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成长有哪些规律可循?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将为加快教育现代化提供关键支撑。

新时代,如何助力卓越教师成长,构建学校治理新格局?《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专家及各学科、学段名师工作室校长(园长)共同探讨。

程红兵 金茂学校总校长兼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长 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学术指导专家

程红兵:教师继续教育的源头活水在哪里?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在教育生活、教师生活、校长生活中。我到上海之后参加培训无数,给我印象最深也是培训效果最明显的培训,历数起来有五种——

第一种是师徒式培训。大概是1995年,我所在的建平中学和浦东教育学院为我聘请了于漪老师带教,她的为人和学识都是为我所感佩的。20年来,几乎遇到任何大事我都要向她请教、和她交流。

第二种我称之为行动跟踪式培训。我从1997年开始担任冯恩洪校长的助理。他的带教风格独一无二,不仅做出样子给你看,而且给你职务、任务,放手让你干。可以说在冯校长身边我学会了当校长,学会了管理。

第三种是需求驱动式培训。2007年我去攻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博士,虽然教授们也曾不断鼓励我读博,但真正打动我的是借读博可以好好地总结自己在建平中学所做的课程改革。这是内在的,而非外在的需求。

第四种是情境反差式培训。2011年,我随北京人大附中校长赴美考察了四所高中。整个考察过程时时触动我的大脑,激活我的思维。在归来的飞机上,我写下文章《误读美国教育:中国英才教育批判》,发表后在国内同行中引起较大反响。

第五种是异质小组式培训。上海浦东模范中学校长吴小仲带了四位校长,所带校长的类型不一样,导师团队的导师也不一样(有校长、科研人员、督学)。培训方式就是走进学员所在学校,集体讨论问题。每位导师、学员思考的角度各不相同,所做的现场分析、所提的意见建议不一,互相之间启发很大。

英国教育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不能让知识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教育的核心问题。”仿照他的话语,我想说:不要让培训僵化,而要让它生动活泼起来——这是所有培训的核心问题。

关景双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副理事长

关景双:理念没有方法支撑就是空谈,方法没有理论指导就是蛮干。“师之蕴”团队研修的追求是:把理念变成行动,把经验内涵化为做法。这样的追求能让教师“高素质”看得见、“专业化”摸得着、“创新型”做得到。

做“高素质”好教师,就要“一边教学、一边研课、一边读书、一边历练”,即做课例研修。教学,在于教学设计,设计是教的思路、学的质量的表征;研课,在于观课思悟,学人家的,想自己的,教学得法就是教学实力;读书,在于读书随笔,丰富“教什么”,这是教师的高度;历练,在于有主题地持续研修,渐渐形成教学风格,提炼教学主张,明晰教育理念。

做“创新型”好教师,是教师的终身追求,但许多人都没有学对、做正确。一些教师观摩取经、学习名师,习惯于显性模仿。而只有透视经验取得的过程,透视名师奋斗的历程,引起学习者共鸣,才能走自己的路。每位名师的经验,都是自我经历的阶段性总结;每位名师的光环,都是实作式、批判式、情境化、动态感、人本化的思维呈现。

做“专业化”好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内涵发展路径上修炼素养与寻找对策。“师之蕴”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对策:解读文本内涵三层次法、圈点目标三维度法、目标贯通的教学设计范式、课堂环节的双维表述、批注设计的观评写课、四大板块的课例报告格式等。

我们盯住“上好课,讲上课,写上课”循环修为,体悟“越做越知道,越讲越明白”的道理。有成员概括“师之蕴”是“讲做式历练”,他们深知:课前细读,课堂才出效益;课后笔耕,教师才生境界。语文人唯有敬重文本,敬畏课堂,敬爱师生,才能促进师生的精神成长。

孙琍 杭州钱塘新区教师教育学院高级教师 《钱塘教育》执行主编 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理事

孙琍:站在“十四五”开局的起跑线上,让一批优秀教师成长为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以及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卓越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呼唤,是国家培养造就教育家型教师的目标。卓越教师需要广泛地涉猎,深入地研究,精准地提炼。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广泛涉猎中锤炼学术。卓越教师的成长,需要丰厚的学术底蕴。名师工作室研修和在职学位提升都是很好的路径,可以培植优秀教师走向卓越的学术旨趣。无论是对接本专业的学位提升,还是跨界的开阔视野学习,在阅读中广泛涉猎产生的轻重不一的读书印痕,会写进教师的知识系统和未来的阅读中,乃至与生活经验互相发生作用。特别是在打磨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过程中,以研究的名义创获智慧,从科研的视角陶镕品性,为进阶卓越打开学术殿堂的大门,为卓越教师的成长奠定基石。

在深入研究中探索教学。围绕名师工作室的研究主题,以科研引领教学、以课题指引课堂,在研究中梳理、反思中实践,从而深化思考,实现专业成长。孙琍名师工作坊先后以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的实践探索”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战疫背景下空中读写教室的构建与研究”为载体,聚焦课堂教学研究,构建了经典文学阅读的课堂教学范式。全体工作室成员基于课题的论证研讨、磨课研课和公开展示,在潜心研究中深化思考、探索教学,积极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进卓越教师的成长。

在精准提炼中物化成果。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名师工作室的名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一手研究材料。名优教师需要定期反思、精准提炼,将执教的研究课、公开讲学的观点报告进行梳理,凝练成文字,使成果得以物化。名优教师走向卓越更需要笔耕不辍,厚实研究成果,发表于各级学术期刊或结集出版著作,同时利用各类数字化平台推广成果。这样不但提升了辐射引领作用,增强了学术自信,而且能帮助名优教师进一步锤炼成果表达,积累相关经验,在优质成果的物化丰厚中走向卓越。

让优秀有传承,从优秀走向卓越,是卓越教师成长的必修课题。愿更多教师秉持并践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行走在成为卓越教师的理想之路上,为“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基,为新时代奋斗!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策划|惠依琳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