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毕业于211大学的硕士生小赵在求职的时候被HR嫌弃,HR在查看他简历的时候,用不屑的语气说:“我们这次招的员工,最低要求是拥有211大学硕士文凭,你虽然刚好符合条件,但被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小赵申辩了两句又被HR打断,HR有些不耐烦地说:“回去等消息吧,我没空跟你浪费时间”。
小赵很委屈地表示,自己被嫌弃不是一次两次了。有一次他过年回家跟几个表亲聚餐,其中一个表亲,高中毕业就闯荡社会,如今在沿海城市做贸易,一年收入有几十上百万。这个表亲在餐桌上半开玩笑地讲:“现在研究生遍地都是,我认识几个211大学硕士,一年挣不了几个钱,不知道读研有什么用”。小赵听到这话有些受不了,马上怼了回去“你连本科都考不上,有什么资格瞧不起211大学硕士?”
确实,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的整体扩招,硕士研究生招生也保持着一定规模的增长。200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约为36.7万人;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达到约63.1万人;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破百万,约为110万人。未来几年,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招生规模或会增长更快。研究生招生数量大量增加,不可避免会引起文凭含金量的下降,部分人群“瞧不起”研究生与此有很大关系。
然而我们发现,藏在“211大学硕士被嫌弃”背后,有比研究生文凭贬值更严重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高学历的“信仰”正在崩塌。
曾几何时,我们以高学历为荣,几乎家家户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最好能考上硕士、博士。如果家里有孩子考上了大学,父母会拿出来炫耀好几年,亲朋好友也会送上最真挚的祝福。与此同时,高学历人员也是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大量高端岗位急需补充高学历人员,别说研究生,本科生都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
但如今,孩子考上大学是家常便饭,考上研究生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就算考上了研究生,就业也没有以前那么轻松。有些高学历人员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家待业很长时间。于是,许多人不再对高学历投以艳羡的目光。
比较奇葩的是,很多“嫌弃”高学历人员的人,自身根本不具备考研的实力,他们考不上研究生,甚至连普通本科都考不上,明明只有高中或初中文凭,却对名校研究生“嗤之以鼻”。他们总喜欢拿自己的收入与一些收入不高的研究生比对,以凸显自己的能力。
我们不清楚那些高中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嫌弃研究生,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这种行为并不能提升自己的声望和认可度,反而会让很多人感到可笑。
不错,大家选择读研,主要是为了有一份较好的工作,能有较多的收入,可是他们在读研过程中收获到的不仅仅是攫取财富的能力,还有广阔的视野、宏大的格局、正确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或许在当下,这些名校硕士没有部分高中毕业生挣得钱多,但若把时间放到十年后、二十年后,名校硕士更容易成为社会精英,而那些沉浸在“学历无用论”、不学习进步的高中毕业生,大概率会被社会淘汰。
当然,我们承认有少数学历不高的人,能一直站在社会发展的“风口浪尖”。那是因为他们保持着学习的状态和谦虚的精神;他们对文化和学历心存敬畏,会主动向文化层次高的人学习;他们不会人云亦云地说“学历无用”。
事实上,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硕士、博士数量并不算多,研究生教育仍有较大的扩张空间。数据显示,我国就业人员中毕业研究生占比不超过2%,而不少发达国家该比例均在10%左右。也就是说,以我们现在的扩张速度,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仍需数十年时间。
不过我们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要注意高学历人员就业困难的问题,要一边调整产业机构,以让市场有更多的高端就业岗位;一边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让大学教育更接地气,学校教学内容更贴合实际,高校培养出的大学毕业生更能被市场接纳。
不管怎么讲,211大学硕士依旧是现在非常“稀缺”的少数群体,能考上211大学研究生并顺利毕业,本身就是个人能力的一个证明。只要这些211大学硕士愿意、肯努力,一定可以在相关领域闯出一番天地,但这个过程可能比较艰辛、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