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走廊尽头的那间单人间一直关着门,每次进去查房,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床位上躺着病人小丽,目光空洞,宽大的病衣病裤让她更显憔悴,几天前她刚经历了一次大月份流产。
“
38岁的小丽历时8年抗战,最终还是流产了。
她经历过怀孕困难,反复宫腔镜,多次宫腔粘连分解,被诊断过多囊卵巢综合征,取过卵,多次移植.....终于试管成功了,第一次超声就是小惊喜——双胎,小丽和老公欢呼雀跃,全家人也高兴不已。
可好景不长,孕期胎盘低、反复出血,战战兢兢的过了NT超声检查,无创低风险,“大排畸”等一系列检查,原以为可以松一口气。
但23周刚刚产检后几天,就觉得下腹坠坠的,腰酸,肚子经常有紧缩感,阴道分泌物增多,然后白带里出现血丝,小丽赶紧去医院检查。
妇科检查发现宫口扩张3cm,羊膜囊凸出。急诊入院后进行各种保胎,最终还是流产了。
”
小丽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这次大月份流产给小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她内疚,觉得是自己没有保护好她的宝贝。
(图片源自摄图网)
其实,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早产并不少见,是很常见。
虽然我国指南上仍采用 28周作为早产下限,直至不满37周作为早产界限。但实际上,在医疗技术比较好的中心已经从24周,甚至更早的孕周开始救治,尤其对近28周的超早产儿进行了积极救治。
近年来随着儿科医疗技术和护理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围产期技术的持续进步,超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也显著增加。
早产不仅非常影响宝宝的存活性,即使存活的早产儿也可能出现各种神经系统损伤及慢性健康问题。
大家最熟知也最害怕的是“脑瘫”,但实际还不止单纯的神经系统损伤问题。既然早产的后果这么严重,那么该如何有效预防呢?
早产的各种危险因素
首先,来了解一下早产的各种危险因素,了解原因才能有效预防。
导致早产的高危因素众多,例如,年龄因素(低龄或高龄)、体重过轻或过重、宫颈手术、子宫畸形、母体慢性躯体性疾病、辅助生殖技术、宫颈短、孕期反复出血、感染、既往自发性流产/早产史、多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心理因素以及遗传倾向等等,都可能造成早产。
(图片源自摄图网)
哇呜,记不住记不住!
不用记住!让医生根据你的情况综合评估,定制你的个体化方案。
早产的预测方法和预防手段
接下来,请大家了解下可能的预测方法和预防手段。
关于预测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具有比较大的临床价值的是经阴道超声测量的宫颈长度。
而预防手段,具有普遍益处并可能降低自发性早产风险的方法包括:
戒烟、治疗药物滥用、治疗无症状菌尿和保持正常BMI,避免妊娠间隔<6个月,最好避免小于12个月,可能有助于降低早产风险。
单胎妊娠的风险明显低于多胎,预防多胎妊娠和多胎减胎可降低早产风险。
推荐对具有子痫前期中风险或高风险的孕妇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以降低发生子痫前期及早产等后遗症风险。
孕期需要注意预防及治疗感染,必要时抑制宫缩。
估计7天内有早产风险时,给与促胎肺成熟的治疗。
孕32周前分娩,注意进行胎儿脑神经保护。
(图片源自摄图网)
啊哈,太多内容记不住记不住!
只要了解就好,不让大家全部记住。你们只要记住一句话:早产的防治,重在整体管理,也要注重细节!
WHO为呼吁全球关注更多的早产问题,加强相关研究,减少早产导致的健康问题和儿童死亡,特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早产日”,口号为“有爱,有未来”!并将早产列为截止到2025年改善全球新生儿健康并防止死产发生的十大优先研究项目之一。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将防治早产创新研究作为减少新生儿死亡的全球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以期引发世界对早产的重视。
防治早产不容忽视,希望我分享的这点心得,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