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制作于2013年,历经五年的尘封终于在2018年得以跟观众见面。这部电影讲述着一位叫李玩的初中女生在短短一两年时间里,“长大”成人的故事。故事中,刚上初中的李玩一开始对大人世界的“规矩和法则”满不在乎,甚至极度反抗。但在经历了“弟弟出生”、“寻狗未果”等一系列时间之后,李玩不得不在社会规则之中放弃曾经努力捍卫的童真、原则、个人感受,成为一个自己曾讨厌的虚伪“大人”模样。
《狗十三》,狗13,狗B的青春
《狗十三》这让人一头雾水的电影名,起初让人费解,看完才知道,原来青春的成长遭受到“踏贱”,那也只剩下一句骂人的脏话。影片的一开始便是李玩那个满是痘痘粉刺的脸庞,是大部分人真实的青春写照。
以狗换狗,大人们虚伪的戏法。李玩收到了由后妈赠送的宠物狗后,一开始为了表示对后妈的不接受,对这只狗并不喜欢。但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似乎只有小狗能够默默的陪伴她,于是便成为了李玩的精神寄托,并为小狗取名为爱因斯坦。但,由于爷爷的疏忽导致狗狗丢失,全家人倾尽全力寻找,最后为了所谓的“安慰”重新买了一条狗来敷衍李玩,李玩清楚这只狗并不是自己原来的狗,她开始抗争、吵闹,而大人们仍想对待3岁小孩一般“欺骗”她,并将她的愤怒归结于无理取闹。抗争无果的她,只能选择接受,这个假的爱因斯坦。
或许在我们青春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大人们都曾意外丢失或毁坏自己心爱的玩物,但他们不曾想过尊重,也不会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只是觉得这些“幼稚”的玩具,在买一个代替就行,但谁又能明白,这些幼稚甚至可笑的玩具是我们内心世界的精神寄托。而我们只想得到一个认真的道歉与尊重。
去看展览馆,脆弱的承诺
剧中的李玩,明明得到了父亲的承诺,只要自己考试考好,就可以去看自己期待许久的展馆,但大人的承诺总是脆弱的,因为一个电话一个饭局,便取消了早先于女儿的承诺,错过了几乎只有一次展期的天文展览。在饭桌上,爱狗爱得死去活来的李玩,竟然也吃下了狗肉,并谢谢了夹狗肉给自己的叔叔。本该抗拒一切的她,却也默默变成了虚伪、妥协的样子。
记得青春成长之时,父母总会告诉我们,等XX时间后,就会给XX,而等到实际发生后,又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辞我们,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不断的被伤害也同时被磨练,直到对父母的承诺在也提不起任何兴趣。
虚伪的成人世界,才是真实的社会现状
成年人的游戏规则你能说它不好吗?成长,就是在不断的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李玩的成长是被迫的成长,她多次碰壁,逐渐理解到,世界的中心已经不围绕着她在旋转了,她必须要学会听话、必须要学会遵循大人们制定的规则,才能减少受到的伤害。
就像二胎的弟弟,虽然受到家里的万般宠爱,但练习滑冰之时,却仍要不断的跌倒爬起,即使脸上满是泪水,他仍要不断的滑动他的双脚。
每个人的成长方式皆不相同,但小时候的我们总会大人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是令人厌恶的,但最后当我们成长之后,又会以成人的眼光去对待那些懵懂青春的小朋友们。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结果,社会总在挤压着我们不断向前,而埋藏在心底的童真与梦想,早已经被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