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不鸡不成器?中产阶级“鸡娃”的内卷程度你根本无法想象

新词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若不勤加学习,稍有不慎就会被时代的浪潮抛弃。

这不,最近有些词汇总是频繁出现在小鉴的社交软件里:“鸡娃”、“荤鸡”、“素鸡”、“青蛙”、“牛蛙”……好家伙,这是要开养殖场?

百度之后,小鉴才明白,“鸡娃”是北上广深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让孩子去学习、去拼搏,而上面提到的其他词汇,通通是“鸡娃”体系下的黑话。

“鸡娃”一词诞生时间不长,却迅速席卷家长圈,形成了一股热潮。就连微信状态里,都增添了“鸡娃”这一选项。

“鸡娃”如此火爆,家长和孩子是乐在其中还是被集体裹挟?是教育焦虑还是商人的产业链?

教育内卷带来的“鸡娃焦虑”

要想了解“鸡娃”,就要先了解“鸡娃”体系下的各种黑话。在这个体系下,根据培养方式和方向的不同,“鸡”被分成四类——荤鸡、素鸡、自鸡、家鸡。

根据孩子的资质水平,“娃”被分为四类——青蛙、牛蛙、小蝌蚪、原版娃。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有关于升学方式、班级类型的术语。

此表分类之细致、内容之全面,以及其中体现出的“鸡娃”之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小鉴作为一个90后,第一代“鸡娃”亲历者,也曾经历过素质教育、奥数竞赛、择校加分等等,但论程度和丰富度,远不及今日。

要问“鸡娃”何以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绝大部分都归结于两个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线城市的教育内卷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网友们创作过一个经典段子:孩子四岁,1500左右的词汇量,在美国是够用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并不是夸大其词,在教育水平发达的一线城市,除了“富二代”、“官二代”,还有一种最受瞩目的孩子叫“学二代”。

“学二代”的父母通常出身于名校、受过高等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可谓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此前,上海一位5岁孩子的15页简历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孩子父母都是复旦大学毕业生,在外企任高管,孩子从小就展现出“牛娃”的天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幼儿园大班时,他的中文识字量达1500字,英文书年阅读量500本,每周还附带3篇英语日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更厉害的是,他并不是“死读书”,而是真正的全面发展。论数理,他做过20多本思维书,还做过各类实验;论文史,5岁时他已会唱百余首古诗;论艺术,主持、钢琴、街舞、涂鸦样样不落;论运动,足球、游泳、围棋都拿过大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我们还在为了充实简历焦头烂额的时候,孩子们还愁着奖项太多短短几页写不下。

“北京朝阳区小学毕业旅行去北极”的消息,更是让网友们直呼“这辈子也赶不上一个小孩子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内卷,家长们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在深圳一所学校的应聘信息表中可以看到,在该校任职的小学老师都是硕士起步,还清一色的是北大、清华、哥大这种国内外名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家长们来说,这种内卷“就像剧场效应,所有人都站起来看戏,我们也就没办法再稳稳坐着了”。

在这种氛围下,“鸡娃”已经不是为了孩子出类拔萃,而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可以融入进周围人的“普通人”。

为了“鸡娃”,家长可以多拼?

谈到“鸡娃”,家长们也并不好过,望子成龙的背后,家长们付出的是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

韩剧《天空之城》讲述了中产阶级精英知识分子为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无所不用其极的故事。在剧中,家长们为了孩子升学,在银行存储巨额资金,只为找协调专员获得升学的重要信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对于中国的“鸡娃”家长来说,更热门的考试是KET和PET,这些几乎是小升初升学的“敲门砖”。

2016年至今,KET和PET的报考人数增长约十倍,北京上海的家长们为了考位抢破头,考试的中签率不到15%,难度甚至高过春运抢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抢位难,就催生了“天价”考位费,KET官网报考费用为500元,却一度被哄抬超4000元,溢价超八倍,依然有家长为之买单。

即使费用高、难度大,家长们依然在为了“鸡娃”而不懈努力着。家长们会为孩子制作详细的时间安排表,精确到分钟,监督孩子实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红书上,到处是家长们的“鸡娃心得”,每日更新,连具体计划都写得一清二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年级的孩子,就要学习瓦伦西亚语的单复数变化、手写单词。为了辅导孩子,家长也要对这些内容略知一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各种“鸡娃群”里,一直有焦虑的家长们在寻求经验,有一些孩子两三个月大的宝妈宝爸就已经开始担心“早教”输在起跑线上。

还着学区房的房贷,报着天价的补习班,花费着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督促孩子学习上课,“鸡娃”令家长们身心俱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这场“比娃”的战斗中,家长们无一幸免。

“鸡娃”是一条不归路

其实,观察后便可发现,“鸡娃”家庭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家庭,大多定居在一线城市,夫妻两人都有着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

他们或许是小镇做题家,或许因为努力读书而有了不错的工作,这让他们更加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见到了上层社会的华丽与自由之后,无比期望孩子能够青出于蓝,飞跃阶层,成为“人上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这种“鸡娃”式教育真的有效吗?

日本版《人生七年》,曾用28年的时间追踪了13个中产阶级家庭,其中女孩贵子的家庭与中国的“鸡娃”模式如出一辙。

贵子生活在大城市,一周七天辗转于不同的兴趣班之间,有的补习班甚至需要坐火车去参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七岁时,贵子最大的梦想是世界上能够有另一个替自己做作业,让她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有喘息的时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长大后的她,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期望成为“天之骄子”,在各种升学考试中,贵子屡屡受挫,没有一次进入自己满意的院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业时,她成为了一名航空公司的空姐,这次成功是她人生中鲜有的“高光时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年以后,航空公司破产,她像每一个在职场打拼的社畜一样,经历着冷眼与嘲讽。

贵子背负着家庭的期许,从踌躇满志再到迷茫自卑,最终成为了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汇入人流,组成芸芸众生。

每位父母都期望着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天之骄子,却忘了那需要怎样的天分,或许只是万分之一的概率。而孩子们为此承受的,却是无尽的痛苦。

北大的心理科医生徐凯文曾经在《中国网教育频道》上讲到过许多优秀学生好像患了“空心病”——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应该到哪里去,更不知道自我在哪里,甚至觉得自己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过去20年的日子都好像是在为别人活着,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种因“价值观缺陷所导致的心理障碍”,大多是在孩子们经历了高压的、攀比式的教育之后,“一切向分数看”、“一切向升学看”使得这些孩子在上了大学之后感受到无尽的迷茫与空虚。

韩剧《天空之城》里,孩子的独白令人泪目,365天无休止的学习,让孩子们背负着巨大的生理和精神压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们无法从父母的教育方式中感受到爱,甚至会说出“当你的儿子,对我而言是地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好的孩子才是父母的孩子”,爸爸妈妈在意的不是自己,而是成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种令人窒息的爱看似浓烈,实际却像一根无形的绳子,将孩子越勒越紧,无法喘息。

“鸡娃”是一条不归路,看似前途无量,通往的却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人生。家长们该攀比的不是为孩子花了多少钱、不是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是给予了孩子多少爱、孩子有多快乐多幸福。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的才不会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真正活生生的“人”。

标签: 教育 升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