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爱武瑞巴蒂,我是会一直陪伴大家考研上岸的小新学姐。
在考研圈流传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定律,比如:奇数年简单偶数年难。
而且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巧合,从某些方面来看好像这个定律还挺正确的。
比如:2010届的英语很难,2020届的英语可能也难,结果确实一片哀嚎说难。
还有同学举自己二战的例子:18年考研失利,偶数年,19年成功上岸了,奇数年...
于是有些准备22考研的同学开始慌了...
duck不必自己吓自己,要说考研难,那年年都难,相信你也看到了,每年都会被各种媒体渲染为“最难考研年”。
都说2020年是最难过的一年,但因为疫情考研扩招了,20年的英语难,21考研的英语也不简单啊。
所以还是不要纠结这种“玄学”了,考研的最佳时间就是现在。想分析大环境也要充分调研后理性分析。
21级考研情况总结
1、复试“内卷”
今年全网400+已经有目共睹了。在各路大神们的努力下,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专业复试线都在400分之上。
再来看看复试录取比例:
以【浙江工商大学】会计专业为例,共658人进入复试,但招生计划只有83人。今年录取率1:20的院校不在少数。
进入复试又如何,分分钟被秒成渣。
21考研人现状一:我考了400+,就比400多的分数线高了几分,要准备二战了...
2、调剂也“卷”
21考研调剂考生高达150万。
21考研报名人数才377万,接近40%的考生都选择了调剂。时间再往前倒退三四年,考研报名人数也才100多万。
选择调剂的人分数一个比一个高也就算了,连确认调剂都要拼手速了。
还有学校要求12点前确认,12:02才通知学生,就离谱!
让本就不富裕的调剂名额更雪上加霜的是,今年还新增调剂规定:
1. 调剂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2. 初试科目相近/相同才能调剂
于是出现了“高分调剂孤儿”这一新物种。
21考研人现状二:我考了400+,但没调剂上,要准备二战了...
22考研情况预测
1、二战考研大军已到达战场
到现在,21考研基本已经尘埃落定了,没能上岸又不甘心的同学,基本已经决定二战了。
据统计,去年377万考生中,就有150万以上是二战考生。
果然“全网”400+,没有一个二战鹅是无辜的。
最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出国的比例也大幅下降,很多人都选择了用考研来提高竞争力。而考研竞争异常激烈,不少考生会选择二战、三战。
相比一战新人,二战学生显然经验更丰富、基础更扎实、复习起来更加省时省力。二战三战刷高分,导致一战考生压力陡增。
毕竟报考人数连年激增,录取率连年下降。
所以,22一战考生除了要面临更多的报考人数、更高的分数线、更低的录取率,也必然要面对二战的强劲对手。
2、考研大纲变动
相信同学们也都知道,21考研大纲改革变动较大,尤其是数学,题型内容变革之大堪称十几年之最,变革第一年难度并不会太大,但是第二年可就不一样了。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紧跟变化,万不可掉以轻心,认真准备。
3、推免以及非全招生比例提高
纵观近年高校发布的招生章程,能明显发现名校专业硕士的录取正在逐步向非全日制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发布了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调整的公告,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
在中国人民大学之前,已有不少大学陆续压缩或取消全日制招生,如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会计专硕仅招推免生,其余全部为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则在2020年取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专硕招生,全部招收非全日制专硕。
逐步升高的推免生比例以及非全比例导致“研究生总体规模在扩招,自己报考的专业却在缩招”。
22考研建议
以上分析了这么多,学姐可不是想劝退大家,该考还是得考,毕竟有些行业研究生学历是门槛。
没有哪条路是容易的,就算直接就业你也要经过网申-笔试-群面-单面各个流程的筛选才能拿到offer。
所以,与其整天哀叹各种“难”,不如埋头苦干追赶星光。
22考研备考小tips:
1、调整心态
甭管是二战还是一战,一旦你有了考研的想法,就得端正学习态度,与过去的自己说再见,22考研虽然不会简单,但也不会极难。认真准备依然有上岸的机会!
2、了解院校报录比
如果想稳妥上岸,尽量避开热门学校专业,报录比极低的院校也尽量不要报,不要盲目自信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一定可以成为那百分之一。
3、培养习惯
考研除了拼方法,更重要的是拼毅力。虽然每年报考的人数很多,但中途放弃的人也很多,坚持才能帮你拿到入场券。
比如开始每天背单词50个,跑步30分钟,看专业书10页,当坚持成为一种常态,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你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反而会钻研进去,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