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芒果又出了一部新剧由刘涛,颖儿,胡可领衔主演的一部在幼升小就开始“升级打怪”电视剧《陪你一起长大》。
不得不说,在国家大喊“减负”的前提下,当代年轻爸妈们的教育焦虑却在与日俱增,随之诞生的全新育儿方式——“鸡娃”,也陆续从一线精英家庭下沉至普通家庭中。我不禁感叹,不光养不起自己,更养不好娃。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多少家长被这句话疯狂洗脑,每天马不停蹄的给孩子四处奔走,报各种补习班和课外辅导。
六七岁的孩子,本该是美好的童年,但是,他们的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报班,上课,考试,我感觉这就是一个死胡同,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他们一直被推着前进,到了高中,又被迫用两年时间学完高中所有课程,留出一年来备战高考,然后上大学,然后工作,内卷化极其严重,但是我没想到,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从幼儿园就开始卷了,毕竟我这么大的时候可能还在玩泥巴。
名校光环,也让许多家长趋之若“择校热”,“上了名校以后就有着落了”,这些奇奇怪怪的育儿观念,到最后父母心累,孩子学的累。
剧中,苏醒的儿子奚望就是由于压力过大,引发眼睛不断抽搐,造成一定心理疾病,林芸芸的女儿新月,也因为想让妈妈高兴,撒谎骗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起到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而不是一味的为了面子,拿对孩子好为借口,到最后伤害的总归是孩子。
杜威曾说,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在教育出发点的儿童和教育归宿点的社会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可见,漫长的教育过程瞄准了两头,一头是儿童,即教育必须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一头是社会,即教育必须考虑社会所要求的人才标准是什么。
而不是例如在幼儿园方面,要么家长需求至上,迎合家长小学化的需求,要么课改理念至上,对家长的焦虑行为不予理会;在小学方面,则是学业至上,一味要求儿童适应小学,家长协助学校。这是一个死循环,不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到最后又来怪他们太过叛逆。
还有一个就是,他们的测试题,又是看图说话,又是逻辑思维训练,又是英语训练,又是数理推断,说实话,这个题拿给高中生大学生都不一定能很快想出来,不要说一个六七岁的孩子。
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建议过多的加重他们的负担,减负减负,越减越重,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愿意把百分百的精力和热情都投进这个小生命,但是更多时候我们应该理性的对待“鸡娃”这个事情,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不是几针鸡血就可以让孩子更加聪明,也不要让他们为了讨好你们,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我们已经被现实毒打体无完肤的没有自我,不能让孩子在童年就过的小心翼翼,畏首畏尾,像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我的孩子,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