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北京、广州6组家庭,各地父母都在用力托举孩子的未来

一部纪录片所折射的教育众生相。

支持阅读第一,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为人父母,当孩子舍弃了相对“安全”的路,而选择了一条前途未卜的路,你会如何面对?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小小少年》,这部纪录片一共6集,讲诉了6个孩子的成长故事,B站评分9.8,在观看的过程里,几度看得五味杂陈。

事实上,关于这部纪录片已经有其他教育公众号写过,但今天我想从不同的角度来聊聊它。

先从一个叫殷然的孩子讲起。

殷然是广州的一名小学生,他喜欢研究蚂蚁和蝴蝶,对各种昆虫如数家珍。

殷然性格开朗,但在学校几乎没有朋友,因为他的爱好被同学们认为“好恶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殷然在镜头面前说“不在乎同学的想法”,但是可以看得出来小男孩的逞强和内心的孤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老师眼里,他也是一个小透明,如果不是导演组去学校拍摄,老师甚至都不知道班里有这么一个昆虫领域的“小小天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了更深入了解殷然和他的家庭,导演组多次跟随殷然进山,由此拍下了很多珍贵的画面,譬如晚上的大自然和四处飞舞的昆虫,让网友感叹“仿佛走入大自然科普频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纪录片导演说,在认识殷然之前,山只是山,树只是树,草只是草,风也只是风。但在认识殷然之后,这一切对于他们的意义都不一样了。

殷然对于昆虫和大自然的好奇心、专注乃至快乐像一股巨大的能量感染着身边的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庆幸的是,殷然有一对开明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热爱,全家人奋力托举,当寒暑假休息,其他孩子去度假或者上兴趣班时,他们跟随殷然进山。

殷然的母亲说,开始自己是一名旁观者,但是后面看着看着,干脆跟着孩子一起玩一起研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殷然的父亲也渐渐发展成为摄影爱好者,拍下了很多很棒的摄影作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为殷然父亲拍摄的作品

全家三口其乐融融,尊重孩子内心,不鸡娃也不内卷,看上去一片和谐。而另外一名正在上大学的昆虫爱好者说,自己从有记忆开始就喜欢昆虫,但爸爸不支持自己玩虫子,幸好没有跟他一起长大,语气里有调侃也有自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父母为什么会不支持甚至阻拦?因为担心爱好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学习成绩甚至耽误未来,这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

因此,即使殷然的父母内心再强大、再开明,在面对真实社会,内心仍旧会有撕扯和矛盾。正如殷然妈妈也流露出担忧,“人的一生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既然选择这个时候去看虫子,其余的时间,你会很累。”

可以看得出来,殷然妈妈也有焦虑和担忧,但一直在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把焦虑传染给孩子,直到一次,当殷然不愿意打卡背课文时,殷然妈背着摄像头哭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这样的时刻只是少数,更多的时刻,殷然妈耐心陪伴着儿子,一起做好时间规划和管理,在陪孩子进山研究昆虫时,见缝插针地跟孩子一起背课文;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放着手机,一起听音频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有一个细节来自于导演孙超,她说殷然妈妈告诉她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九点多补习班下课,回家路上殷然正好撞见一辆挖掘机在工作,他就蹲在路边看,于是,殷然妈妈就陪着儿子一起蹲在路边,看了整整三个小时的挖掘机。

“我听完以后的感受,可以用震惊来形容,感动到想流泪”,孙超感叹道。

至于研究昆虫究竟有没有用?

殷然的妈妈说了一段很动容的话,她说,“有不有用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殷然是享受到了那一刻...蚂蚁有六条腿,它的触角长什么样,这种东西不会影响他的人生,但是他那种快乐的感觉,会一直留在他的心里。”

这简直是神仙父母呀,有木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影片的后半段,殷然的科学老师邀请殷然在班上给同学讲一次课,希望引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生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殷然认真备课,演讲那天他表现得很好,在课堂上对各种昆虫的由来和习性信手拈来,他毫不怯场,课堂活泼幽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生活不是“反转剧”,下课后,殷然为大家准备了礼物——装在小盒子里的昆虫,但是很多同学不要,有同学直接当着他的面反复说着,“好恶心,好恶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事实上,殷然早有心理准备,在上课前,他就跟老师说,“他们能耐心听我讲完已经很不错了。”

殷然还另外准备了圆珠笔当作礼物,同学们立刻蜂拥而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表示很心疼殷然,有弹幕留言说,“天才是不被理解的。”

殷然有着善良和童真的内心,但同时又有着超越了很多同龄孩子的眼界。他在镜头面前说出了很多富有哲思性的话,譬如那句,“虫子的害益之分,都是人类乱编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譬如,他主动给纪录片取名叫《自然之道》,被导演采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纪录片末尾,当导演组问殷然,你觉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努力时,殷然说,你们在影片结尾贴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多么棒的一个神仙小男孩啊!

《小小少年》还有其余几个孩子的故事,有的爱好音乐,有的爱好电竞,有的爱好机器人......每一个孩子都很幸运,从小就找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找不到驱动力和人生热爱,但是就像殷然母亲的担忧一样,人的一生不能光靠爱好过活,能够把自己的热爱发展成养活自己职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当孩子的前途和爱好产生分歧时,为人父母该如何取舍和引导,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以父之名》这一集里,一个叫国豪的男孩,从六岁开始打乒乓球,坚持了十年,打过全国少年前八,家里摆满了奖牌,继续打下去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国豪有一天告诉父母,自己不想打了,想去打英雄联盟比赛。那一刻,国豪爸爸觉得全部的人生都像坍塌了一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讲真,换成谁的父母都会难以接受,孩子好不容易打出成绩,舍弃一条前途无量的路,改行去打游戏,从0开始,前途未知。

湖北省前乒乓球教练说,国豪具备了打乒乓球所有的要素,唯独缺乏热爱和酷爱,“当时他要搞这个的时候(电竞),他爸爸恨不得把他给宰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国豪的妈妈回忆起这段时,不禁落泪,“俩个人在一起就掐,不能见面,他整晚整晚睡不着觉,他说我没有活下去的的动力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严重的时候,国豪的妈妈认为一家人都要去看心理医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包容是无止境的,即使无法接受孩子的选择,但国豪爸仍旧会偷偷关注儿子电竞比赛,在家里守着直播。

在心理医生面前,他袒露心声,担心儿子比赛总是输导致压力大,医生安慰,“父母的担心,对孩子来说就像是诅咒,因为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情绪,还要关注父母的情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国豪是幸运的,成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父母恩爱,一家人奋力托举他的未来。在国豪小时候,国豪打乒乓球,国豪爸会把客厅都搬空,只留一个乒乓球桌,给他请最好的教练。

有人会认为,国豪爸是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让儿子背负了太多。

其实不然,有一幕是,国豪妈妈问国豪爸,“你的梦想是什么”,原本以为他会说希望儿子比赛打出成绩之类,但是他回答,“给你们提供很好的生活。”

这一幕太好哭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好在,国豪也很争气,将运动精神发挥到电竞领域,在2019年还以优异的表现被评为年度最佳新人选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部纪录片让人动容的是,孩子对于自身梦想的那种纯粹的热爱以及父母对于孩子热爱的托举与守护。

《Hello KITTY 》这一集被网友称为中国版《摔跤吧,爸爸》,它讲诉了一对热爱摩托越野车兄妹的故事,越野车这项运动很苦且充满危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这集当中最好哭的一幕不是来自于主角李家兄妹俩,而是一个名叫何骏的男孩,何骏阳光、长相帅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幸的是,在一次比赛中,何骏受伤严重,被救护车送进医院时,医生说整个脊椎错位、爆裂,需要马上签字动手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医生还说,动手术需要大量费用,最后可能人才两空,或者下半身瘫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年后,导演组再去拍摄时,何骏的腿戴着护具,每天在做康复运动。

在视频电话里,何骏跟李爸爸笑着说,等恢复好后,还要重返“战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李爸爸和李妈妈也想过放弃,但是孩子们不肯,那就陪孩子们一起坚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那夺云》和《5449》这两集里,我们同样感受到了热爱与专注的力量,但是这两集放在一起看,让我感受到导演的用苦良心。

前者聚焦于贫穷以及底层家庭改变命运的渴望,后者将视角放到北京最好的高中之一——人大附中,不同画面的切割与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城乡差距以及“教育的分层”。

《那夺云》可以说是整集都自带“泪点”。

一个名叫云儿的8岁小女孩热爱舞蹈,被人称为“小神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有天赋,有热爱,但唯一不幸的是她出生在闭塞的云南乡村,原生家庭贫寒。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发现女儿的天赋后,云儿爸妈在当地为云儿找了很多老师,但是没有一个收留她,不是不愿意,是没有能力。

有老师建议云儿妈去北京找更专业的舞蹈老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去北京学舞蹈费用昂贵,对于云儿来说这几乎不可能,但好在,北京舞蹈学院刚好有一位老师愿意无偿教授云儿。

在拍摄时,央视也刚好在做一档节目,云儿被邀请参与节目录制,表演一段舞蹈。

在去北京前,云儿家来了很多人,为云儿送行,邻里相亲都在往云儿手里塞钱。

“去北京了,一定要好好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

“我们几代人了,没有出你这样的人才,去北京一定不要骄傲,听老师的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舞蹈,对于云儿来说,不止是一种纯粹的热爱,它承载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重量。

到达北京后,在正式登台前,云儿问妈妈会来北京多少次,云儿妈说,这次表演得好,会来很多次,表现不好就得在家放牛养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然话很刺耳,但也正是云儿妈内心的真实担忧。

在云儿长大的家乡,这里的女孩大多承受着各自的苦难,有些被父母遗弃,或者成长在家暴的环境里。在中学毕业后,女孩们早早嫁人,或者外出打工,干苦力。

不想让孩子以后重复自己的命运,舞蹈是希望也是救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夺云》这一集里,还穿插了其他女孩的故事,由于篇幅受限,我们不再展开,但内容同样让人泪目。

如果《那夺云》是催泪的一集,那么《5449》就是让人热血和沸腾的一集。

导演组来到了人大附中,记录了几个高中学生的故事,这些学生热爱机器人。用他们老师的话讲,“不是在实验室里,就是在打比赛,或者在写编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且不是小打小闹,他们研究的内容甚至达到了硕士水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嗯,这还是高中孩子啊。

现在很多人都在呼吁教育改革,反对刷题和填鸭式教育,但事实上,在北京有很多学校早就走在了前面。

譬如纪录片里有一幕是,学生们正在社团招新,弹幕上满屏都是“别人家的高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还譬如,我们前不久发布了文章《北京第一代“鸡娃”血泪史》(点击即可阅读),文章记录了另外一所高中——北京四中,内容看得也让人大开眼界。

三四点就放学;丰富的社团活动;模拟联合国;去山区支教;去南极考察;拍摄尘肺病题材的纪录片;就算到高三也坚持每天上体育课......这就是城市与城市的差距,教育与教育的区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北大附中也有众多社团

图为SubIT社团去往微软中国总部交流

除了两位智商很高的“天才少年”张宇晨和陶启泽外,在《5549》里,还有一位初一小男孩让人印象深刻。

在加入机器人社团的第一天,小男孩就摇头晃脑地说到,自己在家看了些标书类的文书,对待一些项目潜力还是有经验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得知社团缺乏经费后,他说要优先排序、马上推进项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画面一转,他已经开始跟人微信沟通合作事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画面又一转,他跟随几个高中学长去公司“商务会谈”。在谈判现场,几个孩子展示PPT,举手投足像大人一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个机器人社团不仅涉及到了编程、制图、动手能力还涉及到了沟通与合作、谈判技巧与社交情商等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牛娃们在这样的教育下,眼界会变得更为开阔,而普通孩子再怎么卷,也卷不过。

当有人把全部的希望寄托于热爱,渴望出人头地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有人将热爱只是当作生活的乐趣,譬如在人大附研究机器人的孩子们,就算标化成绩不理想,背后还有父母托底。《5549》里的两位主人翁,在高中毕业后,都选择了出国留学,前方是璀璨的未来。

这种关于“热爱”的对比就是社会的参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孩子们的世界是纯粹的,无论是8岁的云儿,还是步入18岁的张宇晨和陶启泽,他们因为自身的热爱,生命由此变得更为多彩。

望子成龙是父母们的心愿,回到问题“当孩子舍弃了相对安全的路,而选择了一条前途未卜的路,家长们该如何面对”,或者这句话换成“你愿意孩子成为不快乐的公司CEO,还是快乐的普通打工人”同样有效。

这部纪录片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影片里,父母们对于孩子快乐的保护让人为之动容。

最后,借用豆瓣网友的话来结尾,“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