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立法,怎么看待个人自由与知情选择

首先我们要说的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似乎大家都比较缺乏“边界意识”。

这不仅仅是夫妻、父子之间,还包括隔壁家二姨的干姐妹。仿佛只要都是自己人,那么“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所以,不管当讲不当讲的,我都会直言不讳了。而且不需要关心你听了以后会开不开心,也不需要关心建议靠不靠谱。因为本质上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就必须对我心怀感激。

于是,路上的大姐就会说:

“妹子,你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喂奶呢?”

隔壁大妈会教训你:

“哎呀,天气这么冷,你就让孩子穿着一件棉袄跑出来了”;

同事会指导你:

“不能让他吃手,多脏啊”;

交售票员都会看不过去,说一声

“这种坏毛病,你就不能惯着他”。

母乳喂养促进法案的热议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广州母乳喂养促进条例引发热议时,也同样是”有人欢呼,有人爆粗“。有人直接暴跳如雷——

”居然还要规定我喂不喂母乳?“

因为网上没有全文刊出,所以大多数人的反应,不过是基于自己对标题的“自行想象”。

很多网民担心有人道德绑架,随着出生率迅速下降,已经有人开始喊口号要大家“为国生娃”。然后,会不会又来一波“立法喂奶”,怕不是打算用法律来绑架个人权利吧?

而实际上,母乳喂养促进条例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营造一个支持性环境,而非要规定个人的母乳喂养行为。

知情选择 vs 个人自由

妈妈应该知道,自己喂不喂奶或是喂多久,这是个人、家庭的事情,由父母与宝宝来决定。外人说什么,都只能是个参考。

而我们的读者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对于医护人员/母乳喂养专业人员来说,我们如何平衡母乳喂养促进支持措施与妈妈的选择自由的关系。

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欧美国家可能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因为,欧美国家更加强调要”尊重个人选择“。

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医护人员并不敢推荐母乳喂养,就怕被扣大帽子,”说你强迫我母乳喂养“。于是,在产前或产后,很多医护人员可能对会问妈妈,

“你打算喂母乳还是喂奶粉”,

这听起来就像”你要面条还是米饭?“,完全没有倾向性,没有优劣差异,全看个人口味。

但近年来各国指南却强调“知情选择”。

什么是知情选择?

大量网红事件让吃瓜群众明白一个真理,那就是要让子弹飞一会儿,而不要急着站队。

为啥?当一个大瓜被某一方爆出时,我们看到的信息,往往都是这一方希望我们知道的。当吃瓜群众看得义愤填膺,团结一致地去指责另一方时,也往往是事件大翻转之时,甚至可能让吃瓜群众被拉着一起打脸。

所以,现在大家都知道,要看清是非曲直,全面了解信息,然后再下判断。这其实就是”知情选择“, 让妈妈充分了解母乳喂养对母婴的益处、操作方法和可能遇到的困难、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可以获得的帮助。

我们的责任是为妈妈提供知情选择

机构、社会、媒体、医护人员等,应当提供信息,而不是越位决策。而母亲和家庭,需要在较为全面地了解母乳喂养的信息,分析衡量了“投资回报率”之后,再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

母乳喂养,并不完全是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大量明确的研究证据告诉我们,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策略,具有个体和全局的医疗健康和经济学价值。因此提供有效资讯和资源,形成一个积极促进支持母乳喂养的社会氛围,对于整个社会与个人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

而一个好的政策,需要平衡兼顾各方的责、权、利,不能通过牺牲一方的利益来满足其他方面的要求。

比如,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母乳喂养就是妈妈的事情,妈妈难道不应该为孩子的健康,牺牲一点时间和精力?”

再比如,母乳喂养的诊疗,从全国范围来说,基本没有医疗收费条码,不在医保服务的目录上。特别是儿科,更不可能有母乳喂养相关的收费条码,因此无法针对向母亲提供的医疗支持和服务进行收费。而实际上,产科/儿科的医护人员,日常会花费大量时间,提供日常的母乳喂养支持指导工作,都很难在劳务报酬中有所体现。因此,母乳喂养虽然利国利民,却仍然还需要依靠医护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

上述的例子,都是我们“处在社会主义的现在”,却对他人有着“共产主义的期待”。光有美好的期待,是难以有效改变现状的。

而在婴儿喂养这个“whole picture”之中,无论是医护人员、母乳喂养从业人员,还是母乳喂养辅助工具、配方奶,它们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都有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也需要有明确的行为边界。

因此,关于母乳喂养的立法,我看到的是积极的一面。我们需要让母乳喂养的各种相关方各得其利、各尽其责,各守其限。营造一个更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氛围和环境,让妈妈宝宝不需要头悬梁锥刺股,无需与全世界战斗,能用70分的努力,就能轻松愉快地喂奶。

标签: 母乳喂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