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对每个老师来说,可能都会遇到孩子们问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读书有什么用呢?”
对啊,读书有什么用呢?
孩子们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他们的小脑袋里可能没有名牌大学,没有找工作的概念。如果对读书产生了怀疑,孩子们往往会迷茫,甚至觉得读书是为了父母,也会慢慢对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
01
有一位很优秀的小学教师,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是她的班级里却有着一个问题学生,这孩子叫做田野。10岁的孩子,成绩中等偏下,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作业也做得马虎。
田野的父母更是头疼,平时总是软硬兼施,费尽心思才能让他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上学习上那么一会。
有一天这位老师在评改试卷时,却发现田野在试卷的作文空格处只写了歪歪扭扭的三句话:
1.老师,读书有什么用?
2.我不喜欢读书,我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
3.爸爸妈妈说以后我读到大学毕业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可是我不想工作,我以后想去放羊。
老师这时才想明白,原来田野平时不爱学习的原因是他想不通读书的作用,父母给他传输的观念是读书可以找到好工作, 但是田野的理想却是去放羊,和读书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田野既然不想找好工作,那么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读书无所谓了,这样子的田野自然不会真的爱上读书。而他写道的自己是为爸爸妈妈而读书的,更是说出了大部分学生的心声。
02
第二天课堂上,这位老师向大家提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吗?”
意料之中,没有学生能回答上来。
他们眼神充满了迷茫,甚至有个学生说: “我爸妈让我读书,我就读书。”
这位老师合上课本,走到学生中间,说:
“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告诉我们,读书有什么用,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在一座山里,住着一位农夫和他的小孙子。每天清晨,老爷爷都会早早地起来坐在书桌上读书。有一天,孙子问道: “爷爷,我也想和您一样读书,可是我读不懂。每次我把书合上了之后,我就忘得一干二净。我不知道之前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老爷爷指着角落的篮子说:“这个篮子是放煤炭的,你带去河边,帮我盛一篮子水回来吧。”于是小孙子照爷爷说的去做了,不过回来之前篮子里的水早早地就漏光了。
“你下次得跑得快一些。”老农夫笑着再一次把小孙子带到了河边。这一次男孩跑得飞快,但他回来之前水依旧漏完了。试了好多次后,男孩终于说: “爷爷,篮子装不了水!,这根本就没用!”
爷爷笑着说:“你觉得没用,可是你再看看篮子。”男孩转过头看篮子,他发现,原本又破又脏的煤炭篮子,已经从里里外外变得非常干净了。”
老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又对学生们说:
“我们读书也是这样的。
书是河水,我们的心就是那个装满煤炭的篮子。我们每次用篮子去捞水时,什么也捞不起来,但是篮子会越来越干净。书读多了,虽然很难记得全部,但是我们的心灵就会慢慢变得纯净,想问题就更懂得开动脑筋。
有一个同学偷偷告诉我,他长大想去放羊。
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我们不读书,天天去放羊,一辈子都干不了别的事了呀。
但是如果我们努力读书,我们就会更了解羊群,了解草原,了解怎么照顾羊,怎么样把羊养的健健康康,怎样把羊卖出最好的价钱。这样我们才会更喜欢放羊,甚至成为放羊专家,放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乐趣,对吗?
所以,做任何事,读书都是基础。我们是为自己读书的,不为别人,更不是为了父母。”
学生们纷纷点头,就连厌学的田野,也眼神闪烁着光。
从那天开始,田野上课的时候再也没有做过小动作,也比平时更加认真听讲了。连家长都跟老师反映孩子在家主动写作业了,都不用父母费尽心思强迫他学习了。
这个小故事的效应为什么会这么大,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孩子没有真正理解读书有什么用,虽然大部分的用户都熬过了应试教育,但是也不能准确地告诉孩子答案,解决孩子的困惑,让孩子真正地在读书中享受乐趣。
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己是为爸爸妈妈读书的错误念头,从而无形中对学习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更不喜欢读书了。
每个孩子应当是为自己读书的。
读书,可以见到更精彩的世界,遇见更好的人,让自己拥有更好更多的选择。
当你的学生有厌学情绪时,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时,不妨将这个故事告诉他们,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
欢迎关注
您看了文章有什么收获呢?
大家记得关注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