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明 |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受助于人,助之于人。朱一明、舒清明、程泰毅、邓禹、何卫、胡洪六位校友捐赠母校,设立“兆易创新基础学科建设基金”。
来源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TUEF
作者 | 旭芝
“兆易创新与清华的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我们与清华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兆易创新的起步与成长,始终和清华校友密切相关。此前四位校友捐赠投资收益,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捐赠模式,让兆易创新与清华的故事徐徐展开。
4月12日,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朱一明、舒清明、程泰毅、邓禹、何卫、胡洪六位校友捐赠母校,设立“兆易创新基础学科建设基金”,响应国家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号召,支持学生在基础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促进有引领性的创新成果的产生。这次捐赠,寄托着六位校友感恩母校培育、感谢校友扶植的拳拳情意,也让兆易创新的故事形成了圆满的闭环,使“受助于人,助之于人”的理念在清华校友群体中薪火相传。
兆易创新董事长朱一明、副董事长舒清明、CEO程泰毅、CTO邓禹、代理总经理何卫、副总裁胡洪六位校友,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人事处处长王宏伟,物理系书记肖志刚,电子系主任汪玉,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以及长期以来关心学校建设、支持青年发展的校友们出席仪式。副校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斌主持仪式。
朱一明表示很高兴和兆易创新的清华校友共同捐赠,支持母校基础学科建设。他感慨道,公司从成立到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都离不开众多校友的大力帮助,兆易创新也因此成为清华人互相扶持、彼此成就的典型案例。邓锋、薛军、徐航、倪正东四位校友先后将其投资兆易创新的收益捐赠母校,在110周年校庆之际捐赠设立“兆易创新基础学科建设基金”,给这个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朱一明诚挚感谢母校的培养和校友的支持,并表示自己与母校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希望今后能为学校做出更多贡献。
▲邱勇 |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首先代表学校,衷心感谢校友捐赠支持基础学科建设,给母校送上了一份生日礼物。他说,在学校的发展阶段中,110周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21年是清华发展的一个新高度,之后学校一定会有新征程、新理念、新作为、新格局。他说,对清华来讲,此次捐赠有三层含义。其一,大学的发展需要包括广大校友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其二,校友捐赠母校之举包蕴着深厚的情意,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成绩体现;其三,回馈意味着感恩,还意味着对清华更高的期待。
邱勇表示,站在清华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我们要以务实的态度,思考大学的价值、意义与初心。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局势,高等教育应该成为突破不确定性的重要力量,始终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对人类未来发展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大学之间也要加强交流合作,变得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最后邱勇说,兆易创新的故事仍在延续。一方面,学校会持续关注支持校友企业成长,相信兆易创新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另一方面,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师生、校友相互扶持、彼此成就、回馈母校,让兆易创新的案例循环上演。
仪式上,朱一明、舒清明、程泰毅、邓禹、何卫、胡洪分别与袁桅签署捐赠协议。邱勇向六位校友依次颁发捐赠纪念牌。
相关阅读
兆易创新和清华大学
来源 |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TUEF
原标题《兆易创新:受助于人,助之于人》
2017年10月,清华校友邓锋将其投资兆易创新的股权变现后捐赠给母校。受到此举的触动和鼓舞,七个月后,天使投资人周顺圭以及薛军、徐航、倪正东三位校友也把部分投资收益捐赠清华。在11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朱一明、舒清明、程泰毅、邓禹、何卫、胡洪六位兆易创新校友捐赠母校,支持师生在基础领域深入研究,生动诠释了校友群体“受助于人,助之于人”的良性循环。
胸中有志,义无反顾
21世纪初,刚从清华毕业的朱一明带着对集成电路技术的兴趣,到美国继续深造,希望将来能够从事相关行业。在硅谷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然而,要想在一个已经成熟的垄断市场重新走出自己的路,并不是一件易事,创业的资金就是一大挑战。
朱一明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求“组织”的帮助。通过清华大学北美校友会,他找到了校友李军。李军在信息科技领域阅历丰富,当时正寻找投资项目。两人第一次的会面并未让李军心动,但凡事贵在坚持,朱一明重振旗鼓,先行辞职后注册了公司GigaDevice,并提出设计一款四倍速2T1C的高速静态存储器模型的想法,第二次约见了李军。
2004年初夏,朱一明第二次向李军阐述了自己的创业构想,这款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的芯片在李军心中埋下了种子。当时,存储器的设计制造一直因其对架构设计和制作工艺的高要求,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朱一明决定做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哪怕是成功的希望渺茫,但国家确实需要,所以我们就应该去做”,“Our long term vision is to be the biggest memory designer and maker in China”,如此宏大的目标和责任担当更加打动了李军。
与此同时,李军还将成功投资过诸多硅谷清华校友的周顺圭先生介绍给朱一明。周先生于1984年在美国硅谷创立了从事半导体生产业务的EICO, Inc.,并从1992年开始从事投资,共投资了二十余家初创企业,其中十多个都有清华校友背景,这里面就包括了由邓锋校友等创立的NetScreenTechnology Inc.。
听了朱一明的芯片设计,周先生爽快地答应为他们注资10万美金,并且还把自家车库低价出租给他们作为创业基地。硅谷的“车库创业”曾经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这一次,遵循着前辈们“车库创业”的模式,属于GigaDevice的传奇也从正式展开。
彼此成就,化茧成蝶
除了李军和周顺圭,还有一位对兆易创新影响巨大的投资人,他就是时任清华科技园技术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薛军。2004年,薛军来到硅谷,正巧了解到朱一明团队在半导体行业创业。最初,他并不看好这个项目,一是因为手中缺少资金,二是因为在这样一个格局已定的行业,新兴的半导体产业公司很难逃脱最终灭亡的宿命。但是,在朱一明锲而不舍的坚持下,二人最终达成协议:薛军帮朱一明做A轮融资,而朱一明答应他的条件——回国创业。
2005年,朱一明和他的核心团队转投国内创业。回国之初,朱一明除了技术,别的几乎都不会,就连公司企划书都只能写短短的五六行文字。所以,薛军和时任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的梅萌校友等人经常和他沟通,畅谈公司发展,尽可能地为他寻找资源。当时,薛军找到清华科技园孵化器公司的总经理、留学生创业园负责人罗茁校友,为兆易创新解决了注册、落户、装修乃至起中文名等一系列工作,让他们成功入驻学研大厦。已在国内创立风投公司北极光的邓锋校友又再次与华山基金、武岳峰基金等一众由校友创办的基金,以及TEEC和启迪孵化器等,为兆易创新解决资金问题,帮助其在国内立足。
就这样,朱一明团队在校友们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得越来越好。2008年,兆易创新安然度过了金融危机的寒冬,迎来欣欣向荣的春天。自此,在那个看似发展成熟的存储器市场,在那个曾经巨头排位已定的业内江湖,杀出了一匹来自中国的黑马。
共享成功,回馈母校
2010年起,兆易创新的闪存芯片业务飙升,公司的成长有目共睹。在C轮融资时,陆续有一些来自清华企业家协会的校友找到朱一明,希望能获得投资权,这里面也包括邓锋。虽然当时投资额度已超,但邓锋的一席话让朱一明瞬间决定接受他的投资。邓锋承诺:“如果你让北极光投,我就将过去天使投资的所得全部捐给清华。”
“这一刻,我被深深感动了。”朱一明说。
兆易创新的上市是个漫长的过程,前后耗费了三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邓锋每次见到朱一明,都会主动提到捐赠事宜,反复表示“一定捐”。2017年,邓锋兑现了他的承诺,朱一明很是感慨:“当初邓锋与我是口头约定,而他一诺千金,言出必行,这也正是清华人身上闪光的特质。”
在邓锋的影响下,周顺圭先生以及薛军、徐航、倪正东三位校友也将投资收益捐赠清华。邱勇校长指出,这是学校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展现了社会资本与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既扶持了校友企业也回馈了母校,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捐赠模式。
如今,兆易创新已经成长为我国存储芯片产业龙头,其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校友的扶持与帮助。兆易创新团队饮水思源,在母校生日之际,捐赠支持清华基础学科建设。此举不仅是对母校悉心栽培、育人树人的回馈,也是对校友彼此成就、守望互助精神的传递,还形成了“受助于人,助之于人”的良性循环。就像当初校友帮助他们一样,兆易创新团队正在帮助更多清华学子奋斗拼搏,助力母校以更从容的步伐、更昂扬的姿态走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
“互帮互助、集体创业、共享成功”,兆易创新的精彩正在上演,清华校友群体也继续怀揣着“受助、互助、助人”的理念大步向前。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公众号“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TUEF”。本微信号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如果您认为此文涉及侵权或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