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执笔:胡蝶
编辑:胡蝶
定稿:欧阳比文
子女一天天长大,父母也在一天天变老,老人如何养老是每个家庭早晚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父母那辈家里子女多,且大多数都在父母附近安家,只要兄弟姐妹同心,照顾老人并不是一件难事。可如今子女大多在大城市安了家,父母没有自理能力后,又该何去何从呢?
养老该去儿子家还是去女儿家?看这两位老人就知道
邻居贾大爷从老家来投奔儿子,闲着没事时常带孙子出来遛个弯,别人都夸赞他教子有方,养了个孝顺儿子。然而只待了半年,贾大爷就嚷嚷着住不惯,要回乡下自己住。
儿子儿媳自然是很孝顺,但是老人难免有时看不惯年轻人的一些做派,在养孩子的问题上多几句嘴更是常有的事,儿媳渐渐不愿让贾大爷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
贾大爷也不是不知趣的人,渐渐萌生了想回老家的念头。无独有偶,小区里还有位张大爷也一直嚷嚷着要回老家。
张大爷因为身体不好,被孝顺的女儿接到城里,但是面对不太熟络的女婿,以及考虑到女儿因为照顾孩子一直没工作,张大爷在女儿家虽然被照顾得很好,这腰杆却一直觉得硬不起来。
“生儿子是面子,生女儿是舒心”准确吗?
在父母身体素质变差,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以后,儿女就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去谁家养老的问题就该提上日程。
如今家庭子女普遍较少,再加上女性地位的提高,老人养老方式明显有了更多选择。但这并没有打消老人的顾虑,不论是住女儿家还是儿子家,都会遇到一些让老人不适应的地方。
如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生儿子更多的是面子,生女儿更多的是舒心,总的来说,两种赡养方式各有利弊。
老人跟儿子住,和跟女儿住有什么区别?
★去儿子家更顺理成章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养育儿子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为父母养老送终。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父母普遍会在儿子家中养老。即使现在已不必严格遵守这一传统,但老人普遍觉得在儿子家养老是天经地义,因此会更理直气壮一些。
同时多数家庭都是男性掌握着经济命脉,拥有家庭主导权,老人在儿子家会觉得更有底气。
★去儿子家摩擦更多
学者认为,家庭权力从父辈手上转移到子辈,尤其是媳妇家庭地位的急剧上升,使当代老人赡养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儿子工作繁忙,且男人多数都是粗枝大叶,不会在处理家庭成员关系上投入太多精力。老人一旦在日常小事、育儿方面与儿媳产生不快,儿子很难发挥调停作用。
遇到不爱计较的儿媳还好,一旦双方都是不爱让步的性格,在儿子家养老的老两口,多数会被琐事缠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自在如意。
★去女儿家被照顾得更好
“都说女儿好,女儿是爸妈的小棉袄。”关键时刻,这件“小棉袄”也会在父母衰老时,主动为爸妈遮风挡雨。如今家里孩子普遍不多,女儿也开始承担赡养父母的重任。
并且多数女儿都十分孝顺,女孩心思更细腻,更顾家,在女儿家中养老的父母,往往意味着享福,日常护理有女儿帮忙,爸妈也会被照顾得更好,不容易产生矛盾。
★去女儿家心里不踏实
但是自己的女儿同样是别人家的儿媳,女婿嘴上不说,心里是否会嫌弃?是否会因负担太重冷落女儿?这不免会让老人觉得在女儿家有诸多顾虑,被照顾的再妥帖,都有些“不硬气”。
延伸阅读:前往儿女家之前,应对两个问题做好妥善安排
1. 遗产问题
独生子女还好说,多子女家庭尽量不要因重男轻女的观念偏心某一个孩子,而赡养任务却落在所有子女身上,也就是俗称的“财产都给了儿子,养老却不分男女”。
儿子和女儿都是自己的骨肉至亲,遗产问题处理不好,还会影响子女的手足情谊。
2. 后事问题
在考虑赡养问题时,最好对自己的身后事有所准备,避免儿女因意见不均伤了和气。在清醒时交代清楚所有待办事项,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糖果妈妈叮嘱:老人将我们抚养成人,到了老年正是报答养育之恩的时候,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