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生因写作业和父母争吵出走,孩子不自律,家长应该反思这一点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孩子缺少自律,未必是因为父母管教不严。”

很多家长都因为孩子写作业的事情被气到暴跳如雷,可是不管他们怎么催,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这背后原因是孩子缺少自律,而严格管教未必是最佳方法。

这几天,杭州的一个15岁女孩因写作业和家长吵架离家出走了。

原来早上爸爸开车送孩子上学,妈妈打电话来说孩子昨晚不肯写作业,孩子听到后吵了几句,开车门走了。

当时,爸爸在车道中无法停车,等停好车却找不到孩子了,这可急坏了家长,于是大家纷纷寻找,让人没想到的是,找到孩子的时候她一直在肯德基补作业。

还好只是虚惊一场,孩子气头上可能只是想静静。但是,这么点的孩子出走,想想还是挺令人后怕的!

现在写作业已经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大的障碍了,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话生动地诠释家长和孩子间相处现状。

其实,很多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会有一些拖延,或者孩子只是想自己选择时间写,要么就是边写边玩,拖到最后作业总是完不成。

这时,家长通常会很着急生怕孩子写不完,于是就一直说个不停,或者问孩子写什么呢?语文写完了吗?数学写了吗,英语写了吗?这样一反复地问,孩子的逆反心理一上来更不爱写了。

甚至还有的家长问孩子写作业了吗?孩子回答正在写并让家长别再说了,这时候家长就会埋怨早点写不就完事了,继续唠叨不停……

其实,这样做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并不能起到作用。

有时候家长会被气到怒不可遏,态度、语气自然就不会好,接下来就会责骂、恐吓、甚至的动手。但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起到负面作用。

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处在一种害怕、焦虑、恐慌的情绪之中,他会越来越无法集中注意力……

《超级育儿师》里有这样一幕,妈妈下班后到家后,就问儿子“写作业了没有?”

儿子不敢吭声,显然是没有写。这时,妈妈一把把孩子拖到课桌前,怒气冲冲地开始检查,当她发现儿子作业本上什么都没写时,她瞬间爆发……

语气严厉地问儿子:“为什么一个字都没写?”

“打了多少个电话,催了你多少次?”

“你想气死我吗?”

妈妈不停的吼骂着,儿子吓得躲在边上,眼泪在眼圈打着转。

妈妈见状更加生气,对儿子有时一顿掐胳膊,戳额头。

孩子很害怕,只能一手捂耳朵,一手拿出本子开始写,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而更多的时候,儿子的态度则是不管妈妈怎么打骂,只是瞪着妈妈,就是不肯写。

家里这样的情况每天都要上演,妈妈经常被气到情绪失控,儿子就是不写作业,虽然有时候会因为害怕暂时听话,但是妈妈又不可能时刻看着他。

就如妈妈在求助的时候说的:“为什么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依旧不思悔改,反而更加恶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事实上,当孩子犯下“错误”逼着家长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将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不是打,就是骂。

其实,这么做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孩子感受和行为有直接联系,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坏的感受就会有坏的行为。”

也就是说妈妈在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又打又骂,这让孩子感受到万分痛苦,所以,他就会对写作业这件事十分的抗拒,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父母习惯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

更多的时候是家长心中的“目标”太过于强烈,逼着孩子去做导致孩子抗拒,一旦孩子达不到这个“目标”就会被责骂,于是,家长过度焦虑,孩子十分抗拒,慢慢的就变成了恶性循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陪你一起长大》剧中,刘涛扮演的苏醒是一个女强人,她在参加家长开放日看到儿子在台上顽皮的打滚,引得别的家长哄堂大笑。

她突然开始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幼儿园小朋友对比,别人家小朋友什么都会,比如林芸芸的女儿会弹钢琴,会法语朗诵,而就连沈小燕的儿子魔方玩的都那么好,相比之下儿子就啥也不是了。

这让她十分焦虑,于是她回去就给孩子做了一个课程表,把时间排的满满的。之后她把自己的焦虑发泄在儿子身上,逼着孩子成长,母子的关系却越来越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孩子和家长之间缺了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父母的爱。

在孩子眼里父母只会逼着自己学习,如果不学就会被骂,在这种被动的行为模式下,孩子只会感到痛苦,而父母的大道理也不会起到任何作用,逼急了孩子就会逃避,就像那个15岁的孩子,她不是真正的想离家出走,只是想有一个喘息的空间把未完成的作业写完。

其实,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处在一个正面反馈的家庭气氛中,有爱的父母他们会腾出时间来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后做出理性的判断。

他们会和孩子一起去经历那些困难和痛苦,他们会适当鼓励和表扬,适当的敦促,会在孩子行为举止不妥当时做出必要的警告和责备,合理地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爱的家长会特别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有些话好好说,用朋友聊天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这样孩子也比较能接受。

有爱的家在不会对孩子表现出挖苦、责备、讽刺,不会把自己的满腹牢骚都倾泻在孩子身上。

有时候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去理解一下孩子的感受,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你和她好好沟通他是可以听懂和理解的。

M. 斯科特·派克说:“当孩子面临痛苦抉择时,他们会真心实意与孩子一块儿去经受痛苦和折磨,而孩子也能领受父母的这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出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也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父母真正的和孩子建立起这种“友情”,孩子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要比你 告诉孩子我这是为了你好要管用的多。

所以,家长们面对孩子尽量多保持一些耐心,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多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慢慢走向自律。学习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