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粒妈
这几天,我的朋友圈被一位「人大学霸」刷屏了。
这位学霸名叫伍继红,出生于1974年。
当年,她以692的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如今却落魄到成为赤贫山区的六子之母、靠低保勉强糊口,有人说,还以为她被拐卖了。
可是,令人唏嘘的是,这种生活却是她自己一步一步走进去的。
我在写完她的故事后,匪夷所思之余,竟有种意料之中的感慨。
我脑海中,突然想到那句话:「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魔幻却真实。
1994年,20岁的伍继红,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她在大学期间,她成绩优异,是班干部,还获得了「兰台奖学金」。
拥有这样的「背书」,任谁都会认为伍继红的前途肯定是一片光明的。
但没想到,毕业后的伍继红没有迎来崭新的人生,反而一路断崖式下坠。
毕业时,赶上国家不再安排工作,伍继红得自己找工作。
在经历了考公务员失败、又被事业单位放「鸽子」后,她离开北京,陆续辗转天津、广东等地。
由于所学专业冷门,就业面比较窄,她的求职之路并不顺利。
加上每份工作中,都有她搞不定的「人际关系」。
学历的红利吃完后,她从事的工种也越来越杂,从档案员、贺卡制作工到服装厂女工,工资一路走低。
经历这一切的伍继红,对人生和生活的要求也降到了到谷底。
2000年,26岁的她,在广州顺德的商场,偶遇了曾喜欢过她的初中同学郭长华。
郭长华初中学历,家境极差,是村里的贫困户,为了生机,一直在顺德打工,常常入不敷出。
伍继红遇到他时,他已买好了回老家的车票,距离发车还有3个小时,闲来无事,就来商场闲逛。
让我没想到的是,就这短短的一面,伍继红居然决定跟郭长华回老家。
更迷的是,回老家后,看到郭家这个四面漏风的房子,人大毕业的伍继红,想都没想就住了下来,没多久还怀孕了。
生孩子时,因为没有钱去医院,她在郭姐姐家的仓库里分娩。
婚后,伍继红不再上班,甚至都没有做过任何试图改善生活的小生意之类的事,一心一意面朝黄土干农活、伺候公婆孩子。
奇葩的是,安心受苦的伍继红并没有换来安定,这位闪婚的、领低保的丈夫居然还出轨了,她被迫离婚。
离婚后,深陷泥潭、生活无着的她,一直在前夫家死等。
后来,被像扔掉一样的介绍给了邻村知名的贫困户邓高华。
邓家比前夫家更穷,家徒四壁地把她娶过去后,接连生了5个孩子。
一家9口人,全靠丈夫打工糊口。
你能想象得到这是人大高材生,伍继红真实的家境,每日生活的环境吗?
所以,被农活压弯了腰的伍继红,明明是74年出生的,我却发现她看起来比同龄人看起来苍老得多。
牙齿好像也掉了好几颗
后来,她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人大校友」们纷纷组织去帮助她,让她的生活有了不小的起色。
住进了楼房。
校友们给她盖的房子
不少网友留言,这可能就是学霸伍继红唯一占到的「名校福利」!
我记得,她曾在采访中说:「我的人生没有选择,每一步都是按着当下的路走。」
看起来她的确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但细细想来,伍继红的人生,仿佛从来没有做过真正的选择。
她逃避生活的方式,跟跳火车一样可怕。
处理不了人际关系,想要活得简单点,于是不管不顾地投入一贫如洗的生活中,可是物质赤贫,并不代表精神就会富有。
这都不是丢了芝麻捡西瓜的决定,而是把整个人生都搭进去了。
她一步步下滑,丢失了人生的主动权。
最让我不解的是:
为啥一个在大学当过班干部的学霸,进入社会后,为什么会过成这样?
没有一点点对抗挫折的能力不说,甚至都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和生存力???
但是把整个故事揉散了,说到底,智商不低的伍继红终究还是情商太低了。
无独有偶,在情商方面出问题的学霸,不仅仅只有伍继红。
还有这位名噪一时的天才少年刘汉清。
刘汉清,16岁考入哈工大的天才少年,就读于材料系热处理专业。
在当年,就读于这个专业的学生,炙手可热,而且跟伍继红不一样的是,刘汉清一毕业就可以享受国家包分配的待遇。
大一、大二时,未成年的刘汉清,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赏识和爱护。
但大三时,他意外在图书馆看到《哥德巴赫猜想》一文,好像一下子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他一头扎进了数论的海洋,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质数在自然数中的分布。
他沉醉其中,不可自拔,立志要做比陈景润更优秀的数学家。
刘汉清对数学痴迷到废寝忘食,觉得吃饭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他每天只睡2个小时,把所有时间全放在数学上。
但是,对自己的本专业的学习,完全不放在心上。
到大四时,他的多门功课挂科,无法顺利毕业。
哈工大惜才,给了刘汉清一年的时间,还给了他去数学系旁听的机会。
但他对老师的讲解不以为然,很快又缩回了宿舍,关起门来演算。
由于没有任何的成果,最终,只能落了个名校肄业。
回老家的刘汉清,干脆与世隔绝,一门心思研究数学。
他从来没有工作过,也干不了农活,更没有结婚打算,人都几乎没有出过村庄。
当母亲小心翼翼地问他能否找个工作时,他却大发雷霆,将母亲轰出了屋子。
让我遗憾的是,花了30年研究数学的刘汉清,结果可能只是「镜花水月」。
曾经为了验证这些年刘汉清研究的成果,有人几进辗转,将他的论文送到了北大客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承彪的手上。
但,得到的回馈是:「有个论点未经证实,接下去的论证没有意义。意即不需再往下看了。」
寥寥一句话,让人脚底发凉,奇迹到底没有发生,刘汉清终究成为了「伤仲永」的正面例子。
我想着,会不会若干年后,有人能证实他的研究、证实他30年投入的心血不是黄粱一梦???
可惜目前刘汉清的日子,连「六个便士」都拿不出来。
从37岁那年开始,刘汉清过上了吃低保的日子,拿着一个月400元的生活补助,他说:「我花不了什么钱,一个月400元足够了。」
他是觉得足够了,因为年迈的父母,正靠着捡破烂和做农活的微薄收入,养活着他。
43岁那年,一无所有的刘汉清,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每天要服用大量是的安定才能入睡。
也就是这一年,刘汉清才彻底放弃了数学研究。
在他放弃研究前,有人给刘汉清找一份工厂的技术员工作,但他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
理由是:工厂噪声大,需要上夜班,影响他夜里搞研究。
哪怕一直在啃老,刘汉清还秉持着他上初中那年的学生思维:不管生活多琐碎,只管关门读书就好。
人到中年,还生活在自己想象中的象牙塔里:不交际,不谋生存。
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有一线之隔。
后来,我得知:
哈工大的数学系老师审阅了刘汉清的研究成果时,发现其推论方式有严重问题,从一开始就难以成立。
美国留学的老同学曾也帮他把论文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大型局域网公布,但效果并不好。
一个芬兰的博士表示刘汉清论文中有误,混淆了基数,后面的论证并无意义。
然而,远离人群许久的他,已经失去了选择的机会、重来的勇气。
人生真的是场马拉松。
每每我看到这些高开低走的名校学霸,我就会想起北大屠夫陆步轩的故事。
家境贫穷的陆步轩自小成绩就非常优秀,高考时以高出一本录取线100多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家乡的一个柴油厂,没有正式编制,没有其他福利和待遇,分不到房子。
他辞职下海,办过纸厂、化工厂,但都以失败告终。
陆步轩气馁过,但到底没有被打倒。
一番周折之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猪肉。
他每天凌晨两点起来,踏着自行车去20公里外的西安进肉。
受邀回北大做演讲时,他几度哽咽,说:「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后来,北大另一位屠夫陈生抛出橄榄枝,两人携手合办了中国第一所屠夫学校,一步步将壹号土猪做大做强。
成为营收近20亿的首屈一指的猪肉品牌,我发现他的脸上才挂上笑容。
为人父母,我们一直希望孩子能专心读书,但事实证明,除了读书,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往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缺乏情商和抗挫折商的孩子,注定吃亏。
江苏校长唐江澎说过一段话:
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孩子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培养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我一直认为,每个孩子一定要具备的是:接受变化的勇气和拥抱变化的能力。
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和足够的应变能力和抗击打能力。
这样,他的人生才不会轻易跌倒,即使是跌倒,孩子也能拥有重新来过的勇气。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
作者米粒妈
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
专注于科学育儿、亲子阅读、剁手推荐
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ID:MilimaPinDao )
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ID:milima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