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行发布的一篇论文火了,当中很多观点都有其道理,但最末尾一条引起巨大争议: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言下之意,是嫌文科生太多阻碍社会发展,这引起大批文科生强烈不满!
这一文一理,本来张弛有道,并行不废,是国家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论文作者居然连“有爹有娘才能有你”的基本原理都拿出来否定,真不知是什么脑回路?
文科生多吗?每年高二文理分科,理科生都是大部队,文科生好像总要承受,“看吧,他们就是学不好理科,只能学文科的无端臆测!”老师们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家长们也说,学理科,好找工作!以致于,好些文理科成绩都不错,但喜欢文科的学生,为了不争馒头争口气,竟然放弃了文科,选择理科。他们在心里是这样安慰自己的,“文科即便不作为专业,凭着自己的兴趣也能学好。”所以,他们的心实际上并没有放弃文科,只是被迫儿为之。但是他们真能一心二用,两不耽误吗?就说拿出那么多时间阅读大量文学作品,已是个疑问!
文科领域貌似很容易入门,有些人认为自己从小就说普通话,作文只要文从字顺看得懂,稍微花点功夫,就能恣意挥洒了,那撒下来的是什么?鸟屎吗?就拿最容易上手的书法来说吧,方块字谁不会写?可又有几个人成了书法家呢?那都要穷一生之功!
文科博大而精深,其精微奥妙如宇宙浩瀚无垠。考究义理,门类繁多,系统全面,那叫一个环环相扣的机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本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要不然,先贤也不用穷经皓首,一辈子去钻研了!要不然,金庸先生也不会被视为学究天人了!其启发于微处,点化人心于无形,风起云涌,如蝴蝶效应,在各行各业者心里都能掀起精神巨浪!
记得大学马哲老师,说过一句话,文科生要练好笔杆子和嘴皮子两项功夫,这是行走江湖的两门绝技。他还说,文科生要取得突破性成果很不容易,至少当在50岁以后了。这与理科生截然不同,理科学子就是要趁年轻,搞科研,脑子好使,敢想敢做,年轻人灵光一闪就出成果。而文科生,年轻时常常坐冷板凳,埋首学问,不断消化吸收,到一定年纪就能厚积而薄发。
他说的不无道理。文科是精神统帅,理科是科技统帅,理科的发明研究不是为文科服务的吗?比如微信、微博以及各种客户端,解说电影、诗词赏析、时事点评……不都是文科爱好者的舞台吗?文科是社会良心的守护者,是国民精神的强心剂,是理科生创新科研的终极目标,有了理科生创造的强大工具、科技媒介,知识、文化和艺术,才能像漫天飘落的雪花,飞入寻常百姓家,让门槛被踏平,让文艺无国界,让交流更通畅,让每个人的心灵都富足充盈,让每一个上班的早晨都元气满满!这难道不是理科与文科共同追求的天下大同吗?
所谓东南亚中等收入陷阱,到底是个什么怪病?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奉行GDP增长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高速增长使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由于道德沦丧、法治崩溃、坑蒙拐骗黑横行、假冒伪劣毒充斥、腐败与两极分化严重,迅速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并使既得利益集团迅速垄断国家资源、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国家大部分财富,造成国内市场萎缩、产业升级乏力、增长停滞不前、民族主体性削弱、经济对外依赖性增强的状态。
道德沦丧!法治崩溃……这上面列举的哪一项恶果,不是让文科靠边站,轻视文科导致的?文科的功用不是专门改造人的精神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倘若,文科领域能发挥的批评舆论功能长期停摆,社会道德失范,还具备教化世道人心的力量吗?初始,君有疾在肌肤,本可药到病除,然而,蔡桓公讳疾忌医,终于病入膏肓。
文科,理科,不可偏废!东南亚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文科生太多导致的吗?这是强盗逻辑,倒果为因!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想要指桑骂槐,祸水东引,文科生能答应吗?与其说是文科生太多,倒不如说是东南亚人民看到了眼前这个巨大的陷阱,都纷纷扛起了文科生的武器,指责既得利益群体的过河拆桥、竭泽而渔,贪得无厌,行使了大众的批评权!
当黑洞已经形成,纸包不住火,如何不让更多人被吞噬,才是当务之急!强健的体魄虽然暂时被病毒击垮,但只要有壮士断臂的决心,关公刮骨疗毒的勇气,重焕新生就近在眼前!否则,即便是大罗神仙,也只会回天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