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选树未成年人身边榜样,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市委文明办联合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等部门于今年3月启动2021年“福州市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全市各中小学校踊跃参加,深入挖掘发生在孩子中间爱国爱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勤学善思、创新创造、自强自立、热爱劳动、保护环境、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等方面的感人故事,所推荐的候选人充分展现了福州市未成年人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特质和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担当,事迹感人,可亲可学。
经基层推荐、专家评审和网络评议,李佳昱等10名同学光荣入选2021年“福州市新时代好少年”,现将先进事迹予以发布。
2021年“福州市新时代好少年”
最终获评名单来啦
共有10位好少年获评
“福州市新时代好少年”
6位好少年荣获
“福州市新时代好少年”提名奖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李佳昱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五年级
孙姌姌福州市钱塘小学四年级
江子祺福州市宁化小学六年级
王海琳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五年级
李欣恩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三年级
陈佳琳福州市长乐区特殊教育学校八年级
黄温婷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高二年级
陈志祥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心小学六年级
陈可涵福州市马尾实验小学六年级
陈松泽福建省福州第十六中学七年级
吴之恒福州市仓山小学四年级
邱嘉琳福州市仓山小学六年级
陈彦霏福州市象园小学四年级
李锦葵福州市儒江小学六年级
陈逸畅福建省福州第十九中学八年级
林星羽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高一年级
一起来看看
福州市新时代好少年的优秀事迹吧
李佳昱,女,汉族,2009年10月生,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
“你在前线,要注意科学防护!我会照顾好自己,做你坚强的后盾!”她强忍忧伤,挥泪告别远赴武汉驰援的母亲。在两个月的特殊时期,她迅速成长,内外兼修,宅而有获,成为了母亲攻坚克难最坚强的“小后方”。
接到母亲援鄂的消息,佳昱觉得遥远的“战疫”突然就抵达眼前,对母亲安危的担忧让这个坚强的孩子潸然泪下。然而想起胸前飘扬的红领巾,看到举国上下团结抗疫的动人场景,她明白,去援鄂,是母亲作为医生的责任;学本领,是她作为少年的使命。从此,琐碎的家庭生活中,多了她积极分担家务的身影;晨光微曦中,有她晨读的琅琅诵读声;天涯咫尺的网课里,有她踊跃的连麦发言;明亮的灯光下,有她奋笔疾书的专注;关注战疫信息时,有她对母亲的沉沉思念……她用自己的自立自强、懂事坚强默默支持母亲在一线全神贯注地工作。当母亲入选全国“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时,她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母亲载誉归来,她没有放松自我要求,持续刻苦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用高度的责任心帮助同学、调解矛盾、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老师同学们更有了“有事找佳昱”的口头禅。曾获评鼓楼区“三好学生”,她的家庭曾获评“福建省最美抗疫家庭”。
(▲上下滑动,可浏览更多事迹)
孙姌姌,女,汉族,2010年12月生,福州市钱塘小学四年级学生。
她酷爱弦乐,在苦练技艺的同时更乐于传播向上向善的力量;她书耕不辍,总是用更高的综合素养要求自己;她热衷志愿服务,各种重大公益表演从不缺席,用真情颂扬新时代。
孙姌姌是福州市小茉莉小提琴弦乐团最年轻的首席,一直将用小提琴最美妙的琴声向世界展现大美家乡福州作为自己的使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迎宾曲“天下福地,最美福州”的录制,她已经连续参加三届,即使发烧将近40度,依然坚持准时奔赴指定地点,一丝不苟听从指挥反复演练,只为心中最爱的家乡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疫情期间,她接到线上音乐会的演奏任务时,她兴奋之余即投入紧张的训练,认真地一个人反复练习到深夜,手指磨破也默默忍受,只为将自己最美的音乐奉献给战疫勇士们。她在录制福州市抗疫歌曲时,跟随老师们在录音棚一练一整天也毫无怨言,在她心里所有的练习都是为了更好地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她灵动的身姿、轻盈的音乐也从不止步一隅,巴黎铁塔、悉尼歌剧院前有过她的琴声,“爱在闽江边歌舞晚会”上获得过爷爷奶奶们“依妹丫霸”的啧啧称赞。曾获评福州市优秀少先队员。
(▲上下滑动,可浏览更多事迹)
江子祺,男,2008年12月生,福州市宁化小学六年级学生。
台江是他生长的地方,他深切地热爱着这片孕育自己的土地,立志要用自己丰富的讲解经验、用大胆的科技创新技能,做好“家乡宝藏守护人”。
江子祺是台江区红领巾志愿讲解员公益服务团队中的“明星小讲解员”,风里雨里,严寒酷暑,每个节假日,都有他身穿小马夹、胸挂小讲解员证、佩戴扩音器的身影穿梭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热情洋溢地为游客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他的名字曾两度出现在“福建日报”的新闻里,多次被市区各类新闻和公众号文章报道,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都为他的讲解竖起大拇指。为更好地宣传家乡历史中的会馆文化,他还认真翻阅各类资料,自己取材取景剪辑成“上下杭会馆文化”小短片并通过网络视频平台宣传,守护家乡的文化宝藏。他还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故事馆红色少年讲坛学习,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红色基因传承,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向身边同学作“五四精神”等宣讲。他热爱科技创新,设计出一种能在吸烟时自动提醒吸烟者的戒烟神器,在疫情期间自制了额温枪,用实际行动助力战“疫”。他始终奔跑在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感染更多的人的路上。曾获评福州市三好学生、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上下滑动,可浏览更多事迹)
王海琳,女,蒙古族,2010年6月生,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
她敏而好学,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她多才多艺,钢琴、吉他、舞蹈……项项都是翘楚;她热心公益,自幼跟随长辈开展志愿服务,她的乐于奉献之路就不断延伸。
自5岁开始,她的公益之路就已开启。不管身在何方,她总能抓住每个契机为身边人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她曾在京都西京图书馆参与志愿服务,在泰国清迈寺院为狗狗捐出自己所有的零花钱,在马来西亚槟城庙会上志愿为当地华人讲解孙中山先生的故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动请缨照顾援鄂医护家的“留守”弟弟,为他带去快乐,安抚他离开妈妈的焦虑……这个充满善意、爱心的女孩深刻明白个人能量的渺小与集体力量的强大,在她带领下,班集体始终活跃在给福州市儿童福利院送温暖、社区垃圾分类等各类志愿活动之中。在获知大多乡村儿童年阅读课外书不足10本的现状,王海琳激动地说:“我要让山区孩子有书可读,用阅读点亮他们的梦想!”自此,她一方面毫不犹豫地拉起了伙伴们的手,开展“扶贫助困公益义卖”假日实践活动,发挥自身光热、凝聚点滴力量,为贫困山区的小学捐建图书角。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之后,她积极加入“担当者橡果月捐”,每月捐出零花钱,推动着自己公益梦想走得更远、更好。
(▲上下滑动,可浏览更多事迹)
李欣恩,女,汉族,2011年10月生,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
她是书籍最忠实的粉丝,自小就一步一个脚印,踏着书籍铺就的求知道路不断上下求索。日常学习规划、艺术训练间隙、课余休息时间……都是她沉浸书海的最美时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她是手不释卷的“悦读”践行者,即使在最紧张、艰辛的大型文艺演出的排练过程中,也能利用等待上场的间隙、休息吃饭的时间,找个角落席地而坐阅读书籍,力争演出学习两不误。她是最自律的学习爱好者,疫情期间,为了能像平时一样保持上课的状态和进度,和几位同学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制定每日打卡目标,在不知不觉间,不但提早完成了整学期的全部课程内容,还背诵了一本文言文课本和一本古诗词。她还是英文书迷,从幼儿园绘本到有趣的长篇小说都是她曾经涉猎的内容。枯燥的编程书籍,她也甘之如饴,常常将妹妹自编的小故事编辑成动画电子书,将书籍带来的技能化为实践为妹妹带去欢声笑语。同时,她还是小茉莉合唱和“晴空志愿服务队”一员,为孤寡老人带去欢乐,为贫困学子送去学具,用“云合唱”“云朗诵”方式声援抗疫医务工作者们,在“中央电视台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活动《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担任主唱,处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曾获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文大赛福州赛区一等奖、福建赛区二等奖,WRO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福州赛区WeDo常规赛二等奖。
(▲上下滑动,可浏览更多事迹)
陈佳琳,女,汉族,2001年8月生,福州市长乐区特殊教育学校八年级学生。
在她孱弱的外表下,蕴含着钢铁般的坚强意志。先天的不足,无法阻碍她前行的步伐。她用灿烂的笑容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锻炼成长为学校里刻苦学习,乐于助人的模范生。
她一出生就重度脑瘫,无法行走。从小,家人就背着她到处寻医问药,年幼的她常常要忍受着大人都无法承受的痛苦和磨难,可她从没哭过,从没放弃过,因为她想站立行走,希冀着能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去上学。12岁那年,几经周折,她来到了长乐区特殊教育学校。她极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虽然走路摇摇晃晃的,随时会摔倒,可她从未因此迟到、落下一节课;虽然刚入学时握笔都极度困难,需要以超乎想象的坚强意志一笔一画练习写字,可她从未错过一次作业,学习成绩位列全班第一;虽然口齿不清,张口困难,可她从未放弃在课上积极发言的机会。如今的她,已能自如地写出千字作文,生活自理能力强过任何学生,还常常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她常说:“我现在一定要把文化知识学好,将来可以从事一份工作。这样,我可以养活我自己,减轻父母的负担。”她感恩身边每一位帮助过她的人,回到家就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尽自己所能让自己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与身边人一起快乐成长。
(▲上下滑动,可浏览更多事迹)
黄温婷,女,汉族,2004年3月生,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她出身于革命家庭,从小受红色家庭文化熏陶,在传统文化研习中,用勤奋和刻苦屡获佳绩;在科学实践中,用广博的见识、踏实的学风获得肯定,又在服务校园、奉献社会中,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黄温婷是革命烈士、新四军团级干部蒲风(原名:黄日华)的第四代孙女。厚重的家庭文化底蕴给予了她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在校内,她是科学知识忠实的追求者,敢于提问,善于质疑,乐于分享,各科学习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走出校园,她是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的有心人,抓住各类参观学习契机,深挖信息、扩大视野、增进见识;她是在国学艺术中不断磨砺的奋斗者,始终坚持临摹名帖名画和写生来提升绘画书法技巧,只为笔下的汉字更加挺拔、画中的祖国更加生动;她是扶困友邻的志愿者,每年都发挥特长义务为有需要的邻里书写春联,从小就在父亲发起的“福建爱心之舟”基金会中为白血病患儿治病求医捐款捐物,如今更是自行设计绘画教程,用美育让患儿们暂时忘却病痛,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焦虑与恐惧。黄温婷用自己的画笔展现了“红色传人”的美丽风采。曾获“金色梦飞扬”全国少儿美术书法大赛少儿B组金奖。她的家庭曾获评“福建省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
(▲上下滑动,可浏览更多事迹)
陈志祥,男,汉族,2009年6月生,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他用自己的爱心和坚持,长期为父亲老家永泰县洑口乡的老人送温暖、帮助母亲老家贵州黎平县唇腭裂儿童获得政府救助和康复治疗,用实际行动温暖家乡的老人和儿童。
陈志祥从小目睹母亲老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部分儿童困窘的生活,尤其是唇腭裂儿童生活中的尴尬处境,有着极强同情心的他时刻牵挂着黎平县的小朋友们。在母亲的帮助下,自一年级起,他就收集自己及身边朋友的旧衣服、旧书本等,不定期寄往贵州黎平县,仅近三年就先后为贵州留守儿童送去或寄去了210多双鞋子、320多件衣服、530多本书本。当陈志祥得知贵州黎平县将开展“幸福微笑—唇腭裂康复”活动的信息,便利用暑假时间和父亲奔赴黎平县帮助唇腭裂患儿克服恐惧心理,接受唇腭裂康复手术。期间,他和父亲还在当地协助寻找唇腭裂患儿,引导患儿接受康复治疗。除此之外,陈志祥还组织贵州的小伙伴们一块儿看书、习字,扮演小老师辅导低年级孩子学习;利用小长假时间在永泰县洑口乡老人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帮忙打扫卫生、给老人按摩等,为老人送去温暖和欢乐。在不断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他逐渐树立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上下滑动,可浏览更多事迹)
陈可涵,女,汉族,2009年1月生,福州市马尾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
她是劳模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对先辈有着高度的崇敬之心。当她踏入昭忠祠,壮烈的中国海军历史就深深吸引了她,宣传这段历史、讲述先烈故事就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时至今日,陈可涵仍记得2017年首次朗读马尾昭忠祠解说词时的震撼。正是这震撼推动着她去深入了解马尾昭忠祠的故事,成为了一名中国海军历史的宣传小兵。从那时起,她总是利用节假日,风雨无阻地来到昭忠祠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解海战历史和英雄事迹。当天气寒冷,老师建议穿起棉袄外套,她却依然穿好志愿服装,用微笑温暖每位游客的心。当课业压力增大,她即使熬夜把功课处理好,也绝不耽误第二天的讲解。当游客提出的一些超出她知识范畴的问题,她虚心承认不足后积极向老师、前辈请教、翻阅历史书刊,走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及时补上知识盲点。她的敬业与专业,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讲解视频还被热心的游客传到了网上。如今,她的足迹已延伸到马尾船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星塔,她的讲解还细化到了对建筑物、人物具体故事和历史遗物遗迹的介绍,她用自己对这片热土的热爱,让英雄们的故事不断传扬。曾多次在全国、省、市的少儿声乐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福建省、福州市故事大王比赛金奖。
(▲上下滑动,可浏览更多事迹)
陈松泽,男,汉族,2007年11月生,福州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学生。
他在红色的旋律中成长,在改革的春风中感受祖国的蒸蒸日上,立志用自己的歌声传颂经典,吟唱红色主旋律;用最流利的外语传播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少年的时代最强音。
陈松泽瘦削高挑,却有着对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最饱满的热情。从6岁加入福州小茉莉合唱团开始,他坚持与老师同学一起,参与活动,开阔视野。“向习爷爷报告我们的好习惯”展演里回响着他的歌声,“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留下了他的足迹,“福建省春节文艺晚会”记录了他的表演……他用心研读着每一首歌曲背后的故事,认真演绎着每一个音符包含的情感,用自己对国家的赤诚与热爱唱出了这个时代中国少年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对祖国发展的骄傲、对民族文化的自豪。与伙伴们携手取得诸多佳绩的同时,他怀揣“外交梦”,用英文与来校外宾侃侃而谈、介绍校园文化,将中华文明智慧与现代事例结合阐述历史典故,参与福建省电视台“空中课堂”录制英文防疫音频,始终以中华文化的传承者要求自己,坚定着为底蕴深厚的华夏文明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发扬光大的志向而不断奋斗。他留心生活点滴,用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精益求精的改进,成就了“作业提醒器”的诞生。曾获中国日报“21世纪杯”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上下滑动,可浏览更多事迹)
先进事迹发布是“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宣传身边榜样,引导青少年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希望全市未成年人以“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为榜样,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少年强,则中国强
为福州市新时代好少年们点赞
(来源:福州微文明)
海峡教育报出品
编辑:黄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