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不是用来社会分层?中年妈妈经历孩子升学,答案现实又残酷

近些年来,“快乐教育”这个概念,在我国飞速发展并普及推广起来。“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特别是每个家庭孩子少,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当关注到恐学、厌学、逃学等现象后,家长们越发心疼自己的孩子,宁愿孩子健康、快乐,也不愿意孩子学习负担太重。

80后的同事A出身于工薪家庭,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千金小姐,但身为独生女,家里几代人对她的呵护也算得上“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的那种,从小到大顺风顺水有求必应。到了她当妈妈的时候,正是快乐教育兴起的时,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一直到中考,都沉浸在妈妈一手打造的“快乐教育”中,至于快不快乐,暂时不下结论,我们一起来看看同事A总结的几个升学节点。

当别人家的孩子赢在起跑线,甚至赢在子宫里的时候,同事A坚定地认为:孩子健健康康的到来,是上天赐予的最好礼物!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就别无它求。至于早教、左右脑开发、益智游戏等离孩子越远越好,她只要孩子无拘无束地自由生长。

当别人家的孩子上幼小衔接课的时间,同事A满不在乎,甚至有点匪夷所思地认为:“用得着吗?这么早早地把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就学完了,到时学什么,难不成坐在课堂上发呆吗?”可实际上,当孩子进入一年级后,作业质量最差的是自己的儿子,考试分数排垫底的仍然是自己的儿子,当老师反映这些现象时,同事A认为老师有点言过其词、小题大做,孩子并没有那么差劲。

本来儿子在家里能说会道,思路也清奇,但在同班同学的对比下,成了班里最木讷最愚笨的“大笑话”。同于同事一贯主张放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很淡薄,上课小动作多屡屡被点名、罚站、罚扫地、罚抄作业;再加上成绩差拖全班后腿,放学后成了老师“留堂”的常客,几乎每天都要被老师留下开小灶。老师、同学无意中的“贴标签”,让儿子深深地认为自己就是班里的最差生。

直到小升初,别人家的孩子都去报考重点中学的自主招生,私立中学的“掐尖”招生,同事A还认为小学成绩不重点,孩子到了初中懂事了,成绩很容易就提升上去了。她对自己的孩子如此充满信心,本来是件好事,可她一直忽略了一个事实,当她的孩子总在减负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奔波于各种培优、辅导机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什么努力的孩子要会输给虚度光阴呢?

直到孩子中考成了被强制分流去中职教育的那一半考生,同事才彻底醒悟,所谓的快乐教育,其实就是鸵鸟把头深深埋进沙子里的一场自欺欺人。儿子没有高中读,只能去接受中职教育学门技术,如果不出所料的话,毕业后从事一线技术类的工作,不仅收入菲薄而且没有时间没有自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正是当下教育在各个阶段的升学考试中,将学生一层又层地进行社会分层,先是中考刷掉一半人去社会底层,再就是高考将考生分出三六九等,考上越优秀的大学越容易越往上走跨越阶层。

教育分层得如此明显,为什么还有家长对快乐教育如此热衷,其实,像同事A这种态度对待孩子教育的,并不是个别、少数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很大范围的存在,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他们认为义务教育,就是孩子只要免费的教育就足够

自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不少父母认为孩子的教育都是免费的,但凡需要自掏腰包的教育都是骗钱的。义务教育是免费的确实不假,可并没有谁说过免费的教育就可以在中考中顺利考上高中,事实上往往是那些深信不疑免费教育的家庭的孩子,就是没高中读的50%考生中的一员。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的是让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有书读,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往往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基础教育,他们是朝着上高中考大学去的,他们深深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道理,并不是说免费教育不好,而是说免费教育无法让孩子在竞争中取胜,他们掏钱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利于中考高考升学的教育。

自然生存法则“优则胜,劣者汰”,在升学考试中演绎得淋漓尽致。那些只一劳永逸只接受免费教育的学生,怎么可能考得过经过名师指点的“double教育”同学呢?事实也证明,只迷恋免费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止步于中考就匆匆从赛场上淘汰下来了。

二、相信并认真执行教育部的“给中小学生减负”政策

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们太累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减负教育改革中,不仅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反而换来学习压力越来越沉重。课内负担是减了,但中考高考指挥棒指向考试分数,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从小学开始就增加课外学业,有什么办法呢,要过中考、高考这两大关,最终看的还不是考试分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咯,也有不少家长很坚信并认真执行减负政策,只要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熬到晚上10:30,就不分青红皂白把老师投诉到教育局。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老师坚决拥护减负政策,按教学大纲给孩子传授知识,作业不带出校门,一学期下来只有期中期末考试,还不公布考试分数和排名。这部分家长开心了,不用操心孩子的家庭作业,犯不着陪作业到心脏搭桥,家长轻松,孩子放松,到了升学考试呢?被淘汰出局毫不意外!

三、吵吵嚷嚷要取消高考英语主科地位

英语做为高考主科这么多年以来,有学不好英语的,笔试几十分口语更是哑巴一样;但也有把英语学得倍儿溜的,不仅笔试得高分,就连用英语交流起来也流利得不行,区别在哪里呢?

从多年高考成绩统计数据看来,北京、上海、深广考生的英语分数明显高于内地省市,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当然优质教育资源是一方面的原因,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大环境的影响。这些大城市的考生,不仅有学习英语的环境,还有学好英语的资源,所以他们要出国留学考托福考雅思很容易就过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不好英语就不要怪英语用处不大,前段时间美女翻译张京在外交会出的出色表现,为我国谈判赢得喝彩,还不是因为她英语学得扎实、地道。钟南山院士在学术上的造诣很少有人能媲美,影响他学好英语吗?越优秀的人,越需要掌握至少一门外语。更何况中国经济腾飞,要走出国界走向世界,学好英语就像如虎添翼,给以后跨越阶段做好坚实铺垫。

四、优质教育资源平均化

如果教育资源能够平均化,海淀区的学位房怎么可能炒到天价?为什么北大老师的孩子就能上北大附中,北大附小?要是摇号真的能将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化的话,把那些考二代学位拿出来平均分配给差等生、寒门子弟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清华北大都有自己的幼儿园、附小、附中,老师的孩子都上的不亦乐乎!那些所谓的专家,口口声声喊着要给孩子减负,而自己的孩子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有的从出生开始就拿到外国国籍享受“精英教育”;有的有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学位房。唯有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不得不相信考试才是硬道理,只有考得高分才能一步一步往上实现阶层跨越。

为什么如今的教育越改革,越让人放心不下?因为改革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其实是用来社会分层。相比于资本,相比于身份,相比于关系……通过考试来划分人的圈层是最合理的事情。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