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华网、新华网评、新华微评连续发文怒批中小学“课间圈养”以来,“课间圈养”终于引发了全网大讨论。新华网的相关文章表示,不少中小学课间只允许学生上厕所、喝水以及在教室里和同学聊天,而不允许学生走出教室自由活动。对此新华网怒批:这样的“文明休息”真野蛮。
在新一期的《新闻周刊》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也借女足艰难挺进奥运会之事谈到了“课间圈养”问题。白岩松说:
“很多学校课间十分钟鸦雀无声,除了喝水上厕所,不许孩子们下楼。因为要从安全等很多方面去考虑,所以就这么做了。请问,连课间十分钟都很难走出教室的孩子,能怎样支撑一个民族的健康。”
白岩松的话与新华网的文章及评论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那就是怒批“课间圈养”现象,听起来似乎也很有道理。毕竟经过一堂紧张的课堂学习后,课间十分钟是孩子们难得的休息时间,可以帮助孩子们放松一下,也可以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
这些话听起来有道理,也说出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心声,但是也有不少网友并不买账,甚至回怼:坐而论道谁不会,有本事到学校一线体验一段时间再来评论?
说实话,“课间圈养”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有两个问题需要搞清楚,否则真的难脱“坐而论道”之嫌了。
第一、课间十分钟真有让孩子们活动的时间吗?
对于那些硬件设施比较好的学校来说,学生课间确实有一定的活动时间,但是如果像我们这儿大多数学校的硬件条件,课间上个厕所都要抓紧时间。因为一些老旧一点的学校不是每层都有厕所,一半厕所只设置在一楼,学生从4楼下来上厕所一个来回就要6、7分钟,哪有时间活动?
第二、为何会出现“课间圈养”问题?
课间十分钟不仅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对老师来说同样重要,特别是对有连堂课的老师来说更是难得的休息时间。要知道“课间圈养”,圈养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老师为什么要牺牲难得的休息时间而盯着学生呢?这难道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吗?
说白了,学校也是被极个别家长给逼的。国内已经出现过不少学生课间嬉戏打闹而出现的安全事故,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家长到教育局一闹,学校和老师多半是要承担责任的,即使学校和老师平时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安全教育。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和老师该怎么办?所以只好“课间圈养”了。
虽然学校的这些做法被一些人批评为“因噎废食”,但是也请那些不在教学一线的“专家”出出主意,教教学校究竟应该怎么做。如果学校出了事故,责任也由“专家”承担,他们还会这么说吗?
个人觉得要解决“课间圈养”,不能只是批评学校,而是要在处理意外事故时明确责任,而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学校和老师背锅。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课间圈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