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去年10月份的一天,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先生的奶奶吃完午饭后不久,毫无征兆地躺在躺椅上不能动弹,也不能说话。幸亏邻居是医生,立即给奶奶服用了“救命速心丸”,才让奶奶的脉搏稍微强一点,医生初步诊断是重度脑溢血中风。
我和先生立即开车带着两个小孩回去。在回家路途中,车里的气氛很肃静,我和先生都没有开口说话。两个小孩可能感受到了我们的不安,也乖乖地坐在后排。
先生:可能奶奶的大限到了。
蒙蒙:大限是什么意思?
我:大限就是死亡的意思。
蒙蒙:那太奶奶快死亡了吗?
我:可能,她现在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弹。
蒙蒙:那人死了后,会去哪?
我:人死了后,听说会去天堂,在那里化作一颗星星继续守护他们的亲人。
恬恬:那我以后我睡觉的时候,太奶奶会不会在天上看着我?保护我?
我:会的。恬恬现在还不知道死亡真正的含义,等以后长大一点了,你就能慢慢明白,到时妈妈再和你解释。
蒙蒙:那爸爸和妈妈会死吗?人死了后是不是就消失了?
我:当然。而且我们每个人面对死亡的时候都会恐惧和厌恶,不想自己最亲的人死去,也担心自己会死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就像家里的山茶花,春天开花,到夏天的时候花朵凋谢死亡了,花瓣落在花盆里,慢慢地化成肥料,给山茶树的根部输送养料,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山茶树就又会开花了。看到死亡,虽然很可怕,但是你们要相信爸爸妈妈一直在身边陪伴你们,爱护你们,你们也不要害怕,因为这是自然规律。
02
回老家后的第五天,先生的奶奶就去世了。做法事的时候,两个小孩看着黑漆漆的棺材,许是被哀伤的气氛吓到了。蒙蒙在他太奶奶的遗像前哭得像个泪人。
这个时候,我没有急着地哄他开心,而是给他一个拥抱,安静地陪着他去感受他的伤心,完成他人生中的第一场哀悼。 越是要求他们心情好起来,他们可能因为没有找到悲伤的发泄口,而一直沉浸在悲伤里。我相信时间会让孩子们慢慢地学会告。
出殡的时候,蒙蒙的心情平复了很多,他已经接受了太奶奶去世的消息。在棺材入土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还是忍不住地掉下眼泪。
我们趁此机会告诉孩子们: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出生是比赛的起点,死亡就是比赛的终点,有始有终,都是已经设置好了的,谁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是正是因为有始有终,才提醒我们,要珍惜好每一段时光,珍惜身边的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不用等到生命消亡的时候,再去后悔,再去悲伤。
03
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我和先生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墓园给先人们扫墓。
恬恬:妈妈,太奶奶太累了,所以她就躺到这个里面休息了。等她休息好了,她就又会从这个洞里面爬起来吗?
我:太奶奶以后都不会起来了,再也不能陪你们说话,给你糖吃了。
蒙蒙:人为什么要死呢?就不能一直活着吗?
我:不能。等爸爸妈妈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很老的时候,也会死去。到时我们也躺在类似这样的一个地方,每年清明节的时候,你们就带上家人来祭拜我们。爸爸妈妈也会在天堂里爱着你们,让我们之间美好的回忆陪伴着你们。
恬恬:妈妈,你再过多少年就要死了啊?
我:可能50年,也可能60年,这些都不一定的,妈妈也不知道哪天死亡就到来了。妈妈只想在活着的时候,好好地陪伴你们,爱你们。你们也是一样的,等你们活到一定100岁左右,你们也会死去,但是不用害怕,就算你离开了,还是会有很多的人牵挂你,想念你的,因为我们会永远活在爱我们的人的心中。
04
“死亡”这个词汇,在中国人眼里是很忌讳的字眼,尤其是一些重大的节日,更不能提及,觉得晦气。其实当孩子问爸爸妈妈,什么是死亡时,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在给孩子讲解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要循序渐进。孩子们的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并不能立即理解并接受死亡的过程,可以视孩子的年龄段和敏感度来一步步地教育。
大人对孩子生死教育的引导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坦诚地和孩子们聊生死,并不意味着会给孩子会带去恐惧,相反我们可能通过生死教育让他们了解明白生命的意义,只要他真正懂得“死亡”,才会去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活出更好的自己。只有给孩子们足够的安全感,告诉他们关爱并不会随着死亡而终结,他们才有可能更加客观科学地看待死亡,更加坦然地面对生命终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