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7年恢复了高考高考以来,高考场上就涌现了无数“天才少年”,12岁的尹希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岁的田晓菲考上北京大学;14的何碧玉考上清华大学。他们都继续在大学里深造,并且没有掉落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怪圈,反而去了国外更高的学府进修。
但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改掉中国籍,或者是留在外国发展,几乎不回国了。今天要说的高华健也是一位天才,大学毕业被3个国家抢,他却没有选择留在培养他多年的祖国,而是去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
高华健1963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从小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学习天赋,别人要一天做好的事,他只要别人一半的时间就能做好,1978年才15岁的他比别人更早跨入大学的校门,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一进入校门就成了学校里著名的“神童”。
大学毕业之后去到了世界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攻读更高的学位,到1988年6月他已经取得了哈佛大学的工程科学博士学位。高华健毕业之后,没有立刻回国发展,而是在9月份去到大学斯坦福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高华健才25岁就当上了教授,这是很多人混一辈子都的不来的荣誉,可热爱学习的他钻研学问的脚步并没有因为当上助理教授就此止步,而是去到德国学习力学。高华健在德国依然是顶尖人才,发表了多个含金量非常高的学术论文,德国方面也邀请他做教授。
像高华健这样年轻有为的人,又是固体力学行业顶尖的人才,中国非常希望他回来效力,与此同时美国、德国也爱惜人才,不肯轻易放弃他,一时之间中国、美国、德国都朝高华健抛出了橄榄枝,给他的报酬也是非常可观的,高华健的选择又会是什么呢?
让人想不到的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高华健并没有回来中国,而是选择了美国,并且国籍也改成了美国,当别人问到他不回国的理由时,他说:“为啥要回去?”
其实,高华健选择美国的原因是根据中美德三国的科研环境决定的,美国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科研环境相对来说较好,高华健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就选择留在了美国。不过,他有时也会回到中国做一些学术研究和演讲,值得一提的是,高华健培养的学生当中,有20个中国人在美国完成学业之后又回到中国出力,这也算是高华健间接为中国做了贡献。
随着中国的越来越强大,中国的科研环境也在一天天变好,高华健也许是看到中国在进步,2009年,他回到中国,担任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的教授。在他看来,美国固然有不错的物质条件,但能为中国突破更多没达到的领域更重要。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中国恢复高考超过40年,教育水平和对人才的待遇已经不是40年前那种地步,有越来越多的海归有意向回国,希望这样的人在未来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