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不仅意味着抚养,也包括教育。随着宝宝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与父母的互动形式也逐渐丰富多样。不过,在享受亲子互动快乐的同时,家长应时刻注意宝宝的安全。
宝宝2个月会做什么?
2个月时,宝宝应该会:
·俯卧抬头。
·发出哭声以外的声音,比如咿咿呀呀、哼哼唧唧。
·视线跟随人或物追过其正前方的中线位置。
2个月时,宝宝很可能会:
·反应性微笑。
2个月时,宝宝也许会:
·俯卧时抬头45°。
·笑出声。
2个月时,宝宝甚至会:
·竖抱时,保持头部稳定。
·发出尖叫声。
·抓住引逗他的玩具,比如拨浪鼓等。
·视线随着人或物追至180°的范围。
·将两只手握在一起。
·自发微笑。
警惕宝宝生长过速
过度肥胖会危害宝宝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多次表示,肥胖也属于一种营养不良。
可以说,宝宝婴幼儿期生长过速、过度肥胖,对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家长必须认识到控制宝宝体重增长速度的重要性,养成使用生长曲线评估生长发育的习惯,一旦发现宝宝体重过速增长,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通常来讲,生长过速很大程度上是过度喂养惹的祸。因此控制宝宝体重时,首先要考虑从改变喂养入手。改变对宝宝的喂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哺喂量和哺喂次数。
如果以配方粉喂养的宝宝体重超标,除了哺喂量和哺喂次数外,还应关注奶液的浓度,千万不要因为希望宝宝多吃奶,就擅自多加配方粉,应严格按照配方粉包装上的建议配比冲调。
除了控制饮食外,生长过快的宝宝还应注意增加运动量。可以让宝宝多趴卧,这是最适合小月龄宝宝的运动,不仅有助于消耗体能,还可以锻炼肢体协调能力,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宝宝的体重为何不稳定?
宝宝的体重在一天之中存在差异,早晨、中午和晚上称量出来的体重各不一样。这是因为,宝宝的体重基数小,测量时要求精度比较高,稍出现浮动就会被察觉,而且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宝宝着装薄厚、吃奶前后、排便前后,都会使测量结果出现不同。此外,环境温度也会导致一些差异,比如夏季天气炎热,宝宝体内水分蒸发快,体重会相对稍轻;而春、秋、冬季水分蒸发少,体重则较重。
家长无须每天多次为宝宝测量体重,如果整体生长情况良好,通常可每个月测量一次。另外,为了尽量保证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建议在相对固定的时间、使用相同的工具测量。只有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才能减小误差,绘制出准确的生长曲线。
宝宝排便次数减少
在这个阶段,宝宝排便的次数变少了,每天只排1 ~ 2 次,有时甚至一天或几天都不排便。 对2 ~ 3 个月的宝宝来说,排便次数减少是很正常的,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更为常见。通常,只要宝宝排出的大便颜色和性状正常,家长就无须担心。宝宝之所以排便次数减少,是因为随着月龄的增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逐渐增多,身体对营养的消耗大幅增加,剩余的食物残渣相对减少,大便量自然也就减少了。这也预示着宝宝的肠道功能正在逐步完善。
不过,并非所有的宝宝都会排便次数减少,有些宝宝仍会保持以往的排便规律,直到哺乳结束。只要大便性状正常,宝宝生长情况良好,就不要因为排便频率较高而怀疑宝宝吸收不良。另外,还有一部分宝宝可能连续几天不排便,但只要宝宝的状态正常,没有其他不适症状,排便时不费力、大便不干结,家长同样无须焦虑。
逐渐减少夜奶次数
睡眠充足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既有利于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身体发育,又具有明显的益智、储能作用,因此不要干扰宝宝睡眠,尤其是夜间睡眠。
干扰宝宝夜间睡眠的情况,除身体不适和个别客观因素(如睡眠环境舒适度或噪声等)外,最常见的是夜间哺喂。有时是宝宝夜间频繁醒来要吃奶,有时是家长担心宝宝长时间不进食影响健康,刻意唤醒宝宝喂奶。事实上,宝宝睡眠时基础代谢自然变慢,身体消耗也随之降低。而且,宝宝完全具有感到饥饿便自然醒来吃奶的能力,不会出现睡眠中低血糖的情况,更不会造成营养不良。因此应顺其自然,醒来有需求时随时哺喂,不必刻意叫醒喂奶;随着宝宝的不断长大,家长应帮他养成睡整觉的习惯,尤其要戒除并非因真的饥饿而要求吃夜奶的习惯。
对于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如果能够连续坚持5 ~ 6 个小时不吃奶,可以尝试延长两次夜奶的间隔时间。如果每晚仍要频繁喂奶,可以逐渐减少喂奶的次数。如果确认宝宝并非因为饿,只是需要安抚,可以试着使用安抚奶嘴,也可以让爸爸配合承担起陪睡及夜间安抚的工作,让宝宝逐渐明白“夜里不是每次醒来都有奶吃”,从而逐渐减少夜间醒来的次数,为日后养成睡整觉的习惯打下基础。
母乳喂养的宝宝不接受配方粉
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因为妈妈泌乳量突然减少,或生病无法继续哺喂母乳,为了保证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得已添加了配方粉,可宝宝却嘴巴一碰到奶嘴就躲,根本不肯喝。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不要让妈妈喂配方粉。要已经习惯母乳的宝宝接受配方粉确实有很大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在宝宝饥饿时先喂配方粉,再喂母乳,借助饥饿让宝宝接受配方粉。另外,刚添加配方粉时,建议由妈妈以外的家人哺喂,否则宝宝闻到妈妈身上熟悉的味道,会更加抗拒配方粉。
第二,咨询医生,选对产品。有些宝宝初次接触配方粉时,可能会对配方粉不耐受或对其中的牛奶蛋白过敏,因而不接受配方粉。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提供氨基酸配方粉或水解配方粉。
添加配方粉的误区
添加配方粉是妈妈母乳不足时的一种选择,但在为宝宝添加时,家长应注意避开一些误区。
误区1:添加配方粉不会影响泌乳量
添加配方粉是否影响泌乳量,主要取决于宝宝对配方粉的依赖程度。如果过度依赖配方粉,或者混合喂养方式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乳头混淆,影响宝宝对妈妈乳房的吮吸刺激,乳汁就会
分泌得越来越少。所以,在混合喂养过程中,通常建议先喂母乳,再吃配方粉,一方面能够刺激乳房泌乳,另一方面能够让宝宝保持对母乳的兴趣。不过,如果宝宝特别抗拒配方粉,则要在宝宝饥饿时先喂配方粉,再喂母乳。
误区2:配方粉的营养更加丰富
目前市售的配方粉大部分是牛奶,少部分是豆奶、羊奶等,但无论哪种都与母乳的成分不同。配方粉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并不像母乳中的那样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而且,配方粉的成
分只是尽可能与母乳相似,但是母乳中还有些目前未知的营养,因此配方粉的营养更加丰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之多是任何一种配方粉都无法比拟的。
误区3:宝宝开始吃配方粉,就可以断母乳了
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虽然给宝宝添加了配方粉,但应明确的是,母乳中所含的营养素优于任何配方粉,且有些营养成分只能从母乳中获得。因此,不要在给宝宝添加配方粉后,轻易放弃母乳喂养。
误区4:一旦开始混合喂养,就无法再恢复母乳喂养
通常,用配方粉补充母乳不足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因为宝宝吮吸乳头次数减少,逐渐导致妈妈从母乳不足变为完全没有母乳,从而改为完全用配方粉喂养;二是妈妈放平心态,坚持让宝宝吮吸乳头刺激泌乳,最终又恢复了母乳喂养。所以,只要喂养方法得当,妈妈保证心情愉悦、饮食合理,选择混合喂养后并不代表彻底告别了母乳喂养。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妈妈需要长时间外出,要坚持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千万不要懈怠,否则可能会给大脑传递“我不再需要那么多母乳”的信号,导致母乳越来越少。
让宝宝自己睡小床
宝宝夜间睡觉时,提倡与家长“同房不同床”,但仍有许多家长继续与宝宝共享一张床,且理由充足,比如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夜间哺乳更为方便,可以随时观察宝宝睡眠情况,宝宝发生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发现(如果父母睡得没那么沉的话),等等。即便如此,家长与宝宝同床还是存在很多隐患,比如,宝宝闻到妈妈身上的奶香味可能会频繁夜醒,影响睡眠质量;父母翻身时,一不小心可能会压到熟睡的宝宝;宝宝与成年人近距离接触,可能增加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让宝宝睡小床,可以很好地避免以上问题,还能培养宝宝的独立性。但是出于安全考虑,宝宝可以与父母“同房不同床”,这既能给宝宝充足的安全感,也让父母和宝宝都有自己的空间。
如果月子里宝宝始终与父母同床,起初分床睡可能会比较难,因此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宝宝度过适应期。比如,增加睡前陪伴的时间,待宝宝熟睡后再离开;如果宝宝半夜醒来,尽量让他独自再次入睡;如果宝宝哭闹,可以轻轻安抚,让他知道你在他的身边,但尽量不要抱起。
另外,在小床的摆放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根据宝宝月龄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
第一种,小床与大床并排摆放。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摆放方式,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同床”。可以将婴儿床摆在大床的旁边,为了夜间哺乳方便,可以卸掉婴儿床靠近大床一侧的围栏,既能避免宝宝夹在父母中间睡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也便于父母夜间随时照顾宝宝。
第二种,小床与大床用帘子分开。宝宝稍大一些,可以在大床与小床之间挂一块好看又有趣的布帘,为宝宝打造一个既充满趣味又能培养独睡能力的空间。这种方式为父母和宝宝创造了相对独立的空间,可以随时和宝宝玩躲猫猫等游戏,让宝宝更加喜欢这种睡觉方式。
第三种,给宝宝打造专属空间。可以将宝宝的小床和玩具一起放在卧室的一角,为他打造专属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让宝宝在自己的“领地”内玩耍,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进一步帮宝宝建立作息规律
作息规律固然重要,但每个宝宝都是特殊的个体。在为宝宝建立生活规律的过程中,家长要特别注意方式,不要制订时间表强制宝宝执行,而要先了解宝宝自身的需求,再引导其形成规律。
有些宝宝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作息规律:早晨大致在同一时间醒来,一天之中除了吃奶,每清醒一两个小时就要再次入睡,下午觉可能睡得稍长,晚上又基本在同一时间入睡;夜醒的次数逐渐减少,连续睡的时间有所增加。
但还有许多宝宝尚未形成规律作息:有时玩几个小时才小睡15 分钟,在一个时间段内频繁要求吃奶。虽然也遵循 “睡觉—醒来—吃奶”的基本模式,只不过睡觉、醒来、吃奶的时间完全随机。
这种情况下,家长可尝试为宝宝制订时间表进行引导。当然,有了时间表不代表要严格限制宝宝,比如还没到时间表上的哺乳时间,即便宝宝已经发出明确的饥饿信号也不肯哺乳,又或者不到睡觉时间坚决不让宝宝睡觉。这样严苛的限制会使宝宝缺乏安全感,不利于身体及心理健康。
家长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尽量参考时间表引导宝宝,比如在计划玩耍的时间,宝宝稍稍表现出了困意,可以再引逗宝宝多玩一会儿,直到确实困倦了再哄睡。如此坚持下去,宝宝慢慢就会建立自己的作息规律。和宝宝互动时的注意事项宝宝逐渐长大,跟大人互动的愿望更加强烈,也需要更多的互动方式认识世界。然而在跟宝宝互动时,家长必须保护好宝宝,以免出现意外。以下做法在与宝宝互动时必须避免。
第一,不要竖抱宝宝。一般来说,不鼓励竖抱小月龄的宝宝,因为宝宝颈部肌肉还未发育完全,无法承受头部的重量,竖抱时可能后仰,对颈椎发育有害。当宝宝趴着抬头抬得很稳了,就说明颈部肌肉力量已经足够强,这时才可以竖抱。
第二,不要高高抛起宝宝。抛起的动作对宝宝来说非常危险,即使家长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接住,而且宝宝在下落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尚未发育成熟的骨骼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有被损伤的风险。
第三,不要抱着宝宝转圈。架住宝宝的腋窝转圈,这样做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宝宝的骨骼与韧带发育得尚不完善,在旋转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肩关节脱臼等问题。
第四,不要剧烈晃动宝宝。宝宝颈部肌肉力量很弱,剧烈地摇晃宝宝身体时,他的头也来回晃荡,很可能会导致大脑损伤。
第五,不要架着宝宝在腿上蹦跳。过早站立和蹦跳,不利于宝宝下肢发育,容易损伤膝关节,增加出现O 形腿或X 形腿的概率,甚至会致使肩关节或膝关节脱臼。所以,应避免让小月龄的宝宝在家长腿上蹦跳。
第六,不要捏宝宝的鼻子。不少家长喜欢捏宝宝的鼻子,以表达对宝宝的爱。还有的家长觉得宝宝鼻梁低,想要把它捏高。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宝宝的鼻黏膜还在发育中,经常捏鼻子可能会对鼻黏膜造成损伤,破坏保护鼻腔的天然屏障。
第七,不要给宝宝呵痒痒。为了逗宝宝开心,有些人喜欢给宝宝呵痒痒,不过过度大笑可能会导致宝宝脑组织缺氧,或增加腹部的压力。在宝宝腹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时,腹部压力会大大增加患脐疝或腹股沟疝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