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能力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小学前,我只知道英语的学习,需要培养语感。关于语文需要培养「语感」,还是vivi三年级上半学期时,和兰老师咨询如何提高做修改病句的能力,从她口里得知。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懵懂不知,无从下手,特意找来相关资料先自学一下。不经意间,还看到十多年前兰老师发表的文章。征求她的同意,转载记录在此,希望更多的家长朋友们可以看到。
以下是正文:
在朗读教学中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阅读则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要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必须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
一、通过朗读、揣摩,培养语感
现行的小学教材,选材贴近生活,生动活泼,与时代联系紧密,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应该提倡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珊迪》、《峨眉道上》、《再见了,亲人》等课文,不但语句精彩,内容更是感人,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佳作。在教学中,应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其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变化和语言的音韵变化中,悟出文章的内涵。
二、通过朗读、想象,诱发语感
阅读中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学的意蕴和情感。如《峨眉道上》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停步仰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其中“石阶像一架天梯”、“竖”等词句如不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峨眉山路的高、陡、窄、长,更体会不到铺路人的艰辛与伟大。教学中可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其在语感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峨眉道的感性认识,继而对整段文字反复朗读,感受铺路人的艰辛、伟大,培养他们的语感。
三、通过朗读、联想,激发语感
许多文章的语句并不深奥,但却有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反复朗读,联想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语感。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写了志愿军同三位朝鲜亲人告别的情境,反映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崇高友谊,以及他们那依依惜别之情。在教学时,通过配乐朗读,出示课文相关画面,让学生联想他们告别的场面,将文中的内容浮现于脑海中,激发他们的语感,然后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情。中朝人民的情谊,不但感动了老一辈,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的方法很多,但朗读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酒不品不知其香,文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而在整个朗读过程中,对文字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碎碎叨叨就写这么多吧,下次再更新。
末了儿,一并整理出之前发布的文章,方便大家查阅。
感谢关注,拒绝私藏,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