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纶,财经专栏作家
4月14日,央行发表了一篇工作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叫做《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论文表示,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我当时以为自己看错了,又看了一遍,才确认这是央行的工作论文。
第一作者陈浩应该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陈浩,陈浩长期以来比较关注人口问题,陈浩是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毕业的经济学博士。
经济学属于文科,虽然也要用到数学。按照陈浩先生的观点,自己也在“文科鄙视链”中?
1
强调数量不强调质量是耍流氓
论文表示“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其内在逻辑是理工科人才多了,先进制造业就上去了,就有希望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真的是这样吗?这个锅,文科生不背。
先解释“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指出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能够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既不能在低端加工业方面和低成本、低收入国家竞争,但是高端的、附加值高的产业又无法和先进国家竞争,陷入两难,卡在那里,不上不下,很尴尬。
那么,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没错,的确有研发能力的问题,也有产业升级的问题,只有这些都上来了,才能形成产业竞争的优势。
这的确需要大量的理科生,而且是高水平理科生,而不是数量巨大的理科生。强调数量,而不强调质量就是耍流氓。
所以,前述论文表示“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是非常错误的,原因之一是高水平理科生太少。那么,很多高水平理科生去哪里了?
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15.3%的学生出国(境)深造,相当一部分不会回来。华南理工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有5654人,有814人选择出国(境)留学深造,占到了14.4%。
本来,高水平理科生就少,现在还走了一批,而且中间很多是顶尖人才,当然就不够用,实事求是地说,的确对研发有影响,但出国(境)深造也是人家的自由。
更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没有足够的高水平理科生到中国深造,人才要相互流动嘛。这也是广大文科生的责任?
中国的大学在数量上是比较多的,不过在体制上还是存在教学、研究、生产过于脱节,转化率不高的问题。
绝大多数教师、博士生在制度的驱使下,热衷于发论文,个别人甚至热衷于造假数据发论文,这样的新闻就不用我列举了吧。
看起来牛皮哄哄,但是对实体经济贡献非常少,有的完全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这样的理科生是不是可以减少一些?
这当然不完全是理科生的问题,只是这样的制度安排很难出硅谷这样的奇迹,只会离“中等收入陷阱”更近。教育水平要高,人口质量要上来,才有希望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噩梦。
除了上述原因,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其他原因是什么?
如果只注重财富增长,而忽略了财富分配,最后的结果就是: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内需起不来,社会矛盾激化,投机盛行,结果当然不乐观。既然通过寻租、炒作可以赚钱,社会还有什么创新的动力呢?
去年8月,湖南“天才少女”姚婷获华为156万年薪,引发网友关注。对于156万年薪的使用,姚婷有些无奈地表示:“156万放在房价都要10万一平的深圳市来说,感觉也很难做些什么。”
如果创新的都是“傻子”,都要背负巨大的成本,而炒作各种资源的大发其财,谁会安心去创新以及做实业?最终绝大多数人都狂热地希望“走捷径”致富,社会何谈进步以及科技创新?
因此,在机制上鼓励创新,让科研成为经济第一推动力,而不是让投机蛊惑人心,更多地强调市场的作用,政府回归服务者的定位,这才有可能远离“中等收入陷阱”。
这么宏大的命题,这么复杂的机制改进流程,不是一句简单的“文科生太多”就可以甩锅的。
央行的公众号发出这样的工作论文,既不科学,也不严谨,对央行的声誉有损。
2
中国最有钱那位富豪是文科生
既然说到了文科生的话题,我就说说“文科生鄙视链”以及家长们对孩子学文理科的思考。
有鄙视链存在,肯定有鄙视的依据,那么以财富的多少作为鄙视的依据之一(注意,我强调的是“之一”),我想可以获得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认可吧。
中国最有钱的四个人是谁呢?有两个文科生,两个理科生,只有一个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甚至还有一个是电大毕业的,最有钱那位是文科生。是不是有点啪啪打脸的感觉?
福布斯2021全球富豪排行榜日前公布:钟睒睒排名第13,是中国首富,排名第15的是马化腾,排名第21的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马云排在第26名。
重点说说钟睒睒,这位老兄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是198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标准的文科生,而且还是电大毕业的文科生,和985、211不沾边,和陈浩先生的南开大学完全不能比。
他是农夫山泉和养生堂的创始人,手下不少理科生和博士。他解决了那么多就业,纳税也不少,和其他理科生富豪相比,贡献如何?要鄙视他吗?谁有资格?
还有文科生马云,母校是杭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
马化腾确实是学理科的,不过他的母校深圳大学至今连211都不是。
四大富豪中,黄峥是唯一毕业于名校的,他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硕士学位。
现在社会上流行“文科生鄙视链”,也鄙视那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很遗憾,钟睒睒、马云就是属于那种成绩不太好,还多次复读才勉强考上大学的文科生,是不是很尴尬?
这当然不是什么“幸存者偏差”,而是因为创业、创造财富这个事儿本来就和文科、理科没有太大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整合创新能力,既要能谈判,又要有创新意识,还要能扛得住压力,找得来资金,同时又有好运气。
如果一定要鄙视的话,难道不是应该鄙视那些学习时不好好学习,工作时不认真工作,创业时浮躁且找不到北的人吗?和理科、文科何干?
3
“要学理科”是“打工人”思维
部分家长在帮助孩子选专业的时候强调“要学理科”,是因为这些家长并非大富大贵之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点干货,好好去公司干点技术活,或者做个优秀的码农,这属于保个底。
他们不让孩子学文科是因为文科找工作不容易,说到底还是一种“打工人”思维,这也没错。不过,某些人因此而鄙视文科生,哪来的傲娇?
未来的趋势确实是比较富裕家庭的孩子才有勇气去读文科和艺术,因为老爸老妈有钱,回来之后可能就直接接手公司,手下一堆理科生,谁敢歧视老板?
比如思聪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哲学系,任正非的小女儿姚安娜作为理科生毕业于哈佛大学电脑工程和统计数据专业,如今选择做一名歌手,干着艺术生的活,这种选择背后是强大的财力支撑,你们敢鄙视这二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人家的孩子自觉去学理科,有钱人的孩子才能任性,可文科可理科可艺术。
当然,鄙视的依据除了财富,还有学问,可是类似陈寅恪、钱穆这种文科生谁敢鄙视?这种文科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某些人士居然在央行的工作论文中毫无顾忌展示对文科生鄙视,完全是暴露自己的无知,显示了自己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时急功近利毫无人文素养的一面。
建议文章的诸位作者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多点文化修养,你们都不是合格的文科生,就别在那么重要的台面上丢文科生的人了。
文科生的优秀代表是商界的钟睒睒,文化界的费孝通、陈寅恪、钱穆等先生……
都21世纪了,谈人口话题,谈“中等收入陷阱”话题,尔等居然扯了文科生出来吊打,文科生好欺负,对吧。不知道是真坏,还是真蠢,应该是二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