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放养式育儿观”热议背后:真正的富养,其实成本很低

说起黄磊的女儿黄多多,大家都不陌生。

曾几何时,黄磊和妻子孙莉的“放养式”教育观,一直被网友热议。

“小小年纪就打耳洞,染发,不像十几岁的孩子……”

但你发现没,看似“叛逆”的多多,在各个领域拿奖拿到手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5岁就和何炅一起登台演话剧;

13岁时绘画、弹琴、英文配音样样拿得出手;

甚至连设计服装,走巴黎Bonpoint大秀也毫不逊色......

▲黄多多自己设计的服装

也许你会说,人家父母是明星,先天条件好,一般家庭给不了这么好的条件。

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止是物质的满足,更是精神和行动的富足。

这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富养!

1

一个孩子丧失了自我

才是教育最大的伤害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为人父母,谁都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给孩子。

然而,有的家长却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认为的“爱”,强加在孩子身上,甚至一味地满足、迁就孩子

让孩子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

▼有的孩子上了小学,竟然还不会剥鸡蛋

你有没有想过:

那些优秀孩子的背后,父母都充当了什么角色?

为什么有的父母没费多少力气,孩子却格外优秀?

这是一个拼资源的时代,但同时,寒门出贵子、农村出人才的新闻,依然屡见不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大部分父母,几乎都会遇到这些困惑

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但我们在小城市,教育资源和视野都没有一二线城市好

明白成绩不是最重要的,现实是升学率低,考不上好的学校,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出路

想保护孩子的个性,却又担心学校“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也不想逼迫孩子,但是全班的同学都在学,不学我的孩子就会落后

......

追求的越多,家长和孩子反而都越烦恼。

最终,孩子却又成了“不成功的新一代”,扎心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显然,谁都不希望如此,可在实际育儿中却又时常感到毫无章法。

“期待”与“失望”交织的亲子教育,让中国近一半家长困扰。

而有人用1年时间就想通了,并且点醒了很多曾和她一样焦虑的父母。

她就是资深战地记者、英国剑桥大学硕士,两个孩子的妈妈周轶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战地记者的她,游历5个国家,30多所教育机构后,终于明白:

传统的“理论性育儿”已不实用,“实践性育儿”才能让育儿更具体,更形象,更有普遍性的应用于千百万个家庭。

想必大家都很好奇,周轶君是谁呢?

别急,我们听她说。

2

战地记者拍摄豆瓣9.1高评分纪录片

中国VS世界“儿童教育”,到底哪个更实用?

大家好,我是周轶君。

199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随后进入新华社工作。

2002年开始,常驻加沙做国际记者。2004年有幸成为第二届CCTV“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大家认识我,可能还是从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开始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部片子,是我用一年时间,遍访“以色列、芬兰、日本、英国、印度”五个国家,探访30多所教育中心,拍摄完成。

网络播放量过亿,豆瓣评分9.1,微博讨论量近亿,是儿童教育的口碑之作。

你是不是要问:

我为什么会去拍摄儿童教育纪录片?

事出有因。

这来源于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两个小男孩相隔15年的差别对比,还有我的两个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03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加沙,我第一次见到了战争中的尸体。

他是一个只有5岁的小男孩。

这一幕似乎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消失。

15年后,当我再踏上这片以色列土地,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一幕,令我动容。

另一个13岁的以色列男孩十分自豪的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某某公司CEO”。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很惊讶,也很感慨:

相隔15年,我看到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儿童少年;

一个永远倒在了战争的血泊中,一个却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少年富翁”。

这说明,国家社会的改变,已然改变了两代孩子的命运。

而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我,内心有个声音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改变了孩子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国际记者的我,决定就从以色列开始,深挖一下当地的儿童教育模式

越了解越震撼,不知不觉,我从以色列,又去了另外四个“世界教育大国”芬兰、日本、英国、印度。

等我走完,一部跨文化“世界儿童教育纪录片”,也诞生了。

这就是《他乡的童年》的由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圆桌派》、《锵锵三人行》中,我同样讲过这部纪录片。

做了妈妈后,我喜欢讲育儿生活,也善于探讨育儿方法。

就孩子的一个从未被发现的细节,我也能想到各个国家的不同教育做法。

这对我来说,是对自己和对孩子,共同进步的途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来,我又受邀参加新浪教育《教育的力量》与樊登一起讨论儿童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以说,多年来,我融合了自己多年的国际记者与海外求学的经历。

特别注重观念的探讨,同时也坚定地认为,有了观念的坚定,或者改变,才有寻求方法的可能

所以,我游历五个国家,也从纵向、横向了解到世界教育的不同。

回国后,我也将拓宽的视野,带领更多家长去找到“世界儿童教育”的答案。

3

中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大不同

孩子的成长方向,走向两个“极端”

我本人也是4岁和7岁孩子的妈妈。

从孩子出生后,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孩子们成为‘更优秀的孩子’”。

在多国的游历中,我意识到:孩子能否优秀,与教育密不可分。

而教育的“差之毫厘”,对孩子的影响却“谬以千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筹划孩子未来,这件“大事”。

芬兰对孩子教育最大的秘密和最深的根基,其实,只有两个字:信任。

芬兰的孩子,对学习完全主导,他们中大多数都自信爆棚,未来都成为各个自身偏好领域的专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来自《他乡的童年》

而中国家长似乎并不会给孩子太多“信任”的权利:

“我也想相信孩子,可是孩子还小,自制力差”;

“孩子太不自觉,作业都不能不盯,怎么信任?”

“升学率低,考不上好的学校,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出路”;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我们家的孩子不学就会落后啊”;

“放养的孩子不够努力”;

......

中国家长过于紧张,现象太普遍了。

甚至会无休止的否定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而你却不知道,这种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对此也感同身受。

我总说,中国家长太“强势”,对孩子要学会放手,更要学会抓大放小。

长远来看,一个孩子最珍贵的东西:如何成为他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中国,还有一个普遍现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但是,孩子眼中的成功,谁有知道呢?

在孩子眼中的成功,却很简单:

“当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就算是成功。”

“没有什么最好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是平等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去的国家越多,与教育机构聊得越多,我越不禁发问:

孩子应该长成什么样?

看完了以色列、芬兰、日本、英国、印度的教育后,我明白了:

对孩子来讲,未来从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也忽然想起,一天暴雨停课后,和儿子在外面散步,突然发现一只大蜥蜴,嘴巴竟然是粉红色。

本想拉着孩子走,却又想起了芬兰的“现象教育”就“破天荒”的陪着孩子站在雨里,看了那只蜥蜴好久好久

你猜怎么着?

那场大雨里,孩子从始至终也不认识那只蜥蜴。

但永远会记住那个粉红色的嘴唇,永远记得那个思考的瞬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今,我的孩子养成了思考的模型,有那只蜥蜴的功劳,难道这不是对孩子的财富吗?

显然是的!

我也慢慢体会到,不同教育下的孩子,他们的未来真的会大不一样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辈子的影响。

4

为什么孩子的教育这么难?

父母一定要知道的教育心法

从中东战地记者到跨文化教育探索,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传递给了孩子。

我曾说过:“解决儿童教育问题,我希望人们看到更多可能。

而你肯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自问:为什么孩子的教育这么难?

我们以为自己是“知道,只是做不到”,其实我们是“不知道,所以做不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我们懂得了孩子的想法,对世界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自然会成为“合格的家长”。

我就知道你“在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