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超级中学越建越多,县级高中的优秀生源流失比较严重,如何保住本县的优秀学生不外流,成了每个县级高中的难题。
其实按户籍地统计升学率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超级中学掐尖也是为别人培养人才,也能最大力度促进区域教育投入和努力,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无休止的争论只能证明资本和腐败在教育领域的能力。
分享一下我所熟悉的一所县级高中是如何自救,如何来保住全县前200名的优秀学生。众所周知,中招考试前也有县里的几次模拟考试。而县里就从这几次模拟考试中来划定全县前200名优秀学生,然后把这两百名学生按照学校班级来分解给学校。比如一个县有十个乡,每个乡有一、二所乡级初中,全县大概有近20所初级中学,而每个学校大概有十几名学生位列全县前200名学生,而每个班级(九年级)大概有一两位学生。而县里把这些名单反馈给学校,学校就反馈给班主任。而班主任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保证这些学生必须报考县级高中,不能强迫学生,但是学生只能报本县的高中。谁(班主任)把学生弄丢了,就追谁(班主任)的责任。我曾有一个教师朋友,因为在和学生谈心的时候发现他有报考外县的意愿,就三番五次去学生家长做工作,最终说服家长和学生,学生同意报考本县的高中,这个班主任才松了一口气。
班里没有特优生,班主任发愁;有了特优生,班主任责任也就更大了。必须想办法把本县优秀学生留在本县。
禁止跨地区跨县“掐尖”招生!
其实,老百姓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上一好高中,考上好大学,多挣钱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县中做到了吗?一些超级中学不是抢,而是学生自愿来。
所谓均衡,本就是个伪命题,无论从哪个阶段历史看,教育都没有均衡过,省与省之间、中西部比较、南北方比较是这样;省内各地区之间也是一样;甚至包括县内,否则就不会有所谓重点中学。多年以前,老百姓收入水平较低,人口流动性较差,信息也不够发达,异地求学的中学生比较少;现在人们收入水平高了,生活条件好了,社会关系广了,信息发达了,更重视孩子教育了,就有了更多想法和选择,哪里来的均衡?
生源地留住与否,关键是提高本地的师资能力。做到各科协调好。让学生自觉地留下来。
这规定那规定,只一招就可破解,把录取名额按考生人数比例分配到各县,家长自然就没有把孩子送到外县(市)的动力了。
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是县级公立高中的投入不够!该反省一下,薪资待遇和人文关怀对高水平教师有没有吸引力?学校的资源和环境对学生和家长有没有吸引力?学校的管理是否让家长放心?
自己办不好,还不让人家办好,还不让家长学生伸着脖子让名校掐尖,有一点点霸道,有一点点耍无赖。
生源保卫战说穿了不过是利益之争。不管是不是名校皆是如此。学生家长被忽悠的神魂颠倒,家家户户都在培养贵族,看不起劳动人民,可叹啊。本来初中毕业生应该上职业中专、高中的比例该有多少?实际是多少?
义务教育阶段,乡镇学校在努力留住学生。高中阶段就是挑剔成绩优异的学生。
什么均衡不均衡,都是为了孩子将来就业问题,均衡了你怎么样?现在读书不是读知识,是谋生。
杯子里的水面看起来是静止的,池塘里的水就有了波动,湖里的水面就有了波浪,大海里的水就有了巨浪。不知家长希望孩子们是在池塘里还是在湖里亦或是在大海里成长?
把尖子学生留下,县中能教好吗?让家长放心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