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今年60岁,平时除了带娃就是喜欢跳跳广场舞。
之前因为疫情一直不敢去跳,也不敢跟跳舞的姐妹们聚聚,现在国内疫情控制住了,孩子们该上学的也都上学了,老妈也得空了,跟他们舞伴相约,一起去聚餐了。
因为都是女性,餐费也都是AA制,大家伙开心又交流了感情,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也省得我们这些子女总是替老人家着想。每天都有活动,跟同龄人在一起,感觉反而会更有话题,更开心。
聚餐这件事儿,完全看人。
邻居阿姨,今年50岁了,毕业多年。最近,她的大学同学就组织了一次聚会。差不多班级的同学都来了,总人数30位。
同学们去的是一家会所中心,先在餐厅吃饭,然后又去娱乐消费。所有费用均是班长先行垫付,最后大家均摊统一给班长。
本来是件很高兴的事情,结果聚会完毕,要结算的时候,女同学们和在北京本地的同学都愣了。这份账单是这样统计的:
外地来京同学机票若干张费用:10000元餐费含酒水3桌:6000元烟:2000元娱乐项目:3000元合计:21000元30位同学分摊,每人700元。
当很多本地女同学看到这份账单后就开始质疑:本以为是AA制,没想到机票和香烟这部分的费用,也要做均摊,费用很高,且不合理。班长表示:外地同学知道聚会从很远地方赶回来,也没多少钱,大家就均摊一下吧。
本地同学和女同学们则坚决反对。本来一场挺愉快的同学聚会后来因为没有商量好的AA制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多年同学感情也瞬间感觉被冲淡了。
要说,这件事儿,其实组织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组织聚会的人一定要做好前期规则说明。
误会往往来自于:我认为,我说的,你是理解的,且能跟我的想法保持一致;听的人认为,听到的和理解到的是他自己理解的。
有点绕对吧。
举个例子:
上个周日,我们儿子班主任发了条消息:@所有人,今天下午16点返校!
我家先生看到了,赶紧跟我说:快看群里,老师说今天下午16点返校呢!这16点的英语课可能上不了吧?
我看了一眼,还真是。
但是我没有着急,我分析了一下:1、周日返校 2、返校时间是16点 3、还@所有人 4、他们班住宿28个人,走读11人。
我跟先生说:没事儿,老师的意思应该是,住宿生今天返校。
果不其然,一会班主任就更正了消息:走读生不必返校,住宿生今天16点返校,学校18点有晚餐,19点晚自习,请家长给住宿生带好一周防疫护具和必备生活用品。
一条信息,如果不写明确,很容易引发误会。这就是:“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最直观感受。
那么如何组织一场聚会呢?
也分享一下,我们同学聚会时候的流程,给大学生和小学生家长们作为参考:毕业多年的我们,曾经在2017年办了一次聚餐。作为组织,我们一共有3个人,各司其职做好分工,一位同学拿钱,一位同学做支出记录监督,而我,就是负责做支出记录监督的。就是,每收到一笔款报名款,都要做截图和备注说明,每次支出一笔款也要做对应的截图和备注说明,并且同步进度在同学群里。
第一步:首先在同学群里发布聚会消息。并直接说明聚会费用暂定每人500元,多退少补原则,自行前往大学校园交通费自理,酒店费用由住酒店同学均摊,家在本地同学无须承担酒店费用。
第二步:报名+缴费。
第三步:订酒店,根据人数订购用餐标准,8人一桌,订了5桌。
第四步:聚餐纪念品每人一条红围巾,同学出资给我们系里一份签名留念簿,都签上各自的名字。
第五步:购买零食、水果、蛋糕,在聚餐时候,分发到每个餐桌上。
第六步:聚会完毕核算每个人支出费用。
这场聚餐总算下来,住宿的同学每个人花费了380元;不住宿的同学每人花费了150元左右。按照大家缴纳的500元,每位同学都悉数退还了部分金额。
当时很多同学认为,我们组织者很辛苦,后来退回的款,有很多同学就直接在群里发了红包,还有单独给我们组织聚餐小伙伴发红包感谢的。当时很感动。
那次聚会非常的圆满,成功,费用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同学感情更加深厚了。唯一不足的就是,北京雾霾太严重,高速封路,导致很多同学没有及时到达。
任何一场会议,小到几人的聚餐,大到百人的会议,更大到表彰大会等等,都是需要有合理明确的规则和要求。
无规矩不成方圆。
像同学聚会,本就是AA制,针对的是你享受了,使用的物品进行AA制,若是本来自己就没有享受到,像其他同学的机票,其他同学的酒店费用,也要自己进行AA制,本身就是制度上的缺陷,是制定规则人的疏忽和纰漏。
随着每年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毕业聚餐,同学聚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何更合理更规范更全面的进行聚会其实也是需要做规划和统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