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全职爸爸真的不多。尽管每个父亲也都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尽心尽力,但是做到老得这样的确实不多。
问题来了,究竟是不是这种过分的投入害了孩子?
01
3月5日,在美国埃默里大学上学的中国留学生张一得去世。这个男孩19岁。
张一得是父亲带大的。父母早早就离了婚,父亲辞去公司高管的职务17年全职陪伴他。基本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在这样的投入下,张一得的确有超常于别的孩子的优秀。3岁的时候即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
学霸是妥妥的。高中三年获得全额奖学金,在经济上已经不需要爸爸的付出了。自己完全能够养活自己了。
在魔鬼般的训练下,高三的时候可以达到了同声传译的水平,以满分的托福成绩考入了美国埃默里大学。
02
父亲的执着来源于对孩子的爱,也来源于和母亲关系的破裂。他要寻找在亲情上的平衡感。
父亲老得并非等闲之辈,《广州日报》曾专门报道过他的事迹。至少他是比普通人有更多一点优势的。也是一名合格的高管。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看起来有点大男人的爸爸,在张一得的教育路上却做到了极致的细致。
当然老得也没有脱离开传统的价值观念。基本上就是学识、记忆、自理能力、外语这些方面的培养。
事实证明,后来张一得全部拥有了这些。成为父亲也成为了旁观者眼中的优秀孩子。
用了他全部陪伴的时间编写了《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父子》这本书。
给孩子拍照用坏了好几部相机,总共大约拍了20万张照片,平均每天32张。
自己搞了个孩子成长博物君,张一得成长路上的每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都储藏在里面。奖杯证书玩具甚至是用品。
而听到他为孩子十年做的菜都不重复这个事,我简直是惊呆了。付出也伴随着智慧, 10多年,他用胡萝卜等雕刻成20万个英文字母,拼在餐盘上。
老得还会和孩子一起开垦荒地,种菜自吃也卖钱,甚至要求孩子去同学家或者外面玩的时候把看见得废品捡回来卖掉。
不是缺钱,而是训练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
03
那么这样的魔鬼式爱的供养下,张一得成长为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五年级的时候就可以用英文写物理论文。接下来的不用多说了,是不是有点可怕。
而他的出色真的不仅仅是学霸的人设。这里面还有他的运动能力,兴趣广泛以及谋生能力。
小时候的零花钱,根本无需向爸爸张嘴,自己去给邻居修理个什么东西、假期去当当外卖小哥。
在国际自行车赛上拿名次,足球赛拿MVP。
返回来再说一句他爹的投入,足球成绩离不开他父亲给他自建的足球场。
04
然而就是这么个孩子,他的确自己选择早早告别了人世。
消息传出,网上第一时间人们的态度便是对于父亲压迫式教育的声讨。尽管还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压垮了,但其实好像不是的。
网友列举老得教育孩子的“有毒”细节。来控诉这位父亲,对孩子太过压抑了。
有人拿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话:“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来声讨父亲。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声音,老得回应道:大家愤怒地表达正好说明对儿子的吝惜之情。
那么是否真的如大家所说,张一得是这种不健康的教育方式的牺牲品呢,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看张一得自己的心路。
然而在他们父子的育儿公众号里,大家并未读到父亲有多么强迫张一得,基本上都是在商量行事。
孩子一直清醒地知道自己是独立的个体,父亲也一直清醒地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相处模式中不缺乏对等和尊重。
张一得曾经在提到父母离婚这件事的时候,认为把他判给父亲是他的幸运。
没有丝毫对父亲的不满,反倒是有记录,他曾感叹父亲总是对他自己不好。张一得也不认可妈妈的教育,而对于爸爸的所做,觉得无可挑剔。
05
我们找不出原因,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说,父母最好不要把成功当成是孩子唯一出息的标志。有一个正常的人生道路的走向,不要偏激于任何一个价值点。
再写下龙应台的那段话,作为结尾吧: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