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39到399,我是如何做到的|浙传考研经验贴系列

作者|月月

编辑|奕炀

学姐简单介绍

本科普通二本,理科生一枚,怀着对传媒的好奇与热爱,走上跨考的慢慢长路。二战考研,初试399分上岸。

在这过程中,想过放弃,有过迷茫,也接受过很多人的帮助,但最终要感谢自己从未放弃。

在走完这段路程之后,我最想对自己说也是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做好一切准备,踏踏实实实的人运气真的不会太差。

01

一战失利经验

第一次参加考研是报考2020届,也就是参加了2019年12月份的考试,在这之前,我一开始选择的并不是这个专业。

只是一次偶然,看到历年专业国家线分数表,我看到了新闻传播,感慨它的分数线为何如此之高,后来便开始产生了兴趣,最终很快的选择了浙传。

一战期间,我正式开始复习大概在5月左右,最开始是迷茫中带着一丝激动,因为我从未涉猎过这个领域,学习所有知识对于我来说是新鲜且有吸引力的。

但由于后面背知识开始得比较晚、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复习思路,后期有点自我放弃,最终考了339分,离分数线差了16分,但这也为我二战打下了基础,也让我知道学习上的问题。

我的最大问题在于专业课334,也就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仅考了84分,当时我看到分数,是震惊的,因为在我复习过程中,我把专业课的重心都放在了334这一门上,但反而我的另一门考的更好一些。

经过反思,我找到造成自身的最大问题:我练题太少了。

因此,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个建议,其实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一定要多练习,要从真题、习题出发,逐个攻破

在我第二次备考期间,我就针对本人的问题出发,重点提升334的简答题、论述题的练习。

02

二战高分经验

接下来我从各个科目角度出发,分享一下个人经验,仅供大家参考,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我建议大家从自身角度出发,合理制定学习计划。

专业课:334+440

这一门科目其实要求大家掌握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当下的一些热点内容。我将专业课的学习分成大致四大块:考试大纲、知识积累、专题整理、题目练习。

根据我个人习惯,我是使用电脑,用Word文档形式从网上(例如公众号、论文重点提炼...)搜寻知识点,整理成属于自己的个人文档。

有些人可能会喜欢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我在一战的时候曾经用软件做过一些思维导图,但是由于个人习惯,我后期没有怎么去反复观看和背诵。

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身习惯选择知识整理的方式,切记!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己整理知识,一方面,印象深刻,另一方面,自己整理的知识符合个人的框架和思维习惯。

考 试 大 纲

学校官网每年都会发布考试大纲,但发得比较晚,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历年考纲作参考(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

两门专业课的考纲我都是自己整理,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剖析,我是将考试大纲的一些相关名词解释和知识点写在纸上,用的是活页本,因此我的两本大纲变成了我的两本笔记本。

其实这个阶段比较耗时,我也曾后悔手写,一方面不易储藏携带,另一方面耗费时间精力。觉得时间不够的同学,完全可以也采用文档的形式。

例如一些书本上的理论“拟态环境”“使用与满足”等等,可以自己总结提炼,整理完之后,要变成一个符合个人答题习惯的模板。

也就是说,当自己看到所做的笔记时,我们可以想到相关理论的一些概念、机制、意义、影响等等。

大纲上面有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自己搜寻信息,我建议大家可以跟几个公众号。

知 识 整 理

这一部分我认为也很重要,这一部分的知识并不是止于我们书本上的内容,而是自己要搜集的一些热门知识点。我在复习的中后期才发现我漏掉了很多知识点,例如数字劳工、非虚构写作等。

我是后面从各大公众号中查漏补缺,把一些没见过的知识点做一个整理。但其实你也会发现,公众号中的信息过多,比较冗杂,其实我们也做不到把每一个知识都纳入囊中,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取舍的问题。我认为一些热门的、前沿的知识我们还是需要多加关注。

专 题 整 理

这一部分至关重要,我认为这一部分的整理直接关系到我们后期答题的一个思路。专题应该是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把知识点做一个归类和整理。

我列举一些专题内容:媒介融合、媒介转型、网络文化、跨文化传播、舆论、新媒介技术、新闻伦理、社交媒体等等。

做专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答题,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个题目(尤其是大题),我们可以将知识点定位到我们的专题中,知道它是哪一块的内容,就可以想起我们整理的专题内容,利用框架和模板的形式更好地答题。

专题的具体内容可以是相关概念界定(也就是可以用来回答名词解释)、背景、影响、特点、危害、对策....

题 目 练 习

这是重中之重,前面以上几点可以按个人需求有所变化和删减,但练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这是我一战失利惨痛的教训!

一定要自己去练题,我建议是用手写的方式,给自己规定时间,哪怕一开始写不出来,或者完全找不到重点,我们也要去做这样的练习。

我一战一直惧怕练题,并且迷之自信,觉得知识都在脑子里,上考场肯定可以写出来。

事实证明,对,我是可以写出来,但是现在回想:我当时写的啥玩意?毫无框架、逻辑,完全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是真真的经验之谈。

到后期,我每天在晚上7点钟左右,练一两道题目,保证自己的思路清晰,也形成了自己的框架,最后上考场也就不怕啦。

实 务 练 习

实务是基本上出现在440考试中,一般以新闻评论、评析、消息改写、报道策划...的形式出现,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近几年,考的比较多的是新闻评论,我考的两次都是新闻评论,但其他的也都要进行练习。关于这一部分的学习,其实我两次都发挥的不错,因此我的440分数第一年115,第二年128。

实务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练习!!”。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技巧,给我练!!

我是看的公众号。很多公众号会发布一些实务题目,也有一些公益练习,因此我的流程是:

看题目+自己练习+再看别人的优秀作业+自我反思与整理。

我的练习次数大概中期一星期2/3次,后期我是每天“论述题+实务题”轮流练习,即:今天论述,明天实务。

但说实话,我并没有一天不落地这样循环,但大致是这样的形式。实务题呢,一定要多思考,要找准角度,勤加练习!

英语

英语这个科目可谓是折磨人啊,而且这一科目一定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练习。我的英语一直不算差,本科也过了六级(虽然很低的分),但是我也没有松懈,坚持每天做真题。

我没有练习过其他的题目,只是一遍遍的做题,我用铅笔作答,从往年真题出发,每天至少一两篇阅读,做完之后。再用橡皮擦掉答案,再一套一套的做一遍。

有些人可能觉做过的题会有印象,说实话,我真的印象不深,甚至有些题目第一次错,第二次还是会错。

英语二的真题相对较少,再加上本人一开始考的是另外一个专业,买了英语一的真题,因此我的英语练习是:写完了一整套英语一+两遍英语二。重点还是要放在英语二上。

说来神奇,我两次考研均是74分,又巧合,又让人痛心,二战英语也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80),是一个小遗憾。

再谈谈单词,其实各大单词书也没什么太大区别,区别在于你背与不背。

我仅买过一本恋恋有词,但也并没有太多时间去看书里的一些解释、内容,我是直接硬背,就是直接跨到最后几页的单词表,按字母排序,每天一页纸看过去,不需要背得滚瓜烂熟,可以用手遮住后面中文,一个个单词对照,知道意思即可。

后来我又开始背黄皮书送的一本英语单词书以进行查漏补缺。

单词这一部分没有诀窍,背就好了。

作文我建议大家在后期整理一下模板,我在后期注重整理作文模板,小作文的书信,大作文的图表解释。

正式考试我应该是把时间过多放在作文写作上,所以导致二战英语分数也没多大提升。

总而言之,我认为:

英语差的同学,“背单词+多做题/多看题目解释/多看真题文章+整理作文模板”

英语好的同学,“背单词+保持匀速规律性做题+整理作文模板”。

政治

我两年的政治都不算拉胯,第一年68,第二年72,可以分享一些有用的经验给大家。

买的资料是肖秀荣三件套,所以第一年最开始读完了一本“知识精讲精练”,这个过程十分耗费时间,因此我第二年没有全程看教材和书本,而是以练题为主。

我练的就是肖秀荣1000题,每天几张纸,总共做了两遍,第一遍是自己写然后对答案、看答案,书上不做太多笔记;第二遍重新做的时候把错题圈起来做记号,写上一些笔记(例如这道题相关的知识点);最后再把错题再看一遍。

后期就是肖四肖八,认真去做,特别关注肖四肖八里面的形势政策题,因为这是贴合当下一年发生的事件出的题,需要我们去积累。

我是将一些热点自己写在纸上,考前多看看,其实越到后面,你会发现知识点太多,很多根本记不全,所以我认为还是做题、练题最重要,做到看到这道题目,你可以想到相应的答案,可以不用那么清晰清楚地记得具体内容,知道选什么就可以了。

其实选择题十分重要,我每次练习会给自己打分,20多分视作不太好、30多分视作可以接受,其实我觉得选择题做到30多分,到三十五六就已经挺好的了,因为我们的大题也要做好。

在大题上面,我是以肖四为主,考前把肖四整理了一遍,例如把四套卷里面的第35道题做一个整合,列出框架,以此类推。

考前大概两星期左右开始背诵,记忆力强的人一个星期其实也足够,但是这个背诵过程还是比较痛苦,没什么技巧,背就完事!

真正到考场上答题的时候还是要灵活应对,知道这道题需要答哪一些知识点,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背诵的时候不要光背内容,还要看看题目,也就是说,知道自己背的内容可以用于哪些题目的答案。

总之,考研的这段路程,回想起来也没有那么痛苦,踏踏实实去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一直想要好运,殊不知,好的运气往往会分给做足准备的人。

在考完研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努力的人运气真的不会太差,如果你一直抱怨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结果,可能往往真的是自己做的不够。

考研的第一年,我抱着太多无所谓和侥幸的心态,第二年,我对症下药,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薄弱之处,从339到399,我提升的不只是这60分,还提升了自己的心态和学习能力。

最后一个建议,要了解自身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如果遇到比较难且疲于应对的知识点和难题,我的建议是,去了解它、去攻克它。

面对恐惧和焦虑的最好办法是战胜它最终你会发现你已变得无所畏惧!

END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浙传考研必读】

喜欢欢迎“点赞”一下 有用期待“在看”一下

标签: 考研 浙传 英语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