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考升学率大约80%,2021年高校进一步扩招,高考录取率将再次提升。
大学生早已不再是稀有物种,而能够进入什么层次的大学成了把学生区别开来的关键。名校,一直都是家长和学生们向往的地方。那些高材生总是能引来我们羡慕的眼光。而名校毕业生的发展情况,也总是受到人们的关注。
名校生一样会为就业烦恼
在我们这些成绩普通的学生眼里,对高材生的羡慕不仅仅是他们是老师、家长的香饽饽,更关键的是,成绩突出的人,毕业后往往也能凭借自己的知识赢得更辉煌的人生。
我们眼中高不可攀的工作和待遇,或许是学霸们眼中不值一提的。然而现实的情况有时不如人意,名校生也一样会为就业问题而烦恼。
高同学是兰州大学的毕业生,在这方面他就有很多话要说。兰州大学虽然在各大名校里,排名不算很靠前,不过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考进去也是需要一定实力的。
大学阶段,高同学知道成绩一样很重要,并没有松懈,始终保持班里前茅。以为就业时能找个不错的工作,没想到虽然给自己递出橄榄枝的企业都属于正规知名企业,但薪资水平和工作环境却与想象完全不同。
以为名校毕业,就能坐在明亮的办公室,像电视剧中穿着精致的西服跟同事辩论谁的管理方案更优秀,没想到是自己太天真。而且习惯了课本和笔试,高材生们发现很难适应企业里的工作模式。
所以,找来找去还是发现,自己最擅长的事或许就是考试。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材生们选择去做老师,把自己当年做题的方法,传授给更年轻的学生。
高材生的闭环人生:上学时自己做题,毕业后教别人做题
不得不说,中考和高考还是目前为止最公平的选拔方式,在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考核方法之前,将长期存在。所以,成绩对于学生来说,自然是影响人生的一个力量,没人敢轻视。
为了提高几分,学生和教师们想尽办法去找方法和技巧。所以,做题就成了千千万万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关卡。学校和学生有需求,于是就吸引了更多的高材生选择做教师。
我们看看著名的人大附中的教师招聘条件,硕士学历、中英双语能力已经是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入选的应聘者不乏清北名校或海外名校。
这些自己上学时努力研究考题的学生,毕业后又重新回到了试卷中,努力告诉他们的学生怎样做题。这样的循环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仿佛除了做题,这些知识还真的难以找到用武之地。
考进名校不是终点,想要发展仍需努力
首先,进入名校后需要及时转变思维,把精力分给提高实践能力上。大学阶段,之所以学校对课程安排的密度不及基础教育阶段,就是希望学生们有时间去进行课余活动,锻炼考试以外的一些能力。
如果大学阶段还是把思维停留在高中的模式,只关注课本知识,没有及时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那么进入工作岗位将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其次,可以给自己一些勇气,尝试不熟悉的领域。年轻就是资本,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很多尝试不同事物的机会。比如同学可以参加学校甚至媒体举办的创业大赛。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帮学生跳出了固有的学生思维,以经营企业的角度看待问题,还能在多方面得到提升,比如团队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再次,在就业问题上不必过度在意他人眼光,自己看好的可以选择坚持。名校生们一面是人们羡慕的对象,一面也要承受着来自他们的关注带来的压力,好像自己没有做了一份众人眼里体面的工作,就是一种无能。其实生活中要自己承担一切,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是否对决策有足够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