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朋友让我谈谈人大考研复试泄题的事情。
估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有人举报参加人大法律(非法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复试的部分考生,在复试正在进行、尚未结束期间,在考生自发组建的某微信群里透露复试内容。
经调查核实,有22名复试考生“确实存在实质性透露复试内容等违纪行为”。
结果,这22名考生被取消相应科目考试成绩,给予记零分的处理。
根据网上的图片显示,那些被记零分的考生,很多人的初试分数都非常高。
本来他们初试取得了高分,又顺利完成了复试,可以说已经胜利在望。
没想到一步不慎,让自己一年甚至几年的努力与梦想,毁于一旦。
02
其实这件事情的是非对错非常明显,不用笔者多说。
在刚刚看到新闻的时候,笔者就和儿子谈过心。
现在,不妨把和儿子说过的话写出来,对所有的年轻人再说一遍。
我对儿子说,这件事虽然没有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但一定要“别人亡羊我补牢”,从中吸取教训,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一是要有规则意识。
且不说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招生考试有着严格的规定,在人大今年的研究生复试考场规则里,也明确规定“考生在复试期间不得录屏录音录像,考后不得向他人透漏招生考试内容,不得将试卷、答卷和考试内容以任何方式(微信等)转发亲属或他人。”
而且,考生还都和学校签署了《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其中郑重承诺:“保证复试过程不录音录像,不保存和传播复试有关内容”。”
由于复试的形式所限,研究生复试工作并不能做到所有考生同时进行,而动辄数百人参加复试,也难以做到一人一题,更难以做到每个人从内容到类型都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前面的复试题目,对后面的同学有参考价值,甚至可能就是原题。
所以,学校要求先复试完的同学不得传播复试内容,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对于那些考生来说,既然规定在先,承诺在先,现在公然违反,受到严厉的处罚也无话可说。
不遵守规则,你连委屈的资格都没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考生都是学的法律专业,更不应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有网友就说,将来“我不希望我的案子被那三十个人审理。我有点担心万一哪天我上了法庭,一到晚上,法官,控方辩方律师,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把我们的底交了……”
话虽刻薄了些,但逻辑性不错。
签了的承诺书都不遵守,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任何时候,规则都是我们内心必须坚守的底线,这一点,我们应该时刻牢记。
03
二是不可得意忘形。
从被记为零分的名单来看,基本上都是高分考生。
他们的初试分数高,复试感觉不错,所以在别人问起自己的时候,就坦然把题目说了出来。
这里面,或多或少有显摆的成分。
每个人都知道,虽然一个复试群里的成员都是共同战斗的研友,但同时也都是竞争对手。
如果自己的分数微妙,不上不下,可能在复试时被刷下来,那些考生会把考试题目透露给后面的人吗?
而从公平的角度讲,你自己觉得没事了,然后在这个群里透露了复试题目,对没有加入这个群的考生公平吗?
即使在这个群里,有人可能从你的题目中得到了启示,有人则可能没有碰到类似的题目,他是不是也会对你不满?
极端一点说,就算是从你那儿得到了好处的人,照样也可能会举报你,因为把你们拿下,会增加人家成功的机会。
你不过脑子的一句答案,实际上是将自己置于了险境。
忽然想到一个成语:画蛇添足。你都已经画完了,自己去喝那壶酒就行,非得把蛇添四只脚干啥?还不是有点自我感觉良好了!
越是在接近胜利的时候,越是处在顺境的时候,越要保持警惕,不要得意忘形。
要记住,能让你翻船的地方,不仅有充斥着惊涛骇浪的汪洋大海,也有那些看起来波澜不惊的小阴沟。
04
三是要谨言慎行。
在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太容易。
在网络时代,传播信息太容易。
你和别人在一起吃饭,说点不合时宜的话,就可能被人录音、录像发到网上,让全世界都知道。
你在自以为私密的群里跟朋友说了点悄悄话,但朋友又转给了朋友,一传十、十传百,最终那个私密的悄悄话截屏变成了公开的证据。
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止一起。
在任何场合,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这都应该铭记在心。
否则,你可能会自己给自己挖坑,你说的话,留过的言,做过的事,都可能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
到时候,真的没有后悔药可买。
05
因为一时“好心”或“疏忽”,在群里说了一下刚刚复试完的题目,就给记了零分,这样的结果对那些经过了一年甚至几年辛苦复习的考生们确实有点残忍。
但事已至此,当事考生也只能坦然接受。
以后人生的路还很长,栽个跟头,长个教训,千万别怨天尤人,更不要自暴自弃。
我希望,这22位同学的滑铁卢,能够成为千万年轻人包括他们自己的人生课,大家都要从中吸取经验。
记住这个案例,记住这个教训,对于那些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不是坏事。
明珠絮语,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