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点,天刚刚蒙蒙亮,小李的闹钟便响了,她起床洗漱、下楼吃早饭,然后步行到离她只有两公里左右的一家自习室。
在那里,小李将会度过一天。
在过去,图书馆和咖啡馆承载着如小李这样临近毕业、面临着考公还是考研的学习需求。但从一个大的范围上来讲,她们这部分人群,需要更安静,能够待的时间更长的地方。
于是,自习室就在这样的需求下诞生了。
不同于过去的线下自习室,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随手拿美团一搜,在各大高校附近,都零零散散坐落着好几家。
这些自习室大多24小时不间断营业,几乎无人值守,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氛围。
在笔者探访自习室的一周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会有稳定的12人以上的客流。且有至少五人以上,都是自习室的常客。
他们大多在早上九点左右到,晚上十点左右归。除去吃饭、休息之外,其中的学习时长,高达十个小时。
在他们的脸上,我没有看到迷惘、有的只有对学习的坚定感,但这种坚定感,很大程度上又仅仅只是反映在当下,而非未来。
带着这种当下和未来,我试图去窥见,在这个考研和考公的群体中,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对于他们来说,未来,又在哪里?
01教育行业与时代精神
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曾做过一个统计,他统计了过去几十年内中国做教育行业的历届首富,“这种变化了,反映了某种时代精神”胡润说。
在过去,最早的教育行业的首富是新东方的俞敏洪,主要是做出国留学的雅思托福。这意味着,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大部分人的出路是出国留学,庞大的需求,也催生了新东方这个教育第一股。
紧随其后的,是做K12教育学而思的张邦鑫。随着二胎政策的出炉,K12教育火热,催生出了新的教育行业的首富。
而在现在,主力考公服务的中公教育李永新成了教育行业的首富。
在这背后,是每年上百万学子考公务员的庞大需求。
2018年,国考报名总人数高达127万人,实际需求岗位不超过两万,按照这个数据对比来看,这意味着每一百个考生当中,就有高达98个会被淘汰。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最早的看不起“公务员”,再到现在的再度回归铁饭碗,大量的年轻人争相竞考,这背后是关乎时代的焦虑,以及追求过分的安定。
焦虑,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考公群体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02学习,不就是为了考试的吗?
为此,我采访了几位每天在自习室学习的同学,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1.小美,23岁,大学毕业,准备考公
我父母都是事业单位的,理所当然他们也就要求我考公。一直以来我对这个事情都没有太大的抵触,对我来说,不管是考公还是去外面找工作,我觉得自己都可以,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但老一辈的想法跟我当然是不一样的。这几年包括未来,他们对此的判断是,去民营企业的风险会更高,包括近几年互联网行业非常流行的一些996、打工人一类的叙事,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想法。
那就是考公,只有考公才是最稳定的选择。
其实学习真的对我来说是非常枯燥的,所以氛围就特别重要。在这样的一个自习室,我甚至可以每天带饭来自习室热饭吃,就跟上班一样,每天定时定点,大家都在学习,你自然也就没有玩下去的动力。
所以对我来说,学习氛围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
我也想到过会不会考公失败,毕竟每年考公的人数我自己大概也知道。但是我不知道失败后我又应该怎么办,我父母告诉我的是,如果你考公失败了,那就去某个亲戚的公司上班。
我自己觉得都ok的,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的,只要能够工作赚钱,稳定下来我就觉得挺好的,做人嘛,没有必要那么折腾的。
我想象中的未来,应该是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对我很好的丈夫,他的工作如果也能够稳定那自然是最好的,平平淡淡,健健康康,这大概就是我对未来最好的想象吧。
2.张强,21岁,大三,备战考公
我算是来自习室比较频繁的,我每天早上七点到自习室,老妈给我做好饭,中午就在自习室吃饭,周末大概会休息两天。
学校的自习环境显然不是那么好,有的同学依然很贪玩,上课不是谈恋爱就是玩手机,对我来说,我的教育告诉我自己,你必须要学会延迟满足,用更大的欲望去战胜眼下的小欲望。
我目前的最大的欲望很简单,那就是考公,准备考重庆那边的公务员,每天都有很多资料需要学习,学习去做,学业也很紧张,但是每天我都过得非常充实。
我从小就算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也许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吧。这导致我看问题,都会用一种比较理性而非感性的方式去看待问题。
我考公,显然还是期望能够走上仕途的,我父母在这方面也对我期望很高,我每天几乎都会在自习室里学习高达十个小时,这很累,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去放弃。
我目前是在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希望能够进入一些我比较看重的好公司,一方面就是准备考公。如果没有考上的话,我希望能够进入一家不错的公司,但是我父母又希望我继续考公,这一点,我们之间还存在着分歧。
说实话,我没有很仔细地想过学习的意义何在,对我来说,学习就是功利性的。学习就是为了日后能够找一个不错的工作,然后去延续,或者说发扬自己的家族的一种价值,让后代能够有更好的资源去做一些事情。
而考试,其实也就是为了验证我们的学习成果,或者说检测我们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在今天,每七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选择考公,这背后的问题反映出了啥?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想来想去,还是体制内好,还是体制内稳定安逸。大家都想着稳定,这可能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的确是每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所能够选择的最优解。
其实我们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这些压力最终作用到我们身上,促使或者说迫使我们去更加卖命的学习。很多人说00后怎么样怎么样,其实00后也是非常拼命的,也是很无可奈何的。
每年毕业生都高达八九百万,这八九百万涌入到就业市场中去,有多少人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选择考公,不是说我们喜欢考公,而是在当下的环境中,考公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哪怕失败率很高,但这种冒险,依然还是值得的。
学习,其实不就是为了考试吗?
03竞争,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
根据教育部的预测,未来几年之内,毕业生人数将会不断增长,屡创新高。这种局面会带来两个后果。
第一种是,绝大多数毕业生们都会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就业压力。基于此,这几年的职业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从学科化,更偏向于实用技能化。
有的人面对这种压力,会用自我放逐来消化,不面对、不思考,以此来逃避这种压力,让自己变得虚无。
还有一种人,则会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从竞争当中去竞争,去取胜。而那些每天生活在自习室的人,无疑就是把竞争转化为动力的人。
于是,他们未来的人生又变得截然不同。
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点击【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职场干货与个人成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