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学区房,也想生二胎,但是臣妾做不到

1

我一直认同世界只有三类人:男人、女人和妈妈。也有人说幸福的婚姻有一个“孩子定律”:孩子永远是孩子,丈夫也是孩子。当你连续被上海、北京、重庆、合肥的教改新政刷屏,再看一眼每日淡定长在沙发上玩王者农药的老公时,是不是觉得心里“椒麻了”。没办法,焦虑是老母亲的通病。

2

近日,重庆学校公私脱钩计划践行,主城渝北、南岸、北碚、沙坪坝、九龙坡、巴南等6区发布了“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自评情况的报告”,整治“公参民”。西附两江实验学校、育才成功、全善学校、融汇清华等转为公办。

大规模名校“民转公”,名校本部师资回归,学校配套得到更大的强化。强者恒强,会不会让学区房更加稀缺,竞争更加白热化?彻底脱钩后的私立学校何去何从?优质教育资源分化是否更加严重?

之前花点学费,或者买个带指标的学位房,孩子还有读好学校的机会,现在家长花钱进民办学校的动力也没了。在民办状况明朗化前,没有把握的家长,只能买靠谱的老牌名校划片区二手房,又催涨了公办学区房的房价。

我的感受是——管不住的学区房。每次有教育政策出台,都会引发新一轮学区房抢战,学区房价依然坚挺。如,最近风头无两的“巴蜀剑桥”,无物管的开放式老小区,因为有巴蜀小学和巴蜀中学加持,单月环比涨了10%,建面单价破3万。房源紧俏,挂出即秒。“金科时代中心”被纳入西大附中招生范围后,单价五年翻了四倍。

3

那学区房还买吗?当然要买。起码在过去的20年里,大多数父母都达成了知识、财富、命运的“教育共识”。而且这个共识在很长的时间内,是牢不可破的。我们知道在任何国家,教育都是用来实现社会分层的,以此决定子女后代的起点,形成了一个循环。也知道这个时代如何惩罚成绩不好的人。

教育改革搞了这么多年,只衍生出越来越不堪重负的家长和孩子。过去我们的父母只关心大学,是985还是211。轮到我们,上学时赶上高校扩招,就业时赶上学历贬值,好不容易成家生了娃,却发现教育成了军备竞赛,鸡娃已经内卷到了幼儿园。

中国的教育鄙视链又是广泛存在的。即使是立场中立的制度制定者最后做的也是促使优质学校与优质学生更有效地匹配,为国家培养中坚力量。学校歧视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歧视拿不出高额学费的家庭。要进入好的学校,只有两种选项:实力硬刚;策略性买房。

即便不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但至少眼前,学区房是他们可以为孩子多提供的一个机会。哪怕稍微好一点的教育,未来孩子会不会多一些可能。大家做的只是给孩子学习能力之外买个保险。我不喜欢市场鼓动性的“学区房”保值、投资理论。学区房也是一种刚需,家长争取了好的教育资源,付出相对高的代价。

4

中央巡视组责令重庆教育问题在2023年前整改完毕。重庆民转公后会有哪些影响?

会形成更优质的九年制学区。七龙珠的初中公办化后会指标到校会划片区会和小学对口,有高中部的,甚至是12年的教育体系。

为教育均衡的整顿调整后,部分优秀师资会分流到区级重点公办初中去。有良好教育基础的区域或许会迎来优质生源有机会打造新头牌。

重点关注老沙区、九龙坡区和渝中、渝北、高新区西永大学城。

沙坪坝入学要求人均面积,但选择面大,价格相对亲民。新政下,九龙坡有谢家湾小学和育才中学的王牌CP可期。渝中是学区房单价天花板。巴蜀渝北系,最牛学区一条龙也极具想象空间。新板块方面,沙坪坝将很多优质教育资源复制到高新区西永大学城,而向西的风口,使得它更有优势去引进和打造教育配套。

5

现在很多家长纠结的是选五朵金花的老房子,还是选小学+初中组合都还不错的房子。自2020招生按照抽签派位招生、对口直升招生、非户籍生招生的顺序进行后,抽签太考验人品了,与其赌逆天的运气?我更倾向较稳妥的“公办学区”组合。

当然,如果你坚持先读牛小,那么我建议锁定沙区。虽然几大名小对口的初中68中,71中都一般,但是为什么依然为众多人拥泵?

据传教改后,一三八初中部会搬回沙区,68中和三中在合建,是在做准备。

树人小学园区重建,以后可能会扩招,沙区生源更加优质。也有说68中最近几年生源变佳,去年68中的成绩已经超过区重点7中了。而且,作为教育大区的沙区教委,肯定会想方设法扶持沙区初中,确保金字招牌。

且不论这些说法的真假,支援其他挂牌校区的师资被撤回,有扎实的教育基础的沙区含金量太高了。万一政策要考,六年造学霸的几率更高;倘若名校跟着回归,还能博个好中学。

6

说完大多数家长,再说少数。我国的应试教育是公认最严的教育体系之一,为了能够上重点大学,很多人付出了十几年的努力,这么多年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刷题、考试。我是疯玩长大的,而我的孩子每天放学自觉地上辅导班,写作业,娘俩为成绩焦头烂额,孩子变得轻松、快乐了吗?

现在的教育评价中只有成绩,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些孩子的优势与特长无法在考试系统中得到体现。现实的环境又不允许他们去尝试自己的想法 。

为什么要考大学?为什么生活着?可能从中小学阶段起他们就会产生很多自我怀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爱是以聚合为终点,只有一种爱指向分离,我们注定要不断地目送孩子们渐行渐远。作为母亲的焦虑,是在成长的前端,为孩子作出种种选择。尽管慎之又慎却仍心怀忐忑。

对不起,我也是少数拼不过,也买不了学区房的妈妈。我告诉自己只能踏实地陪伴孩子,让他多一些时间和机会去探索生命的意义。用自己人生阅历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疏导他。在共同成长中加固彼此的心理支撑。我认为的爱,是努力给予,不强求结局,这也是我唯一能给孩子的安全感和底气。因为曾经有人那么用心,那么执着地疼爱他。

7

3月31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比较了全球156个国家的性别差距,中国排名107位。“新生人口性别比例”方面,中国长期处于严重失衡状态。有多少家庭生二胎是真的喜欢孩子,而不是为了拼个儿子?重男轻女、亲情缺失、子女关系疏离折射着分崩离析的“二胎”家庭。

学区房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养一个孩子成本太高,而且付出的远不止是钱。孩子一人读书,全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白天搞事业,晚上搞作业。减负,压缩公立教育时间,结果是大家扎堆掏钱去校外,庞大的补习兴趣产业链望不到边。一年补课费最少大几万。老大还要消金很多年,老二出来只能吃土。二胎可能会快乐,但一定会更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人都在谈人口灰犀牛,殊不知,在中国,教育和房子就是最好的避孕药!生不起了!国家如果不正视问题的核心,就谈不上改革的诚意。

去年首次提出“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关于中国生育政策的最新表述,在我看来“包容性”政策还需改变一个中国独特的、关键性的生育抑制因素:住房面积。生育二孩而产生的改善性置换需求,在许多城市的抑炒政策下,仍被视为二套房,首付比和税费更高。

房子,是繁衍生息的基本前提。生育意愿肯定是先于生育行动的。在住房问题上的路障,远远大于不痛不痒的生育支持政策。就如计划生育时代,我们父母辈超生被罚得倾家荡产,现在发个《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每年补贴1000多块钱。所以,这个大前提下,一开始就会打消很多人的生育意愿。特别在大城市更是如此。我认为这中间应该有个区分对待。

8

“90后”家长已经为学区房提前进入焦虑状态,“二胎放开”让“80后”父母“重新焦虑”。我们小时后想做事和现在一样吗?为什么要为十几年后才需要决定的事而否定孩子呢?正如我希望孩子跳绳、跳远是因为喜欢,而不是达标。希望这个时代的教育给普通的家庭,农村的孩子更多的机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最近热映的《我的姐姐》,还是“深房理”无下限收割单亲、全职妈妈,还是合肥母亲携子女坠楼。这些扎心现实背后都是女性在家庭、社会等大环境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周遭充斥的恶意,苦楚无处倾诉,又逃不出生活的泥沼。

妈妈的生活,就像一场渡劫,升级打怪兽还要自我修行。但我相信爱是风雨飘摇的人生中的恒定,请你无论如何都鼓起勇气牵着孩子的手蹒跚前行。挫折会来,也会远去,我们有着漫长的一生,去静候幸福来敲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标签: 生二胎 重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