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林交互设计考研经验分享(初试篇)

大家好,这里是小邱

今年报考北林动画与交互设计(交互方向)

有幸成为初试第一&复试第一

初试总分433,政治73,英语80,理论137,手绘143

我的本科专业是风景园林

作为一名应届三跨考生

希望能给意向报考/跨考交互设计的小伙伴们一些帮助

(以下内容全部为本人经验谈,请根据需要食用哦)

01为什么选择跨考?

第一,是基于个人兴趣和优劣势。我觉得景观和交互都是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问题的尺度不同。交互设计更“专”而“务实”,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迅速发现、解决问题,再迅速更迭。景观和规划更宏观更长期,一个项目从调研到落地需要大量人财物力。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对新事物、技术和具体问题钻研更感兴趣。

第二,是基于专业的关联性。我觉得本科阶段学到的设计思维、敏锐洞察问题的眼光、同理心和人文情怀都是适用于所有设计领域的。

建议想跨考的朋友在选择专业前像这样对自己进行一个客观分析,综合个人兴趣+自身能力+未来规划+专业前景+专业之间的联系选择真心喜欢且适合自己的,而不是因一时新鲜感或跟风报考。

02为什么选择北京林业大学?

我是在20年

6月初

确定自己的报考院校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我希望在北京读研,因为出身于林业类院校,对北林有天然的好感。

第二,是北林的动画与交互设计专业有自己的

绿色设计

特色,关注环境和社会热点,这一点和我本科专业有所联系。我觉得或许可以通过努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是北林的包容性比较强,出题一般比较规范,考题更注重整体思维,是一个踏实努力就会有所回报的学校。

说实话,我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北京林业大学。从小到大我的心态都不算好,每逢大考非常容易因紧张而发挥失常。所以在考研时我衡量自己的能力做出这个较为合理的选择,也得益于此,我整个复习过程都是比较愉快而投入的。但是当然焦虑失望是必经之路,我也一度因画得太慢太丑而怀疑自我,但还是咬牙坚持下来,最终跨越了瓶颈。要相信上天一定会眷顾坚持努力的人的。

虽然今年分数线骤升,但个人感觉整体考试难度并不大。我觉得原因在于专业课给分较高,大家的公共课也普遍较高。其实就今年情况,对认真复习的考生来说,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英语,所以一定要

重视英语

在择校上建议大家结合自身能力+个人兴趣/背景+未来规划+院校往年数据选择一个经过努力很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除非你对某个学校有执念,也能接受考不上的结果。

03安排时间和复习计划

这是我当时的总体复习情况,时间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不要本末倒置,在这里仅供参考。

前期我还在兼顾本科课程和考研任务,也一度痛苦挣扎过。但其实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还是可以应对的。我当时是拿出几天时间集中处理本科作业,和搭档协调分配好任务,先以完成为目标,就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了。也可以和本科老师沟通一下,相信老师们都会理解的。当然,不可以完全放弃本科课程,毕竟关系到以后的毕业问题。

我的习惯是早上背诵,上午英语政治,中午搜集灵感,下午手绘,晚上理论、复盘总结、看公众号。

后期我的时间分配基本如下:(9-12月)

7:00左右 起床、吃饭等

7:30-9:30 背诵自己总结的各种东西

9:30-12:00 英语和政治

13:00-14:00 灵感收集

14:00-14:30 午休

14:30-19:00 手绘

19:00-20:00 吃饭、休息

20:00-22:00 理论整理、查漏补缺

04初试各科目阶段性安排

理论

3-5月:广泛阅读,拓展思维

在20年3月决定跨考交互设计后,我通读了一些交互设计相关书籍,对交互设计做到基本了解;也在知乎、公众号、b站、微博、慕课、爱范儿等平台挖掘交互前沿信息,作为日常阅读素材拓展视野;同时搜集交互设计考研的相关信息。

在这里推荐一些我很喜欢的高校设计实验室相关公众号:

北京林业大学蔡凌豪老师个人公众号(“林之心”项目主持者)——黯哑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信息用户与交互研究组——The User Interaction Group

清华大学智能空间交互设计研究所——AutoUI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此外还有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无障碍设计研究实验室)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经常有会议分享)

同济大学数字创新中心——CDI数字创新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用户体验方向——BNUXers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Mdesignstudio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南艺设计数媒

6-8月:针对性阅读,初步记忆

6月初我综合自身情况确定了报考院校,根据考纲要求学习书籍。学习时要有所侧重,先学最重要也最常考的书。我是每天给自己定任务,比如学习一章,先通读一遍,再根据理解做笔记。这时候记笔记要全而精炼,很多书是翻译本,文风较随意,我们要适当转换,提取核心大义,省略不必要的字。当时我没有买纸质书,是从电子书摘取内容在幕布app记笔记,节省了很多时间。

在全部书都读完也做过笔记后,我结合众多学长学姐的笔记精华个人思考,整理出自己的笔记。整理过程也是重新巩固记忆的过程,整理越清晰,后期背诵效率就越高。我建立了每本书的思维导图细化到每个考点

9-10月:扩充知识面,强化记忆

此时我的专业书笔记已经整理完毕,除了每天的背诵,我又结合一些交互法则、当下技术热点以及各个学校的真题整理了补充知识。随后我根据笔记整理出题库,按题型每日抽取进行限时默写

11-12月:重点记忆

最后两个月,我根据背诵情况整理出笔记最终版本,打印背诵。购买了仿真答题卡,每周规定时间进行模拟考

理论的重点在于理解,不需要与书本完全一致。在考试过程中我也是用自己的方式答题,尽可能地多写一些。

手绘

3-5月:基础练习,拓展思维

此时我没有确定目标学校,先在【树莓酱】跟着交互手绘班练习了手绘基础,建立了系统思维,为之后快题打下了基础。这个班对零基础的同学也非常友好。当时的微博打卡返现活动激发了我的学习动力,大家的学习氛围非常好,我也在这里结识了一起并肩战斗的研友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6-8月:方案设计与快题练习

确定了报考院校后我开始计划针对性的训练。因为找不到针对性辅导,我先在【朝菌学园】跟着考清美交叉学科的同学们上了快题班。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我的帮助非常大,虽然清美和北林的考题要求不同,但老师在课上分享了很多前沿交互技术案例,并教会我们如何融入自己的方案,我也将很多有趣想法加入了设计。同时,我在高标准的竞争环境里也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我既开拓了思维,也逐渐拥有了方案设计的个人特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练习快题的同时,由于北林相对侧重APP界面,因此我总结出一套APP临摹分析的方法,每周分析一类APP。直到把几乎所有类型和常见APP都分析了一遍,对界面设计也变得心中有数。

9-10月:方案设计,强化练习

至此基础已经差不多打牢,开始针对性训练,每周一套快题限时训练。每次训练后的一周里,我会花1-2天有针对性地搜集灵感和素材,1-2天练习素材,最后1-2天重画完善方案。这样,每个题目我都至少练习了2遍,记忆深刻;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素材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1-12月:细节敲定,巩固练习

11月得知纸张要求有变,修改了版式继续练习,主要是提升速度+进一步敲定版式细节。最后一个月把可能会考的其他题型着重练习(虽然最后没考),敲定配色、用笔等细节。请了朋友们随机出题锻炼临场发挥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直到考前两周,我一共练习了包含各个方向的几十套方案,也甄选出几套比较满意的方案,基本做到都能按时完成。于是我不再画新的方案,着重复习之前方案,每天练习保持手感。

把每一次训练当成考试才能在真正的考场上运筹帷幄。所以到后期一定要给自己限时。必须画完,画完才有争取高分的可能。

北林的快题考试是三个小时,显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现想出一套完整且完美的方案。所以重在平时积累,把每个方向的练习都熟记于心,在考场上根据题目筛选并适当修改自己的方案。最后在考场上我全部画完还剩半个小时,所以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完善卷面。

英语

3-5月:单词+语法+句子+阅读

《恋练有词》中高频单词,搭配墨墨app辅助记忆。单词关一定要先过,尽早开始。低频词了解即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跟随田静把语法过了一遍,这里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田静每日一句,主要学习划分句子结构。个人觉得她讲得比较清晰,也都是真题真句。不需要死扣偏难怪句子,不会考也记不住。

英一的阅读。因为我考的是英二,所以只用来刷题保持手感。

6-8月:单词+阅读+翻译+完形+语段

在英二的阅读(至少留出近4年的先别做)。先做完,再改错订正,用手译本精翻,挑出不熟的单词,还不理解的题目找视频讲解。最后根据各家经验和个人思考总结方法技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英二的翻译题手译本,依然留出近几年的不做。总结方法技巧。

单词一轮过完,着重记忆熟词僻义和词组。

跟随刘晓艳练习作文语段,为作文做准备。

01-16的完形手译本,方法同阅读。

9-10月:单词+阅读二刷+新题型+大小作文

《新东方英汉互译本》,当时自己汉译英不太好,所以着重练习这块。每天默写一单元,抽出错词加入艾宾浩斯法循环复习。效果非常好,满分推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英二阅读二刷,继续总结,又能发现一些新东西。同时开始新题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开始大小作文训练。我是买了作文纸,限时训练,然后利用【微软爱写作】修改润色(类似软件同理)。逐步形成自己的模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1-12月:大小作文+阅读+模考

大小作文限时训练,综合各家作文定了自己的模板。每个类型一个。

刷了05-09年的阅读,只用来保持手感。

用答题纸限时模考英二的套题,这也相当于三刷了,但是仍然有用!

模考之前留下的没做的真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年的英语相对较难,我的客观题扣了很多分,但主观题给分较高,我觉得得益于平时的素材积累和写作练习。我没有背任何老师的模板,其实判卷人一眼就能辨别是否是模板,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政治

6-8月:

徐涛视频课,但是说实话性价比不高,文科生可以跳过此项,因为我是理科生需要恶补。

听课之余搭配肖大大的精讲精练和一千题一刷,精讲精练过厚,对后期背诵用处不大。

跟着腿姐整理框架+刷题,边记边背。有一说一腿姐还是厉害,至此思路清晰很多。(因为政治知识点太碎了)

9-10月:

一千题二刷,整理错题本。错题本对于政治很重要,后面我都是在看错题。

根据框架和腿姐背诵手册把全部内容大致过一遍。跟着她的带背就可以。

小白考研小程序刷选择题。里面几千道题我都刷了,刷完你会感觉整个人的水平都升华了。虽然后面整理错题很痛苦hh。要坚信高分是刷出来的!

11-12月:

结合腿姐的冲刺班资料继续跟带背。因人而异,也有人直接背肖四。其实大题分数大家不会差太多。不用太担心。

一千题三刷,只刷错题。肖老的资料永远是权威。值得多刷。

肖四、肖八、腿四用答题纸模考,分析题主要练习思路,熟悉答题素材,不需要每次都详写。此外其他市面上的套卷选择题都可以刷一刷。但这三家是我感觉出题比较规范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整理总结错题,最后几天把错过的知识点都抄在白纸上,候考的时候拿着背。非常重要,我到进考场前一分钟还在看,结果就考了好几个选择题。最后选择43还可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腿姐的技巧班,其实在今年来说没太大用,看看就好,一定不要迷信技巧

关于背诵:除了手绘之外的科目都需要背诵,我会及时总结各科资料,打印出来早上背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关于记忆方法:诸如理论和单词,我当时用一个大佬做的艾宾浩斯小程序进行记忆,效果不错。

关于资料:公共课很多资料都是在【一烫】公众号挖掘的。宝藏博主,不必多说。

关于考试紧张:很幸运我的考研考场正好就在本校,所以后期每个周末我都会坐在真正的考场座位上,遵循考研时间,用答题纸模拟考试。因此考研那两天我完全没有紧张,以平常心完成了考试。但是即使没有条件我们也可以创造条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5经验总结

第一,不盲从,客观分析自身情况确定目标。

考研只会越来越卷,机会与挑战并存。目前很多热门院校和专业都是被“炒起来”的,我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要结合自身能力+个人兴趣/背景+未来规划+院校往年数据找到一个经过努力很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除非你对某个学校有执念,也能接受考不上的结果。

第二,相信自己,确定目标之后就踏实复习、坚持到底。

侥幸心理不可有,要以考第一的标准要求自己,但不要给自己考第一的压力。确定目标院校之后我就不再动摇,和研友们在番茄ToDo里互相监督,按部就班地坚持,至今我都保留着这个习惯。(因人而异,我是在后期卸载了全部娱乐软件,保留了学习类,有同学可能更适合不用手机)

第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不舒服要及时改变。

考研期间让你不舒服的因素要及时解决,这是人生为数不多的一次为自己争取的机会,自己最大!!如果不是极其自律,环境非常重要。当时因为疫情居家效率较低,我立刻找了自习室学习,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第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阶段性评估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

我是先根据学长学姐经验制定了总计划,后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月计划,细分到每日,安排每天的时间表,并在每个月末总结本月计划完成情况,制定下一月的计划。(时间表也因人而异,没有必要因一两次计划被打乱就心态崩溃。)

第五,及时归纳总结,建立自己的素材资料库,并不断巩固复习。

建立资料库对所有科目都适用,一方面是只有自己清楚复习短板,另一方面是学无止境,有限的时间要求我们有所侧重。我在后期重点复习自己整理的理论笔记、手绘素材、英语和政治资料以及做题技巧。前期清晰的整理让我节省了很多时间。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学会合理利用身边资源,善于借力。

考研是一个人的旅程,但考研并不意味着孤军奋战。如果有众多Buff加持,是不是成功几率会大得多?我作为一名三跨考生,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信息不对称。为此我咨询了很多学长学姐,也在遇到困难时勇敢求助,有幸收获了很多人的帮助。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下定决心,全世界都会为你开路。

06写在最后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 承蒙喜欢 不尽欢喜)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