孩子肯定好不了。

颂廷妈妈@赵言妈妈 @牛牛妈妈:谢谢你们的意见。我现在也在努力给孩子腾出时间阅读,让他能沉迷于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事情。

牛牛妈妈:不客气。语文要短时间提高成绩不容易的,来不及做完阅读理解和作文,也不是上个其他培训班就能立马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要在家里多引导和陪伴阅读,每个孩子的花期都不一样而已,我们就默默浇灌好了。

图图妈妈:感谢叶开老师,您说的这些我也非常认同!我有两个孩子……大孩子如果能沉迷于某一件有价值的事,是大幸。不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上是否能满意,这一件有价值的事也会让孩子足以找到自信。我家孩子爸爸就是在小学的时候开始沉迷电子、电路,现在从事的也是这个行业。我也一直希望孩子能有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事,但很遗憾没有能帮他找到。

3

“成长”比“教育”更重要

在家长这里,基本分化成了两个基本问题:

如何迅速提高语文考试成绩?

怎样让孩子养成一生的核心能力?

第一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最终目标是考上好大学。重视学校考试成绩,希望刷题套路得高分,这是家长的基本心愿。这样才可能赢在起跑线,考上好大学,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这是当下教育中最现实最功利的“目的论”。家长和老师,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上好大学——然后驱使、鞭策孩子努力刷题考试,最终完成、达到这个人生的终极目标。

这就好比一名园丁在培植园艺时,先设定各种不同的盆栽样式,然后对树种进行精心的修剪、捆绑、扭曲,最终达到了心目中一株好盆栽的完美状态——

清代大学者龚自珍在名作《病梅馆记》里对此有精彩的描述。教育系统最著名的隐喻就是把老师比作园丁。一名园丁处理园艺的模式,是严格符合“秩序美学”的。他要栽培,要修剪,目的是制造出完美的盆栽,然后,去市场上卖个好价钱。

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也非常“正字正确”,更符合“国学传统”。连孔夫子都说了:“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然而,两百年前的龚自珍却是批判“病梅”模式的。他认为“病梅”的做法是受到文人画士病态审美的毒害,以为梅花要好看,须曲不能直,要疏而非密,以至于“之祸之烈”,祸害江浙的所有梅花成了“病梅”——“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这篇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语文老师应该是熟捻于胸。人有病,却去摧残梅花,不亦为祸之烈乎!龚自珍以很深的隐喻来写“蔓清正腐”在汉文化圈里大兴“蚊子狱”以及畸形奴化教育对人伤害。

龚自珍认为:梅本自然,或直或曲,或密或疏,各有奇趣,不必统一修剪摧残,而曲意迎合那些“文人画士”的病态心理。然而,今天我们的教育模式不就是“病梅馆”吗?那怎么办?

两百年前的龚自珍早就想好了办法,那就尊重梅花的天性,让它们在自然的环境下自由地生长:“……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龚自珍认为“病梅美学”是“文人画士”的一种恶癖,但知道这是一种潮流。他却不怕这些人嘲讽排斥,迎风而进地批判。这是真正伟大教育家不同流合污的伟大情怀:“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最好的教育就是顺其自然地生长,像树木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多年前曾写过一篇散文《世界上最美的树》,写在德国科隆西郊乡村的田野上看到过的一棵大橡树。那棵橡树之大,之美,之婆娑自在,让我在那里居住时,几乎每天都去看它,而它的自在,蓬勃的姿态,令我至今难忘。后来知道,德国媒体曾评出“最美的树”,就是这种长在田地之间,自由自在生长的大橡树。

比龚自珍早千年的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在名作《种树郭橐驼传》里,借由植树大师郭橐驼的种树经验,畅谈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有人问郭橐驼为何他种的树总是长得这么好,郭橐驼回答说: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种树郭橐驼传》也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语文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熟读的。

概而言之中心思想是:“顺其自然”——“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其次,不要过分约束,不要过分关注,给树木、给孩子留出成长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沉迷于有价值的事物”。

如果我们更加尊重孩子,让他们有自我成长的时间与空间,他们就会按照自己的天赋长成自己本来的样子。

这是真正的成长,让孩子养成一生的核心能力了。

转载自:叶开的魔法语文(bigtiger8888)

关注教育 | 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标签: 语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